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命与遗传有关吗?

从进化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个体寿命如果无限延长,都会对那种生物的生存不利。猴子生活在森林里,以吃水果为生。如果它们都长生不老,同时繁殖,那么再过几代,地球上所有的森林都会挤满猴子,所有的果实都会被吃掉,最后每个个体都会一起死去。森林的破坏会破坏生物圈中的其他环节,并引起一连串的恶性反应。这种灾难之所以不会发生,是因为所有的生物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都获得了一种遗传特性,规定了一个极限。一旦达到这个极限,生物体就会停止生长、衰老和死亡,从而将每个个体的寿命限制在一定的限度内。这是每个生物都有一定自然寿命的基础。

寿命是自然界所有生物固有的生存过程。所有生物都有一定的自然寿命,不同物种的寿命不同,这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中医认为,人的寿命长短是在母亲的子宫里决定的。例如,张景岳说,“夫人的生物素质在她生命之初就与生俱来,所以她有一定的数量。看来她人力不能强。第一件事是得到全部,如果你能保持在一起,你会活得更久;若全失,养而逆之,不能更坏。”徐陵的胎儿也说:“他出生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确定的点。所谓平步青云,也是精力充沛。没看到,就不能要。附于气血,宰于气血之前。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固定了。”

中医文献在肯定龄、分、数等客观规律存在的同时,也指出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作用。比如张景岳在《灵枢》中对“年年有天命”的解释是:“所谓天道可以胜人,人也可以胜天”。人类成功的关键在于保持健康。

最近有科学家提出,人的寿命就像一个平面三角形的面积,影响寿命的因素就是“寿命三角形”的三条边。如果把一个人的寿命比作一个三角形,它的底是父母的遗传因素(先天赋予),另外两边是后天环境的因素。三角形的三条边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如果一个人有父母赋予的长寿的遗传因子,那么他的“生命三角”的底就是长的;如果衣食住行、精神、气候、地形等环境因素也对他有利,那么相邻的两条边也长,他的“生命三角”面积大,就意味着他会长寿。反之,“生命三角”的面积越小,寿命越短。

“生命三角”的基础非常重要。人类有长寿家族和短命家族,他们的遗传因素很明显。例如,在中国广西巴马县的53位长寿老人中,有365,438+0人有亲属长寿。同样,遗传因素在短命家庭中也很明显。如果有韦纳综合征,其症状是白发(或脱落)、白内障、硬皮病和早衰。这种疾病是遗传的,会导致短命。人会在三年后死去。当然,遗传因素并不是寿命长短的唯一因素。三角形的两边——后天环境、调养等因素也起着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先天禀赋因素对人的寿命固然重要,但如果保健得当,也可以弥补先天禀赋的不足。所以在研究长寿的过程中,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都是不可忽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