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情绪化是不是很可悲,很有害?
通常一旦我们都被吓到了,就会说“吓死了”。殊不知,这个世界上真的有很多人是因为过度惊吓而吓死的。比如他们突然受到惊吓,就会心脏病发作,所以这辈子就交代在这里了。就像这样,睿智的古人早就知道“喜伤肝,怒伤脾,恐伤肾,悲伤肺”的病理。所以为了保护内脏,健康长寿,一定要保持心理平衡,防止情绪过度。
太喜太悲:喜是心,心能表达人的喜悦。众所周知,人体内所有的血液都经过心脏,然后才能输送到身体的各个部位,所以心脏控制血液。开心的时候,气血运行得更快,脸色红润,有御寒能力,思维敏捷,想象力丰富,创造力增强,在考试中也能发挥超常,所以运动员很容易破纪录。开心的时候会容光焕发,笑容满面,喜气洋洋,热恋中的恋人会变得更漂亮或者更帅气。心向舌开,开心的时候能说得振振有词,口若悬河。同时提高抗病能力,降低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性。
但过度喜悦的异常情绪会损伤心脏,常导致心慌、心悸、失眠、多梦、健忘、多汗、胸闷、头晕、头痛、心前区疼痛,甚至谵妄、大笑、悲伤、偏执、惊恐等症状,以致精气耗尽,心志松弛,血气分散,甚至心神不定。所以我们发现,生活中喜出望外的人,总会有一些精神和心血管方面的疾病,甚至会危及人的生命,比如喜出望外的时候中风或者猝死,这就是中医所说的“喜”。
过度生气伤肝:生气是肝的意志,肝能表达人生气的情绪活动。人生气时,是在意志和活动受挫或某些目标无法实现时,以紧张为主的情绪活动。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愤怒也不例外。愤怒可以激发个人的斗志和兴奋;但很多时候,愤怒只会是坏事。因此,暂时的、轻微的愤怒可以发泄压抑的情绪,从而缓解紧张的精神状态,帮助人体泄气,维持内环境的平衡。
大怒和过度愤怒容易损伤肝脏,表现为肝郁、肝气郁结、肝血郁结、肝阳上亢等疾病。出现胸痛、烦躁、头晕、面红耳赤等症状,部分人会出现闷闷不乐、呼吸过度、呼吸温热、恶心等症状。人体生气时,可引起唾液减少、食欲不振、胃肠痉挛、心跳加快、气短、血压升高、血液中红细胞数量增加、血液粘度增加、交感神经兴奋。长此以往,人会患上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对于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可导致病情加重,诱发中风、心肌梗死等。,并危及他们的生命。
肝主升发,主气达气。
美国斯坦福大学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在鼻孔里插一根鼻管让你喘气,然后放在雪地里十分钟。如果冰雪不变色,说明你很平静。如果冰雪变白,说明你很心虚。如果冰雪变成紫色,说明你很生气。取出两毫升紫色冰雪,给小白鼠吃,1-2分钟小白鼠就死了。并研究了紫色冰雪的成分。所以愤怒会产生损害健康的毒素,致病性很强。
思多伤脾:思为脾志,人的思维情感活动主要通过卡片表现出来。思维是一种高度集中思考和深思熟虑的情感。人在思考或焦虑时,往往饮食无味,食欲下降;部分女性由于工作紧张、思想高度集中,可能出现月经量少、月经紊乱,这与脾主血的功能是一致的。
思维作为人体的一种情感活动,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一个人不思考,就无法立足社会,正常生活。但是,当人们对一个问题想得太多,或者想得太久,百思不得其解,仍然想不完,超出了人体所能调节和承受的极限,而在思想认识上又不能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状态时,思维就成了致病因素,对身体造成伤害,引发各种疾病。每年高考前,都有很多学生因为不懂学习、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欲望强烈而患上神经衰弱或“高考竞争综合症”。许多中年知识分子,深刻意识到时间的宝贵,努力学习而忽视体育锻炼,最终英年早逝,令人扼腕叹息。
思虑过度会导致脾的升降功能失调,脾积滞,运化不健,恶心,饮食不良,消化不良,腹胀便溏。因为脾是后天之本,脾伤是气血生化不足的源头,可导致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太悲肺:忧(悲)是肺志。古代医生经过对悲伤病人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发现肺是表达人的悲伤和难过的主要器官。当人们因为悲伤而哭泣时,他们会痛哭流涕。这主要是因为肺开始懂鼻,肺主气,是声的总导演。过多的悲伤和哭泣会导致声音嘶哑和呼吸急促。肺主皮毛,所以忧愁会增加面部皱纹。
一般来说,烦恼作为一种情绪活动,是人体对外界事物的正常反应,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相反,暂时的、轻微的悲伤有助于重新认识挫折,有助于人们对自己的思想有正确的认识,有利于身心健康。如果一个人在父母突然去世,或者国家沦陷,被外国侵略的时候,一点悲伤都没有,对国家和人民没有一点牵挂,这是不正常的。
但是,当一个人的悲伤时间过长,或者持续时间过长,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和承受的极限,不能在思维和认识上主动或被动地转移这种不良情绪时,焦虑就成为一种致病因素,对身体有害,严重时会因过度焦虑而死亡。比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因为悲伤过度太久,得了肺病死了。
恐惧伤肾:恐惧伤肾。过度惊恐会损伤肾气,使肾气下沉,大小便失禁,遗精,严重惊恐,甚至导致死亡。这种例子在电视和电影中经常出现。一旦平时坏事做得多的坏人,遇到恶的主角就会吓得尿裤子。
恐惧是肾的志,肾是人表达恐惧的主要器官。恐慌是对突然的外部刺激的紧急反应。正常情况下,恐慌对身体是有益的,可以引起警惕,避免对身体的伤害。我记得日本恐怖电影几年前才在中国大陆流行起来。当时有传言说电影院有人被吓得心脏病发。不管这些谣言是真是假,都说明过度的恐惧对我们的健康是非常有害的。另外,作为父母,要防止孩子受到过度惊吓。孩子比成人更容易受到惊吓而生病,所以要避免各种恐怖因素,比如不看场面灰暗的电影电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