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晟昱的主要贡献

2007年年报显示,张晟昱税前年薪为896,5438+0,000元,未持有同仁堂任何股份。目前,他还在同仁堂集团内部担任多个重要职务:同仁堂集团在港交所创业板上市的子公司同仁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同仁堂健康药业副董事长。

根据同仁堂的年报,张晟昱完全是在同仁堂长大的。曾任同仁堂企业管理部副主任、综合计划部副主任、证券部副主任、主任,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秘书,同仁堂董事会秘书、副董事长。曾担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2007年刚从同仁堂集团党委书记岗位上退下来的田大方先生,语气沉重地提及此事,甚至称之为“可惜”。他说:“我在同仁堂很多年了。张晟昱是在我的注视下长大的,他也是集团培养的非常重要的年轻干部。他很聪明,在研究资本市场方面很勤奋。”

公开资料显示,田大方任同仁堂副董事长时,张晟昱任秘书长。田大方介绍,张晟昱大学毕业后不久就进入同仁堂集团。他从最基层的员工做起,对同仁堂有很深的感情和很高的忠诚度。一步一步做到今天不容易。去年接任上市公司董事长,也是集团“知识化、年轻化”的标志。

虽然张晟昱还不到40岁,但他在资本市场已经很有名了。除上述职务外,他还是另外两家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2008年6月的顺鑫农业和2008年4月的紫光股份,这两家公司都是在深交所上市的北京本地公司。

2007年张晟昱出任同仁堂新董事长时,曾引起机构热议。申银万国认为,虽然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近年来高管变动频繁,但董事长一职已经10年没有变动。54岁的尹让位给38岁的,标志着公司开始把重任交给年轻一代,标志着古老的同仁堂正在走向年轻化。

招商证券分析师张明芳曾评论称,张晟昱深知资本市场对同仁堂的期待,出任董事长后有望消除公司营销瓶颈,推动公司发展进入良性循环。1996年6月至1997年7月,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集团公司企业管理部、综合计划部副主任,参与集团公司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和相关章程制定工作,为同仁堂股份改革上市奠定了基础。1996参与申报120大企业集团试点和申报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50强”,扩大了同仁堂的影响力;参与湖南国贡酒打假,有效打击了假冒行为,维护了品牌声誉。在此期间,他还规范下属企业乱担保现象,规范经济合同文本,修订统计报表,定期编制集团公司季度和年度工作运行分析报告,为领导提供重要决策依据。1997期间,他肩负重任,通过拨出部分优秀资产,负责集团公司上市期间的股份公司架构、重组方式、可行性方案设计、招股说明书制定等工作,为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上市融资做了大量工作。

1997年7月至1999年8月,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副主任,成功组织股东大会,参与股份公司资本运作。

2000年8月至2000年3月,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开发办公室第一项目组副经理。2000年3月至2006年4月5438+0,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在此期间,他负责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融资并在创业板上市。他积极探索,大胆实践。根据董事会决议精神,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分拆出6543.8亿元科技含量高的优质资产,成立同仁堂科技公司,并于当年在香港创业板上市,融资2.4亿港元,成为国内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利用同一笔国有资产在海外进行二次融资上市的公司,被业界称为“”。2006年4月5438+0日至2006年5月,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证券部主任、同仁堂科技公司董事会秘书、同仁堂集团公司董事会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在此期间,他认真执行董事会决议,在企业资本运作和企业融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同仁堂的改革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仁堂股份连续五年入选中国证券亚洲业务最具发展潜力上市公司50强,2002-2003年排名第一。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创业板180家上市公司中股价最高,并入选2003年标准普尔企业家指数最具权重的五家公司之一。尤其是2005年,同仁堂股份的股权分置改革取得了圆满成功,是上海三家中最好的,即“对价比例最低,投票率最高,同意投票率最高”。

2006年5月至2007年4月,张晟昱同志担任同仁堂集团董事会办公室主任,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长。2007年,同仁堂科技公司在香港实现了海外发行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共发行1320万股,筹资约2.3亿港元。这是同仁堂科技公司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部署。同时,本次发行也拓宽了股东层面,使公司管理更加规范,为同仁堂的整体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2007年4月,张晟昱同志任同仁堂集团总经理助理、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同仁堂科技公司副董事长。能认真领会董事会意图,坚决执行董事会决议,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努力工作。他从同仁堂的实际出发,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在他的带领下,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和同仁堂科技公司在推动同仁堂品牌维护、营销体系改革、管理和资产质量提升、基础管理强化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