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史| 14秦煌和吴晗的求仙活动有什么启示?
现在有些学者简单武断地把秦煌和汉武与炼丹术混为一谈,求长生,迷信闹剧,甚至束之高阁。
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有些学者研究道家,却不了解中医(中医和道家的关系最密切,所以必须一起研究);有些学中医的不懂道家,有些学道家和中医的不懂历史;有些人是学历史的,但是不懂得用科学和客观。而是狭隘地在所谓的“有神论、无神论”上做文章,或者用盲人摸象的方法进行主观判断,将今天的社会与两千年前的社会进行比较,做出所谓的“专家判断”。
诚然,如果我们能够用科学的、宏观的、唯物的观点,从历史的角度去研究它们,我们会发现,在它们里面,在它们的背后,有很多值得我们骄傲和重新定位的东西,包括很多科学技术和很多现代人仍在追求的有价值的思想、经验和精神财富。
下面,我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秦煌汉武的求仙活动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样的背景,什么样的影响和启发。
首先要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在秦皇汉武前几千年,中国在历史上就一直崇拜和信仰“神和祖先”。这种信仰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平民百姓,没有所谓的阶级区分。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对神仙的传说、信仰和崇拜更加强烈,甚至提出了一个人可以通过修行或者其他外在的方法而成仙的想法,促使很多人萌发了各种求仙或者修行的方式。这种寻仙活动和修炼方式对当时的人很有吸引力,导致了秦皇汉武的强烈推崇和亲自实验模仿。在皇帝的推动下,这一时期的求仙修行活动达到了白热化的程度。
第二,秦煌汉武的求仙心理。事实上,历史上的每个人,包括现在,都害怕“疾病和死亡”。期待健康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无论是历史上还是现在,都是每个人最大的期待和“奢侈”。
即使佛陀说,人活在世上,都是在苦海中挣扎,唯有西方极乐世界是最好的;上帝和基督说“天堂”是最温暖的,但每个人都不会心甘情愿地去彼岸。
道教从一开始就提出“长生不老”的观点,挑战“生老病死”,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这正如英国皇家学者、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教授所说,“道家思想从一开始就有长生不老的概念,但世界上其他国家都没有这方面的例子。”这个不朽的思想对科学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性。"
第三,“神仙”一直影响着人类的生死观。
中国有句古话叫“人到70岁才稀罕”。而道教则提出“人活到80岁是短命,120岁是中年,160岁是长寿”,甚至“长生不老是福”。这也包括历史上的近代,引起了一些人的怀疑和诋毁,认为是“虚幻怪诞,巫术的怪话等。”
两千多年后的现在,人们对“生”的渴望还是那么强烈。世界医学界一直在对威胁人类寿命延长和健康的各种疾病进行各种研究和实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技的进步,现代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人类寿命的极限不仅仅是七八十岁。相反,120或160不是极限。人类科学研究、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的出现(仅从科学技术角度而言)认为,人们的“长命百岁、目光远大”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并为之奋斗的,这并不是一个“荒诞不经”的想法,更不用说是一个“无稽之谈”。
第四,秦汉武时期的求仙活动,既继承了古代文化和古代文明,又促进了道教的产生和发展。
众所周知,道教从一开始就继承了古代先民对“神”的信仰,相信“神”和“神仙”的存在。历代道士也一直在努力,借助古老的技术和超能力、智慧,一步步接近“神”和“仙”,希望以最大的心愿达到“长命百岁、长见识”。
道教就是基于这个因素,早期的方士去山上采药,或探洋,或设方士。可以说,秦始皇和汉武帝的求仙活动是生命存在的最早觉醒和实践者。它们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道教的“长命百岁”理论和养生炼丹等一系列活动,极大地促进了世界古化学和冶炼学的发展,也促进了中医和药物学的进步和提高。这些神仙理论和实践为汉末道教的正式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两千年后的今天的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营养、宝贵的关于健康长寿的知识、经验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