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偏方:中医养生初秋“四防”制作法
立秋已经有一段时间了。根据节气,立秋标志着秋天的开始,气温开始下降,空气中的湿度也逐渐下降。虽然目前广州气温仍然很高,但医生提醒,虽然节气变化目前还不明显,但人们在衣食住行上还是要多加注意,未雨绸缪。
为了让市民平安度过金秋,本报特别邀请了广东省著名老中医李程科和广州市红十字医院中医科副主任医师杨秀文讲解秋季养生的预防保健知识。
65438号+0。抗秋燥
在秋季,由于湿度降低而出现秋燥,而秋燥对人体伤害最大的部位就是肺部。中医认为肺精脏,喜湿厌燥。但燥最易袭肺,伤津耗液,使人患上鼻干咽干、声嘶咳嗽、大便干结等所谓的“秋燥”。据了解,秋燥易伤人肺,易引起上呼吸道感染和急性支气管炎。
因此,为防燥邪,秋季宜多食生津增液的食物,如芝麻、梨、莲藕、香蕉、苹果、银耳、百合、柿子、橄榄、鸭肉、猪肺、甲鱼、甲鱼、蜂蜜、蔬菜等。,以润肺,且宜少吃或不吃任何辛辣、辛辣、煎、熏、炸的食物。中医有清热润肺之法,麦冬30克,菊花15克,可煎茶饮用。
第二,预防支气管哮喘
秋季气候多变,早晚室内外温差大。呼吸道黏膜不断暴露在乍暖还寒中,抵抗力减弱,为病原微生物提供了可乘之机,支气管哮喘易反复发作。此外,秋季空气中过敏原多,也是引发支气管炎的原因之一。因此,应避免接触过敏因素。另外,好的心情可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改善居住环境,空气要清新,没有烟尘污染。
第三,预防鼻炎
夏秋季节转换时,白天气温高,晚上气温低,昼夜温差加大。处于夏季虚寒状态,有过敏体质的人,一时难以适应这种明显的变化。
在秋天,许多人经常打喷嚏,导致头痛、胸痛和胃痛...这是过敏性鼻炎患者的难言之苦。这个时候要特别注意保暖避免感冒,消除这个主要诱因,然后注意饮食清淡,尽量远离过敏原。
第四,防止皮肤损伤
秋季皮肤水分蒸发加快,暴露在外的皮肤会因缺水而变得粗糙、缺乏弹性,严重时会皲裂。所以洗澡不要用碱性产品。注意皮肤的日常护理,多吃泥鳅、鲥鱼、白鸭、花生、梨、红枣、莲子、葡萄、甘蔗、芝麻、核桃、蜂蜜、银耳、梨等食物,可以更好地滋润皮肤,美化容颜。
提醒你,初秋要“设四防”。这个偏方来自网络。使用前请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