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秦人去了哪里?

走进云起先生的散文艺术世界,我们发现,无论是作者在《祭父》《雨夜思母》中对亲人的珍惜和关爱,还是他在《家乡戏》《咆哮秦腔》中对乡村风情的欣赏,还是他在《山歌笔记》中的悲情风格,他对经典爱情的回顾和执念,都是一脉相承的。

原作者齐元先生

每次步行或骑车经过西汉水,看到的都是西汉水,已经变得缓慢而低调。我看着沉重而庄严的大堡子山和隐隐约约缠绕在西汉水之间的丘迟山。我哼着《问君陇南》这首歌:“西溪汉水,请你告诉我,伏羲的秦人都到哪里去了?”常常让我想起那位初一作画的古代圣贤,骑着“亮如铁马”出门的秦人兵团。一个好的领导送了一个央视的剪辑和邀请去他家乡参加七巧节。那是一个女孩的节日。如果古代我们男人不干涉,那几天就是女生节了。河两岸的风景是女孩的世界,聪明的仙女保护着女孩的秘密。

西汉草滩送别乔娘娘的场景一直在我脑海里盘旋。人神离别的场景让我思绪回到了古代。我想这位古代仙女一定是位伟大的母亲。千百年来,这位母亲一直在和女儿们说话,教她们缝纫、煮香米,尊敬长辈,忍受艰辛。母女俩对这几千年的感情很深。这位母亲一定生了几个优秀的儿子。为什么他们看不到他们?西汉的长水!为什么看不到他们的声音?

这次旅行,我匆匆带了两本书。我躺在一个东西方古老文化走廊的旅馆里,过着宁静的夜晚。我在看《易经》,这是古代圣人开元启智写的第一本中国经典。在天地、水火、风雷、山川的相互作用中,提醒古人预测天气的盛衰、水的盛衰、河流的暴烈和平缓的灾害是吉祥的。从自然的方式延伸到政治和社会生活的所有深层。一方面有经典名著《沉思》,让西方世界着迷,炫耀。因为是古罗马帝国皇帝马可·奥勒留写的,所以风靡欧洲,被称为人类历史上具有永恒价值的处世哲学和处世智慧。一本书,轻而易举,图文玄妙,文字辐射,涵盖无限,破解天地大智慧。书厚如砖,字如清泉,流石至底。“一阴一阳即道”,一种中国方式,比罗马皇帝凯尔的《沉思录》早4000年,具有无限的智慧广度。它开启了中国文化不同于其他任何文化的独特起源。伏羲,一个开天辟地的浩瀚英雄,从家乡这片土地上诞生,从这条河流中走出,带领蛮荒人类走向文明的开启。这一切都和西汉西河县的一座叫丘迟的山有关。这是一座三面环水的山,长5公里,宽3公里。山顶和旁边的两个山谷相差700米,坡度很陡。山顶有几平方公里的平地和坡地,像一条船,四周是红色的岩石和石墙,还有许多自然村落。西汉水绕山脚下由西北向南流,罗瑜沿山脚下西从东南流入西汉水,两水在山脚下交汇,形成三面环水,一面抱山的天然屏障胜地。历史上军队和土匪多次扎营,所以又被称为大草堂。

《山海经》长阳之山感应到龙生伏羲。赵奎福教授认为,将“长阳山”认定为丘迟山的原因主要有三:一是《山海经》中对长阳山位置的描述与丘迟山方位一致;其次,阳山在中国古代经常在华阳。古代民间传说,华阳常阳山有一个感应到龙的阿娇女“女登”。伏羲是龙神,这个古老的传说诞生于丘迟。阳山,谁有焦女儿诱龙,无疑是山;第三,丘迟在古代也被称为邱毅山和秋微山,但“丘迟、邱毅、秋微”和“长阳”的发音相同或相似。基于这些原因,可以基本确定长阳山就是丘迟山。

在丘迟山的寺庙里有一尊黄三的雕像。(原来伏羲的雕像是一个男孩,有兽头和脸,头上有两个角,眼睛竖着,全身都是毛,脖子和腰上有叶子,左手有日月,右手有太极九宫中的八卦。)丘迟也是伏羲和女娲的祖母丘迟·金木、母亲华胥和父亲雷公的出生地。后来伏羲的祖母、母亲、女娲被称为无敌三母。《河图》说“大迹在雷泽,华胥循之,生伏羲。”《太平玉兰》说,“一条大雷蛇的踪迹,华胥跟着它,生了一个秘密的牺牲。”秘祭是伏羲。学者们认为伏羲出生在邱毅(丘迟),在季承(天水)长大。在当地人的传记《黄仁出野湾——母望雄关》中,详细记载了人类始祖黄三的出生及其在丘迟山的修炼。每年正月十五,在丘迟的雷公河上举行。在这里,伏羲的祖母丘迟的黄金母亲,母亲华胥和妹妹女娲是不可战胜的第三位母亲,他们是启迪天和智慧的聪明女神。他们不是凭空被创造出来的神的偶像,实际上是努力经营部落的女英雄,母系时代的大管家,生下了一个野心四面八方的孩子伏羲。他沿着河流的源头去了一个更广阔的地方,一个更广阔的地方,对自然有了顿悟。到了西汉水源交接不远的天台山,到了秦安北部离季承(天水)不远的瓜台山,是伏羲仰望天空、俯瞰地理、观日月、观河山变化、推晴雨的轨迹。他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气象台,为渔猎采集时代的先民提供气象服务。从打结的绳子到排列艾草的图案,用1,2,1或2,1,2表示暴雨正在上升或平静。为了方便一般部落的人知道,他画了一张地图来预测阴晴。凭借这幅画,伏羲带领中国进入了符号文化时代。当时人们用符号记录,被视为象形文字的起源。伏羲画八卦是符号文化时代的重要标志,开启了物质文明向精神文明的飞跃。

后来伏羲带领百姓一路东进,直到河南洛阳,把中华文化的根柢八卦传遍了关中和中原。伏羲,一个从西汉走出来的古代英雄,相貌十分端庄,披着披肩,披着鹿皮。他的脸是蓝色的,眼睛深邃而睿智。他是青龙的象征,是睿智圣人的威武形象。

八卦的发明和阴阳排列成为汉字的雏形,也是李周和儒家思想的雏形,更是中国龙文化的开端。阴阳排列被后世很多学者奉为二进制的基石,甚至为计算机的发明提供了思维模式的基础。伏羲把火种引入厨房,让我们中国人告别了大吃大喝的日子,开创了烹饪养生的先河。正是因为这些巨大的贡献,伏羲被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开启了中华民族儒道文化的先河。在今天的陕西天水和河南洛阳,都有太昊伏羲的纪念馆和陵墓。天水被誉为黄羲的故乡,质朴低调的西汉水是早期人类的摇篮。

有了文字,就有了确切的历史。在没有文字之前的许多事件都成了离奇的传说。古代传说中的西天,其实就是西汉水流域。这是一个在古代一直被称为“西”的地方。“西垂西狗山”的部落故事,演变成了王母娘娘造天地、七仙女、杨二郎等传说。其实就是在这个叫“西”的古老地方,才有了今天的陇南、礼县。

传说中西天王母之子杨二郎额头上有一只眼睛。这种三眼浩荡的英雄其实是西汉时期氐人的一种古老习俗,也就是促进秦人崛起的氐人祖先。《山海经》中记载的三眼居民,实际上是苗族人民的一种习俗叙事。清末民国时期,人们在成都街头看到“三只眼”的人。这些人的额头中间有一只站立的眼睛,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眼睛,但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人们会举行开眼仪式,切开他们的额头中间,并在里面放上一颗墨珠。长大后,远远看去像眼睛。这也是苗族的一个古老习俗。因为苗族人擅长养马,所以非常崇拜马神。早期,他们以白马为图腾。他们尊崇白马神,称之为马主。这就是马王爷有三只眼睛由来。“莫怪马有三只眼”源于此。王叶庙,一匹三眼马,在陇南很受欢迎。其实他是擅长养马的彝族人的祖先神。

我站在西和县一个叫川口村的村头。在古代,可能是指四川的入口。南面是丘迟山,这里诞生了古代第一位圣人伏羲。我站在丘迟村码头群的伏羲崖顶上。远处有白马人,至今仍乐观地生活在川北山区的苗族后裔。王贝是大堡子山的坟墓,它有一个高峰和厚厚的土壤。在苗人的指导下,秦人开始好好养马,建立了自己伏羲走过的牧马王国,形成了强大的铁马东扩,统一了中国,建立了统一高效的中央集权国家。开启了中华民族经历了几千年的秦朝帝国统治。这种政治大一统的政治形态与道家思想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政道合一”,即“政治金字塔”与“道德金字塔”高度重合。这条卑微而低调的河流,其实是中华文化的源头,“道”也从这里开天辟地,居群雄之首。“政治”也从这里养马,中国统一了。政治与政治的结合,形成了中国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的独特品格。

再读《罗马皇帝沉思录》,民族自信的感觉无时无刻不在萦绕着我。这部罗马皇帝的书,汉献帝之后出的,太简单了。其实,西汉时期走出水盆的伏羲,早在三千多年前就拿到了智慧的金钥匙。经过周公和周文王的演绎,再加上孔子的阐释,早在一千多年前,他就形成了适合国家、群体和个人,合理有序,节俭公平,“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美德道德深深植根于中华帝国,字字句句都凝聚着深邃的智慧。是用之不竭的智慧记录和指示灯。为什么我们如此不自信,可以轻易用西方的简单来衡量自己的深刻?这就涉及到一个大陆农耕文明的早熟,而我国早已从封建封地转变为中央集权国家,这种转变虽然不是泾渭分明的转变,但也保持着漫长的重合。无论是正统伦理还是世俗习惯,都是为了维护其必然的社会形态下各阶层的相互妥协。所以,是它的社会结构决定了它的社会伦理信条。在与中国中央集权的漫长历史中,寻求彼岸的儒家伦理,在政法分明的中国,并没有赋予各阶层妥协的功能。相反,经世致用的世俗伦理,在这样的社会形态中,可以成为牢不可破的观念。

所以,我们过去的辉煌,一时间成了我们发展的包袱。我们经济、军事落后,处处挨打。经济和军事的骨骼无法支撑我们厚重的中国文化肌肉。我们文明的早熟和过度自信成为我们发展的负担。被打的那一天过后,我们醒悟过来,向世界追求科技,以至于崇洋媚外,执迷不悟成了我们很长一段时间的精神状态。一接触到异域风情,我们就忘记了祖先的苦心,忘记了这条低调而厚重的河流。

事实上,中国的政治文化已经在西汉这一股低调流动的水流中萌芽,政治上统一,文化上易道,政治上和政治上融合的中华之河历经九波折,一直这样流淌下去。西汉这一河两岸的神秘之地,萌发了一个世界大国的政治制度及其融合精神,实在令人钦佩。其实伏羲秦人就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有什么理由对自己根深蒂固的政治和文化不自信?

(2065438+2007年8月26日蠡县)

原作者简介:云起,男,汉族,甘肃礼县人;甘肃省作家协会、根雕协会党组成员;在检察机关工作,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发表后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