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来了,为了身体健康,多吃二菜,坚持三要,做好四防,提高抗病能力。
今天迎来了春天的第二个节气——雨。
雨水一到,春回大地,田野生机勃勃,万物开始发芽。
此时正是99歌中“79河开,89雁来”的季节,冰雪消融,降水增多。
雨水节气是春季养生的重要节点。
这个时候照顾好自己的身体,可以提高自己的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本草纲目:“春雨有生发之气,清气不升之药,事半功倍。”
因此,在雨水节气过后,我们应该注意保养身体的工作,为一整年的健康打下基础。
下雨来了,为了身体健康,多吃二菜,坚持三要,做好四防,提高抗病能力。
雨季,也就是早春,正是“吃芽菜”的好时候。
特别是“种”出来的豆芽,可以帮助五脏从冬储转为春产。
其中绿豆芽是个不错的选择,可以清热解毒,利尿,防止上火。
而且,春节期间,吃油腻的食物是不可避免的。绿豆芽含水量很多,吃了不会有脂肪堆积,比较适合节气。
韭菜是春天的时令蔬菜,也被称为“春天的第一鲜”。
尤其是第一茬韭菜,韭菜香味最浓,味道特别鲜美,促进食欲。
早春阳气生发,适当吃些辛辣食物能生发,有益于肝气。
韭菜辛温,能补阳,有发汗解表的功效。是早春很好的食物选择。
雨季要做好“春捂”,防止“倒春寒”
冬去春来,寒气开始退去,阳气上升。春天是艰难的道路。
这时候身体的调节功能跟不上天气的变化。如果你不注意,你会感冒的。
根据气温变化,及时增减衣物保暖。防止冷空气侵入身体,造成身体抵抗力下降,也就是所谓的“春捂”。
掌握“春捂”的尺度很重要,要保证五个温暖:
房间供暖: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以上。
热身: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外面洗个阳光浴。
暖脚:不能脱秋裤,睡前用热水泡脚。
暖头:头部容易散热,出门要戴帽子和围巾。
暖背:背和胸被心肺所藏,不要受凉。
雨季要重点维护“脾胃”。
一方面,春季肝气旺盛,肝木容易糟蹋脾土,导致脾胃功能下降。
另一方面,雨水节气后,降水增多,湿气增多,寒湿之邪最容易困扰脾脏。
所以,在雨季,养生的一个重中之重就是养脾。
首先,注意饮食,减少酸味食物。“春天要存酸增甜滋养脾气。”
酸味入肝,收敛。多吃不利于春季阳气生发,还会使肝气更盛,加重对脾胃的影响。但甘味入脾,可以滋养脾脏,以平衡脏腑之气的变化。
所以,适量吃一些甜食,如山药、大枣、薏米、糯米、扁豆、胡萝卜、红薯、土豆、南瓜等。
其次,也可以按足三里。
早餐后20分钟左右,用手反复揉搓膝关节,可以健脾胃。
然后,按压足三里穴5分钟,可生胃气,燥脾湿,有益长寿。
雨后雨势加大,天气阴冷潮湿,身体容易产生湿气。
湿气容易侵入人体,会使人因体内湿气过多而感到困倦无力。
这个时候要注意防湿,脾运化水湿。可见,健脾利湿是关键,不可忽视。
可以用一些健脾利湿的小植物,以水代茶浸泡,健脾祛湿解毒,效果更好。
自己动手,花花郎薏仁茶,泡水,健脾祛湿,解毒,帮助身体排出湿气。
将玉米须、薏苡仁、赤小豆、马齿苋、花花郎、芡实、山楂、竹叶搅拌,装入袋泡茶中,用热水冲泡,代茶饮用。
花花郎是春季常见的野菜,有利尿利尿,解除湿热,帮助身体排毒的作用。
马齿苋,清热解毒,利水祛湿。芡实既能健脾,又能祛湿。
薏苡仁,利尿健脾,祛风除湿,益胃消水肿。与赤小豆同用,有健脾利湿、消肿解毒、祛湿的功效。
淡竹叶善于吸收水分和释放热量。山楂,属于脾经,可以健脾,帮助祛湿。
玉米须具有利尿消肿、平肝利胆、凉血泻热的作用,能清除体内湿热。
几种结合在一起去除体内湿气,效果特别好。试试看。
春困秋乏,夏打盹,冬三月不眠!
春天,人更容易犯困,很多人会出现“春困”的情况。
经常感到困、累、晕,这是人体机能和气候变化引起的生理现象。
如果想缓解春困和疲劳,不妨多做一些“拉伸”动作。
伸懒腰,做深呼吸运动,让头尽量后仰,手臂后伸,增加流入头部的血液,给大脑供应更多的营养,让人立刻感到清醒和舒服。
有规律地伸展和活动四肢,对恢复疲劳是绝对有益的。
特别是对于上班族来说,久坐、久伸是春天保持旺盛精力的“法宝”。
雨后初春,气候变暖,早晚较冷,感冒逐渐加重,气候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容易流失,容易引起上火、口干、嘴唇干裂。
此外,春节假期刚过,经过几天的宴请、亲友聚会,身体的消化系统超负荷运转,容易出现眼睛红肿、喉咙痛、牙龈肿痛等症状,俗称“春火”。
这时候尽量喝点温水,多吃新鲜蔬菜和多汁的水果,补充人体水分。
少吃油腻的东西,多吃红枣、山药、莲子、菠菜、柑橘、蜂蜜、甘蔗等。
雨后还要注意疏肝理气,防止肝郁。
春气与肝相通,稍不注意就容易导致肝气郁结。
一旦肝气郁结不能发生,就会损害肝功能,甚至诱发病变。
预防肝郁最重要的是调整自己的情绪,春天千万不能上火。
怒伤肝,春季上火伤肝最重,这一点尤为重要。
要注意保持心情愉快,帮助肝气的表达,用花茶泡水,疏肝理气。
阴雨节气,天气多变,是全年寒潮最多的季节之一。
这个时候气温会忽高忽低,容易导致感冒。要特别注意预防流感的发生。
为了预防流感,你应该经常洗手。手里很容易藏细菌。如果不注意清洁,它们可能在摸脸、挖鼻子、揉眼睛时通过黏膜进入人体,引起感染。
另外,注意通风。封闭的空间最有利于病菌和病毒的滋生。无论天气如何,最好让窗户开着,让房间通风。
最后,保证充足的休息。如果你没有得到足够的休息,你会变得虚弱,让病毒趁机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