智能养老有哪些「黑科技」?
“我们现在正在研发一款智能贴片,家里凳子上一个,马桶圈上一个,冰箱口一个,这样你开冰箱的次数,坐的时间,躺在床上的时间都可以得到。”中科院计算所普适中心主任陈一强说。
这样的智能贴片是专门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它的优点是可以实现无干扰感知。“现在一些可穿戴设备,比如手表、手环,让老人睡觉不舒服,会干扰生活。我们要从重穿轻穿,不穿也要轻穿。”陈一强说。
“我们做了一些实验,比如在鞋子上贴贴纸来识别你的步态;把它放在水管上,通过水管的震动就可以知道你是去上厕所,洗澡还是洗菜。老年人一旦有不符合日常生活规律的行为,可以立刻感知,包括大家最关心的跌倒检测模式,如何及时报警。现在我们有了雷达非干扰睡眠检测技术,可以检测睡眠时的心跳。”他说。
这些“黑科技”将逐步应用于智能养老。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提升养老服务质量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智慧养老服务新业态,开发应用智能硬件,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与养老服务融合”,“支持设计开发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产品、健康监测可穿戴设备和移动应用软件(APP)”。
21世纪经济报道了解到,工信部、民政部、卫计委等部门正在组织制定《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可能即将下发。
互联互通,相互理解,相互影响
2015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两条涉及健康养老:一是推广线上医疗健康新模式;第二,发展智慧健康的养老产业。
“第二点是首次提出智慧健康养老的概念,更多依靠社会力量的投入和支持。”65438 2月24日,工信部电子信息司视听产品处处长王中在“创新助力旧技术产业升级”高峰论坛上表示。该论坛由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和北京惠佳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主办..
陈一强认为,互联网+医疗应该包括四个部分:“互联是通过非接触式传感器感知老年人的行为;互通意味着无缝连接;相互理解意味着人们应该理解这些数据;交互就是通过数据的计算,告诉老人在这种情况下应该怎么做。比如体温38度,该不该去医院?如果我在家该怎么办?”
这种智能设备正在医疗领域进行测试,例如对脑血管疾病的感知。目前主要用MRI/CT检查脑血管疾病。陈一强实验室设计了17种行为测试,包括手势灵活性测试、行走平衡测试、步态测试。主要是通过对老人五个动作的检测,大大降低了去医院检查的成本。
“日本每年大约有65438+10万的走失老人,但是日本现在已经解决了寻找走失老人的问题。给老人穿一种带GPS的鞋子,在指甲盖上画一个条形码。一旦老人迷路,警察、社工或社会福利部门可以通过扫描他们指甲上的条形码来解决这个问题。目前,我国每年有60多万老人走失。这种不复杂的技术实际上特别有用。”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原巡视员姚先辉说。
现代公司开发了一种“外骨骼”,这是一种老年人用的助行器。“这种外骨骼的成本比电动车高不了多少,电池小型化。有了助行器,瘫痪的老人可以自己行走——对这些人来说,躺着和站着完全是两码事。原来我们国家也做了一些助行器,但是动力等问题解决不了,东西很繁琐。”姚先会说。
智慧养老的平台形式
“智慧健康养老应该包括智能硬件、物联网、信息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王中说。
“最终目标是培育智慧健康养老服务新业态,如慢病管理、居家健康养老、个性化健康管理,如互联网健康咨询、智慧生活护理、养老机构信息化等。,都是新的服务业态。”他说。
现在已经有一些应用落地了。山东省某县为该县重点人群配备了智能健康的居家养老终端。辖区高血压检出率提高了5个百分点,干预率提高了10次,危险率下降了50%。因为关口前移,每年医保费用节省了800万左右。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需要社会力量的投入。福建省某民营公司搭建O2O平台,在社区设立老年人活动中心,通过电话、网络等信息化手段,为老年人提供规范化、全方位的生活照料服务。北京市民政局为老年人购买了10000套手环,可用于定位、报警、健康监测、通话,并发放给部分重点人群。
社会资本如何进入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连乐投资董事长许认为,“老年人更需要的是相对完善的服务链和服务体系,所以社会资本直接将科研成本转化为生产企业的实现难度更大,对资本来说风险也相对较高。所以我觉得应该有一个产业平台来帮助解决。”
“在居家养老产业平台上,并不是通过转化科研成果来创造需求,因为平台为老人提供的服务链条中,需要某项科技产品。这个时候,这个技术成果就会被精准转化,直接融入服务链条,直接服务于用户的需求。”许对说道。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15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2亿,占总人口的16.1%。根据预测,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4.83亿,占总人口的34.1%。国泰君安分析指出,2020年中国养老产业将迎来5万亿元的市场空间。
小能班希望和大家一起探索中国的养老产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