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以后在饮食和身体上应该注意什么?
(1)要营养丰富,容易消化吸收。
秋天一到,气温逐渐下降,人们习惯于想着滋补。因为人经过一个炎热的夏天,消耗了大量的精力,吃的也少,所以天气转冷的时候,就要调整身体。但很多滋补品和补品,如人参、鹿茸、鸡肉、羊肉等,都是浓缩后突然食用,称为“大补”,这是不科学的。不仅有害健康,而且浪费财力物力,甚至危害身体。
所以秋季六节气的饮食原则是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同时,人的抵抗力在季节中最弱的时候,身体不好就非常容易生病。这时候多吃一些能增强人体免疫力和身体抵抗力的食物,对身体健康大有好处。
(2)刺激性较小,酸性较大
所谓少辛辣,就是少吃辛辣的食物,因为肺为金,秋季通风,秋季肺气充沛。少吃刺激性味道,防止肺气过盛。中医认为金克木,即肺气过盛会损害肝脏的功能,所以秋季要“增酸”,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肺气过盛的侵袭。根据中医营养学原理,在秋季六节气期间,一定要少吃辛辣的葱、姜、韭菜、蒜、辣椒等辛辣之品,多吃酸味果蔬。
另外,切记“秋瓜烂熟。”在夏季,西瓜是一种很好的夏季产品,但立秋后,你不能多吃西瓜、哈密瓜和卷心菜,否则会损害脾胃的阳气。中医养生专家也提倡在秋季六节气期间,每天早上吃粥。如明代李廷认为“晨食粥,兴则新,益膈养胃,生津止渴,神清气爽,补之甚多”。
(3)甜润
古人有句话:“厚味伤人而不知事。甜柔柔弱是我的老师。从此三千人弱,轻食补之。”可见,素食与清淡饮食相结合,有益于健康。《苏文-至真大论》中说“甘先入脾”。五行中,脾胃属土,土生金,肺肠属金。甘味养脾,脾旺则金(肺)气足。甜的食物有生津的作用,而咸的食物容易使人感到口渴。《尊生八记》也指出:“秋燥,易食麻以润燥。”也就是说,在秋季六节气干燥的时候,要多吃一些水润味甘的食物,如蜂蜜、芝麻、杏仁等,既能滋养脾胃,又能润肺润肠,可以预防干咳、咽干口燥、便秘等身体不适症状或皮肤失去光泽、毛发枯萎的迹象。所以秋季六节气的饮食要甘甜润泽。可以多吃润肺润燥的新鲜蔬果,如梨、柿子、橘子、香蕉等。蔬果类可多吃胡萝卜、冬瓜、银耳、豆类及豆制品,以及食用菌、海带、紫菜等。经过科学加工,他们可以做出美味可口的佳肴。也可制成膳食或饮料,如蜜炒银耳、各种新鲜蔬果汁等。或加工成汤粥,如香菇豆腐汤、豆粥、藕粉汤等。,营养丰富,能润燥。水果和蔬菜富含水分、维生素、纤维等。,这对预防秋季六节气期间最容易出现的口鼻干燥、皮肤粗糙、便秘等现象大有裨益。
最后,根据中医“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补立秋是非常必要的。但是补药不能乱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