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孟子》有感
孟子继承了孔子,提出了“忧”的概念。他认为人的生命之位,事业之兴亡,国家之存亡,都与是否有忧患意识有关。忧国忧民,也是责任感和担当的重托。“享受人民的人,人民也享受自己;忧民者忧,民也忧。意思是说,如果君主把人民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人民也会把君主的忧虑当成自己的忧虑。这也是孟子对君主的希望,希望他能为国仁政,爱民如子。
《孟子》有七篇,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孟子与君主讨论政治,二是孟子与其他儒家弟子交流而为人所知。孟子的文笔犀利,很有说服力。但孟的良方与战国所走的霸权路线不兼容,所以不得人心。这也是“学文习武,品帝王家”的真实写照。
“以意逆志”是孟子在《万章商》中提出的理解诗歌的方法。“诗人不以言害言,不以言害志,以意逆志,以得之。”一首诗的批评家,既不能根据诗的个别词句断章取义,也不能用句子的表面意思曲解诗的真正含义,而是要根据作品的整体思想去发掘作者的思想。“知人论世”也是评论别人作品的原则。
对于孟子,我们无法用三言两语概括,因为他的思想让我们无法理解透彻。他的精神和气魄就像穿过云层的光芒。即使他存在的时代已经离我们65,438+0,723年,但由于我们的视野和见识有限,我们还是能感受到他发出的耀眼光芒。
读《孟子》后的思考2中国有很多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古代智慧的结晶。我们应该把它传承下去,发扬光大。
看了《孟子》中的“我为我国”一文,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孟子是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也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他最大的成就是提出了“仁政”论和“性善”论,他的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在文章中,孟子告诉我们要遵循自然规律。“不逆农时,粮食打不过粮食”告诉我们,只要不耽误农业生产的季节,粮食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只要按时间砍伐树木,木材就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啊!适应农时可以保障民生。如果人不服从自然,就会遭到自然的报复。如果人们不及时砍伐树木,而是乱砍滥伐,就会造成树木枯死,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最终减少耕地总面积。人的一切美好愿望都会被摧毁。电视新闻报道,某地区海边冲上一条12米的鲸鱼。鲸鱼奄奄一息,工作人员检查它的身体时,它突然吐出了大量垃圾。这是由于人们不爱护环境,往河里扔大量垃圾造成的。如果这样下去,越来越多的动物将濒临灭绝,导致食物链的破坏,我们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从而使人类生活得更好。
反观现代社会,污水横流,土地沙化严重,雾霾笼罩京城,这是我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带来的严重后果,也是我们的国家因为忘记了祖先的祖训而遭受的惩罚。我们坚决反对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的执政理念。我们需要的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土地平坦宽敞,房舍如梦,有良田美竹,发黄我乐”的理想生活状态。
在文章中,孟子还告诉我们要尊敬长辈。“吾愿以教为孝,出白衣者,不放于道。”他告诉我们,解决了老百姓的温饱问题之后,要办学校,教人孝顺长辈,尊重兄弟。只要人有孝心,头发花白的人就不用再工作了,社会就太平和谐了。然而,今天很多人早已忘记了我们“孝”的优良传统。
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会为了一件小事和长辈顶嘴,吵架,甚至殴打父母长辈。新闻报道说一个初中生在学校看到同学玩手机,而且都是名牌手机。他觉得自己的手机不是名牌手机,拿不到。他回家让妈妈帮他买了一部名牌手机。他妈妈没钱给他买。于是他非常生气,把他妈妈打得额头出血。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妈妈没有给他买手机,因为他家是单亲家庭,生活不是很富裕。我认为他所做的是错误的。父母是生我们养我们的人。我们应该尊重他们。俗话说,乌鸦有反哺之感,羔羊有跪乳之恩。更何况我们是人,应该孝敬父母。孝的传统文化从古至今一直流传着,我们应该把它发扬光大。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阅读经典作品,吸收文化精华,让我们发扬传统的精华。
读完孟子,3。仅读《孟子》几章,可以将其治国理想概括为:治一方,利一方;一会儿,泽北千岁;以仁政,民拱如日月;为了政治利益,人民视之为粪土。
与今天的政治家相比,有些领袖,如日月?像泥土一样?对他自己来说,他恨世界上所有的财产都不能归我所有;对于别人,我恨自己不能有一分钱的财产给他;以自己为尊,以他为卑;口中喊着“君子淡泊名利,自强不息”,实则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以利我也”;美其名曰“领导是公仆,员工关心生存”,实则是“只让牛跑,不让牛吃草”;都说“政府的头头是心甘情愿的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其实说的是“员工真的成了牛,吃的是草,挤的是奶,而领导还是位高权重的人,吃的是奶,挤的是邪恶和虚伪”。看完之后,感觉读了孟子300字。
民德不厚久,民风不纯久!究其根本,上层线已经很久没起作用了!如果你想让人民的道德回归厚重,你必须是一个以德为己,以己化民的政治家。这样,春风就能融化细雨,润物细无声。
我贪得无厌,却号召员工无私;我奢侈浪费,但我号召我的员工要简朴,以支持他们的道德。
这样的政客和禽兽有什么区别?到底是披着羊皮的狼,还是披着人皮的野兽,不得而知。只有愿意当政治家的人,才能一日三救,可以由自己决定。
读《孟子》有感4在认识孟子之前,我以为孟子和孔子是同一个朝代的人。然而,我一开始读这本书,就打破了我原来的想法。事实上,孟子是在孔子死后很久才出生的。小时候,孟子就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非常崇拜孔子。少年时,他到鲁找孔子家自学。可是孔子的弟子几乎都已经死了,于是孟子找到了已经是驼背老人的司徒牛。司徒牛是子思(孔子的学生)最重要的学生。但是,一场病导致他不敢见任何人,因为他莫名其妙的背上长了一个癫痫病,所以隐居在树林里,没有人见过他,但是孟子找到了他。司徒牛听了孟子的话,决定收他为徒三年。
孟子告别老师后,回家读书,培养人才。凭借他的技能,孟子成为了一名名师。
公元前347年秋,孟子带着几个弟子去齐国。起初,他受到齐威王的欢迎。知道自己是个人才,但孟子的齐没有得到重用,因为他坚持仁政的主张,而却霸道。他想把整个世界都留给自己。在这种情况下,孟子拿出了最令人佩服的救济——口才。他滔滔不绝,而且因为他有渊博的学士学位,
78岁时,孟子决定辞官回家安享晚年。他知道自己的时间不多了,他觉得无论如何,他都得回到自己的根本。于是,在众人的挽留下,孟子含泪回国,在齐国呆了35年。
85岁、70岁的孟子在邹人的叹息声和弟子的哭泣声中离开了人世。
葬礼那天,雪更大了,风更狂了。连天地山河都为一个巨星的陨落而哭泣。全国各地的人都赶到孟子的家乡,穿着戴孝的衣服,在大雪的轰鸣声中把孟子送上了天堂...
其实就算是圣人,我觉得他也会犯错,孟子也不例外,因为孟子总说孔子说的都是对的。然而,孟子的伟大成就与他的错误有关。他很谦虚,渴望学习,而且口才很好...
孟子真是一位伟大的老师。
读孟子的感想有一天,孟子和他的弟子坐在一起,评论历史上的一些圣人。孟子列举了四个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说他们都是道德行为的“圣人”。
一个弟子问他:“师父,你说这四个人都是圣人,那么这些圣人的正直有什么不同吗?”孟子回答说:“当然,各有各的特点。博艺是圣人中的高人;伊尹是勇于担当重任的圣人;柳下惠是圣人中随和的人;孔子是圣人中的智者。”孟子用最精炼的话评论了这些圣人的特点,但看到弟子们还在不解,只好耐心地解释他的评价:“伯夷是一个不用眼睛看不好的东西,不用耳朵听不好的声音的人。”不是理想的君主不服务,也不是理想的人民不控制。天下太平时出仕,天下大乱时隐居山野。他不住在任何地方,认为和粗野的乡下人相处就像在泥地上穿衣服。商周无路时,居北海边,静待天下太平。所以,别人一听说博艺风节,再贪得无厌的人也能变得老实,再懦弱的人也有不屈的意志。
伊尹是另一种人。天下太平时他出来做官,天下大乱时他出来做官。他说:“上帝生了这些人,就是有远见的人要开导他们。我是这些人的先知,一定要用尧舜之道开导他们!”柳下惠并不以侍奉名声不好的君主为耻,也不会因为自己的官职小而辞职。被抛弃,他不怨恨,他可怜,他不难过;他也乐于和乡下人相处。他自己说:“你是你,我是我。就算你光着身子在我身边,你又怎么能污染我呢?”所以,听说柳下惠风筝节的人,即使是心胸狭窄的人,也会变得心胸宽广,态度刻薄而和善。
孔子就是这样的人,他应该做官,但他不应该做官。你应该马上离开,你应该继续做下去;他离开了齐国,在稻谷被淘光之前就离开了。但当它离开鲁时,它留恋地想:“慢慢走,这是你自己的祖国!”“通过孟子的精彩点评,弟子们对这些圣人的认识要深刻得多!有一个弟子问孟子:“夫子,我们理解这四位圣人的习俗,但是我想知道你尊敬哪一位?"
孟子回答:“还需要问吗?孔子是他们的缩影,我可以兼顾仁义礼智信。孔子一定是我这辈子最尊敬的!”
感受: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个性。即使是被尊为圣人的人,气质和道德也是不同的。我们要懂得欣赏不同的人,欣赏他们的光辉,学会区分和分析他们各自的长处,这样才知道如何学习,如何进步!
读完《孟子》,感觉在6-20xx年的暑假里,利用休息时间翻翻尘封已久的四书五经。读《孟子》一章,看到孟和针锋相对,用梁的许多荒谬问题来颠倒是非,同时也起到了谆谆诱导的目的。
正因为如此,我对孟子的辩论技巧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遇到个别后进生,我很容易打破常规。张苍寿先生过去曾分析总结过孟子的“异辩术”:一是直接提出问题,针锋相对地反驳和回答疑难问题;二是他引题,抓住重点,步步紧逼,如雷贯耳;第三,他比较、论证犀利深刻,淋漓畅快,从而形成了孟子“锋芒毕露”的气势和风格。另外,孟子在论辩中有很多技巧和方法,既能说服别人又不得罪对方,同时又能保证自己不吃亏。
自古以来,只要君王被“声、色、品、利”所感动,就会对治国平天下产生影响,齐宣王无不感兴趣。幸运的是,齐宣王非常坦率,总是向孟子坦白。而孟子则把他所讲的问题反弹回来,像打太极传一样,变成了自己的论点:为王,为仁,治齐新,宽和统一。
齐宣王告诉孟子他喜欢音乐,孟子立即解释了古代培养心灵的仪式和音乐。王玄摇摇头,说他喜欢流行音乐而不是高雅音乐。孟子说热爱现代音乐没有错,提出了“独乐”和“乐遍天下”哪个更快乐的问题。只要你能把乐的精神传播出去,与民同乐,民与君之间就不会有隔阂,齐国就能治理得很顺利。
在这里,孟子并没有全盘否定,说齐宣王听流行音乐是不礼貌的,而是改变了看问题的角度,便于君王实施和接受,把一个不愉快的话题的阴影化为无形。
再比如,齐王说:“好字!”曰:“王若好,何乐而不为?”国王说:“我有病,但我擅长货物。”他说:“过去,巩留是个好产品。就像诗里说的,那是一个仓库,一粒包在袋子里的粮食,一想就往外跑,弯弓搭箭,出征养灵,然后就出发了。故居有仓库,旅人有食物,然后就可以走了。如果他是一个好产品,并与人民分享,这与国王有什么关系?”国王说:“我有病,好色。”是的,他说,“过去,国王是个好色之徒,喜欢酷儿嫔妃。石云:上古齐桓公谭福,来朝牵马,引西梁山泊。至于齐夏,他和姜女,余余。到时候,家里没怨恨,外面没老公。王若好色,与民同在,与王何干?”
先说“好货”。齐宣王说他喜欢金钱和物质,而孟子假装不明白,作为一国之君,他应该喜欢财富,就像周朝的始祖巩留,积极从事经济发展,创造财富,帮助人民,齐国才会富强。看来孟子毕竟是圣人,提醒王玄要拓展善的境界。
除此之外,“淫”,孟子引用《诗经》说,古代的祖父很帅,牵着一匹漂亮的马。早上在水边搭个顺风车,来到岐山脚下。在宫殿里建一座新房子,和一个美丽的女人安定下来。当时在顾公富的带领下,所有的女生都能找到如意郎君,男生没有一个是单身的。你现在淫荡不要紧,只要你能像古代的父亲一样关心对方,让天下的男女都能结婚,天下的人都能有个幸福的家庭。这不是好事吗?
这篇文章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子的论辩风格。我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只需要立场坚定,在对方荒谬的言论中找出一点点正确的地方,把它做大,带入老师的位置,让他们在无话可说的时候,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辩证地看待学生的缺点,才能达到教育的效果。更何况,不要为那些问题学生感到绝望。因为,在孟子的教育理论中,“好货好色”都可以用宽容的态度去教育,为什么不能大度一点呢?
读《孟子》有感7寒假期间,我读了《孟子》中关于梁的那一章。孟子生活在战国时期,当时社会非常混乱。孟子是孔子之后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被后人尊为“圣人”。这是一篇文言文,记录了孟子与梁、和的一些对话,介绍了孟子的政治观点。
孟子拜访梁,梁曰:“嘿!大老远跑来,会对我们国家有好处吗?”看了这句话,我知道梁是个贪婪的人。然后孟子对梁说,一个国家如果从上到下都在争利益,那就危险了。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仁慈的心,国家就会和平,慢慢强大。孟子说:“丧亲无义者,亦丧夫无义也。”我理解这段话告诉我们,要有一颗仁者之心,善良有道德,充满关怀和礼让,这样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才会和谐,大家才会团结。只要国家团结,就能强大。这让我想到,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只要大家都善良有道德,不争利益,处处关心别人,那么这个家庭就会很温暖,同学之间的关系也会很融洽。
读孟子不仅可以看到很多有趣的故事,也让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我非常喜欢这本书。虽然文言文很难懂,但我还是会尽力去读。
看完孟子,感觉8。我开始读孟子,是从我练字的那天开始的。练字时要注意心态平和,放下一切杂念,放空自己,安心练字,闲暇时看书,陶冶心性,集中注意力。孟子的思想,现在结合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也让我有了另一种感悟。
人生要秉持“专注,持之以恒”的态度。现实中,有多少人坚持?我们总是羡慕胜利者的胜利,往往忽略了他们坚持下去的决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孟子反对“一曝十寒”的态度。“世间虽有易生之物,若暴一日,寒十日,则无一能生。”也就是说,再好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长不出来。孟子是一个演说家。他善于运用比喻,语言简洁工整,却能让人深思。其实,无论做什么,学什么,都应该专心致志,持之以恒,但如果遇冷三心二意,就永远成不了大事。“在山的路径之间,有可能使用它们作为道路;不用就塞。”学习如此,生活也是如此。如果我们选择开始,就应该坚持下去。坚持走下去,必然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候,我们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我们选择开始,我们就会坚持下去!
在教学中,多种教学方法的应用是最好的。“君子之所以教,五者:如雨者,成者,才者,答者,私者。此五者,君子之教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能千篇一律的教育。对于学生,有的要及时引导,有的要成就其德,有的要发展其才,尊重其个性。老师和学生互相尊重。教师只有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获得学生及其家长的理解和尊重。孟子劝齐宣王以“三礼”待臣,说“君以臣为兄弟姐妹,臣以臣为心腹”。换位思考,在班级管理中,是否能更尊重学生的想法和建议。教育就是爱。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启发学生,所谓解决他们的困惑,而不是远离学生。只有走近学生,倾听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地进行教学和班级管理。
孟子作为传统文化的始祖,在中国的影响延续了几千年,我即使理解浅薄,视野有限,也能感受到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