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日报报业集团50年发展综述
在过去的岁月里,带着荣耀和收获,我们留下了坚实的足迹;一个全新的时代,带着迎接黎明的憧憬,充满美好的希望。真正的时间,不是宫漏,不是日晷,不是挂钟,而是报纸的余香,是纸张历经沧桑后的深邃。
8月1958,1日,《宁夏日报》首发四版。从这一天起,她关心大众生活,反映社会热点,传播各行业信息。她以一个与宁夏政治经济生活密切相关的权威媒体,见证和反映了这片土地上的巨大变化,用文字和图片真实地再现了宁夏每一天的气息,具有持久的影响力和生命力。
《宁夏日报》创刊之初,办报条件十分艰苦,人才匮乏,房屋矮小,设备简陋,交通不便,采访困难。记者采访靠自行车两条腿,工人在简易平房里手工接字排版,用平板机打印报纸。尽管如此,老一辈新闻工作者凭着对党、对人民、对党的新闻事业的热爱和高度负责的精神,艰苦奋斗,任劳任怨,使党报的新闻宣传积极配合自治区各个时期的中心工作。50年来,《宁夏日报》经历了创刊初期、十年文革浩劫、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的改革新动向,迎来了报纸发展的全新时期。
经过50年的努力,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员工人数从一开始的不足200人发展到现在的800多人;从“一纸风行山河”,到几家报纸逐鹿宁夏,《宁夏日报》蓬勃发展,规模不断扩大。现已形成《新消息报》、《华兴时报》、《现代生活》、《新法治》、《新知识报》、《小龙人》、《财经天下》、《放眼世界》等七家报纸、两个刊物、一个网站。办报的技术设备早已告别铅与火,走向现代的光与电;采编系统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管理,采编人员告别纸笔,使用键盘鼠标;宽敞明亮的生产办公空间,现代化的大型彩色印刷设备,先进的激光照排系统和远程传版系统,在新闻宣传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新闻信息检索、人事档案、财务管理、数字报业等。逐渐自动化和信息化;引进了OA办公自动化系统,党务和行政工作实现了无纸化办公。
50年来,我们记录了历史的变迁,历史也见证了我们的成长。宁夏虽然地处西北内陆,但在报业发展的道路上,始终有党和国家领导人温暖的目光:2000年8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丁关根来到宁夏日报社检查指导工作;2006年6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运山来我社考察。是温暖,让我们记在心里;是力量让我们不断前进。
50年来,宁夏日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扎根广大人民群众的沃土,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传达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定和意图, 报道自治区现代化建设成就,反映人民群众的呼声和要求,促进民族团结,发挥党和人民喉舌的重要作用。 特别是宁夏日报社领导的宁夏日报报业集团成立以来,各媒体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顺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积极推进新闻改革,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广泛传播先进文化,积极倡导科学精神,大力弘扬社会正气,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舆论支持和思想保障。
50年来,宁夏日报站在宁夏人民中间,从一点一滴中收集情感,日积月累,书写了宁夏感人的篇章。一代代新闻工作者高举社会主义主旋律,用情感之笔描绘了新时代的壮丽画卷。在这幅画卷上,克己奉公的老劳模戴玉玺、不畏艰难、视死如归的好矿工郝震、老山前线三位英雄、永远的“人民公仆”金占林、山区女孩的好母亲马志英、沙漠女孩解春兰、王有德、支宁教师冯志远,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作家郭文斌曾说:“文字是米,米养健康,文字养心。”报纸不仅是一种精神,也是一种文化。如今,站在岁月的沙滩上,深情地回首,宁夏日报的记者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从未错过这片热土的每一次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