敲击是什么意思?

古人认为,好牙齿使人健康,健康使人长寿。唐代名医孙思邈提倡“晨起三百次”。明代百岁寿星冷谦在谈到长寿秘诀时,也特别强调“牙齿要勤敲”。具体的固齿方法是:早上敲臼(背)齿36次,敲前(前)齿36次,错敲犬齿36次,最后用舌头舔齿3 ~ 5次。早中晚各敲一次牙,多做为好。早上敲门最重要,因为经过一夜的休息,牙齿会有点松动。这时候敲牙,不仅会巩固牙龈和牙周组织,还会兴奋牙齿神经、血管和牙髓细胞,对牙齿健康大有好处。

敲击:牙齿相互碰撞。一种古老的养生方法。北齐的颜之推写了《颜氏养生家训》:“我牙疼,牙抖,饮食忽冷忽热。看到“抱朴子”有一种咬紧牙关的方法。趁早磕头三百下就好了,哪怕去几天也就好了。”唐·白居易《走得晚》诗中写道:“我老了,还藏着几件事。晚上坐着不动,忘了睡觉。起来没事干,一闭眼就咬着牙。”宋。周觅《归心杂识前序》:“每日午后,衣坐,朝东或朝南,足坐,叩齿三十六。”清。曹寅《惠山凉歌》:“清风吹牙洗冷泉,今夜将舟移太湖尾。”

道教中祈福的仪式之一。敲左牙是敲天鼓,敲右牙是敲天清,用来驱邪。上下八齿敲门,是用来敲鼓,沟通道理,早上玩的。武松明《灯下闲谈,落井得道》:“道士是那贴竹简,敲牙烧香的人。”《水浒传》第七回:“有人磕头,都说‘赤口上天堂,白舌下地府’。”《醒世直说·勘察靴·文献二郎神》:“韩夫人磕头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