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学森林里“倒着走”真的是养生那么简单吗?骨科专家:这些风险不容忽视。
相信很多朋友都听过这句谚语。一直以来,“倒着走”都是公认的健康运动方式,网上很多科普文章都指出它可以帮助腰椎疾病的恢复,对腰椎有一定的保健作用。
所以很多患者的朋友在看病的时候都会问我们:
本期“医学森林正骨”专栏将为您答疑解惑,从专业角度谈谈“倒着走是否真的能养护腰椎,促进腰椎病康复”这个问题。
“倒着走”有什么好处
倒着走,顾名思义,就是和我们过去习惯走的向前走的方向相反,双腿交替向后迈步。
当我们向后行走时,我们的身体机能会相应调整,以适应行走方向的变化。这些调整可以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很多好处。
健康人的脊柱形状是直立的,但是在向前走的时候,很多人会因为不良习惯或者路况不好而保持脊柱向前,骨盆向前。长此以往,脊椎向前弯曲会出现轻微的驼背姿势,腰椎间盘突出者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腰部疼痛。
由于脊柱具有轻微后伸的生理特点,在向后行走时,我们会自然地保持脊柱向后,骨盆重心向后的姿势,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纠正脊柱向前弯曲造成的驼背姿势,减轻椎间盘的压力,缓解腰椎间盘突出造成的腰痛。
向后行走时,由于无法通过眼睛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为了防止摔倒,身体会对周围的事物保持高度的敏感,注意保持平衡。所以倒着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锻炼小脑的平衡功能和身体的协调能力。
从以上三点来看,“倒着走”的锻炼方法可谓好处多多,但我们很少向患者朋友推荐这种锻炼方法。为什么?
“向后走”是有风险的
因为“倒着走”也有一定的风险,一不小心就可能锻炼不出来,伤到自己!
向后行走时,我们的视野有限,无法通过眼睛观察行进方向的路况。如果场地选择不当,在繁忙拥挤的场地锻炼,很容易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
即使在空旷平坦的地方,也很难提前判断和规避潜在的危险,也很容易磕碰受伤。
导致腰肌劳损
如果肌肉(如股二头肌、竖脊肌等。)习惯倒着走并保持脊柱向后的人通常缺乏锻炼,他们的力量会很弱。
当肌肉力量太弱时,一旦“倒走”时间过长,运动强度过大,长时间保持脊柱后仰的姿势,就会导致相关肌肉酸痛、劳损等问题。
失去平衡,容易摔倒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因为平衡能力变差,向后走太久容易失去对平衡的控制,走路不稳导致摔倒受伤。
修行是安全的,有保障的。
一般来说,腰椎病的形成,大多是由于人体长期处于脊柱前倾,骨盆前倾的姿势。
这种恶劣态度主要有两个原因:
因此,腰椎的保养取决于两个方面:
林定坤教授编著的《林定坤草原健身操》有保养膝关节和脊柱的功效。其中“燕子飞来俯卧”的动作与腰部“倒着走”的锻炼效果一致,安全可靠,躺在床上也可以做。
动作要领
技巧
中老年人抬起上半身时,不需要坚持动作标准,但可以量力而行,避免受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