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经络
因此,五脏健康与脏腑生理功能的平衡与协调,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相对稳定的关键。同时,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可以稳定五脏六腑的正常活动。太极拳运动是利用引导、调息、心理锻炼等。维护脏腑正常功能,协调内外关系,达到保健防病的目的。
中医认为心主血脉,主神志,运行不畅、心血不足都会影响心脏的功能。而太极拳讲的是以心为导体,以身导气,任气而行,从而促进血液循环,也就是说拳论中所说的“气滞周身”。另一方面,打坐养气有利于养血安神。
根据现代人的研究,练习太极拳时,循环拉伸的动作使全身肌肉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使血液流动通畅,静脉回流增加,从而加快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对人体和心脏都起到保健作用。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泄的功能影响着气的正常运动和人体正常的消化功能。太极拳通过定中、升降、扩转等动作和内气的协调,使胸、膈、腹、背、腰等部位的肌肉有规律、有节奏地收缩和放松。这种导法不仅使五脏六腑得到“自我按摩”,而且引导气机升降,从而调节脾的运化、胃的进气和肝的排泄,其他消化系统也具有防病治病的功能。
同时脾主肌肉,消化吸收正常,补充肌肉骨骼的营养,通过运动指导,锻炼肌肉关节,使运动系统的疼痛得到恢复。
中医认为,肺负责呼吸、把脉,有宣发解郁的作用。如果肺病了,就会引起咳嗽、痰多、呼吸不畅、苏宣功能失调、外防御功能减弱。太极拳一开始要求“深、长、细、匀”的自然呼吸,之后就要“沉入腹部”,这样可以锻炼呼吸肌,提高胸部活动,保持肺组织的弹性,增加肺活量。
太极拳对“放松和净化腹部的气”的要求可能会增加毛孔通气和发展防御气,这有利于肺的散肃和促进脉搏的功能。
中医认为,肾藏精、主水、主气,肾功能失调(主要是阴阳气血失调),元阴、元阳受损,影响人体生长发育和生殖功能。肾主水功能异常,则全身水液替代异常。太极传要求“要注意腰隙”。首先,肾脏要通过动作指导进行“自我按摩”。运动后,消化功能增强,新陈代谢加快。通过呼吸和练气,后天的精气和祖传之气会得到充分的补充,然后肾脏中的袁茵和元阳得到补充,这就是所谓的练后养先天之功。
同时通过引导三焦升降,有利于肾蒸腾气化的主水功能。太极传养气藏气的做法,本身就是从主那里接受气的做法。所以,对于中医所说的肾病患者,太极拳也能起到很好的理疗作用。
中医对经络的研究,有经络、络脉、十二经脉、十二皮部。《太极传》以铜仁督二脉为基础,要求“气要运化全身,如九弯珠”,也说“气要运化全身,发源于发”。所以通过太极拳的引导,经络中的气血自然得到调节,使其运行顺畅,不停滞。
这样可以消除经络气血失调,经络气血紊乱等致病因素。练过多年拳的人,可以从经脉-经脉-皮肤,从里到外,从外到内使气。久而久之,可以改善人体微循环与脏腑的关系,加速人体新陈代谢,从而达到身体健康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