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
小时候学过陶渊明的《归Xi词》,听老师讲过。这是五柳先生一生清高,官场失意,不愿为五斗米屈身,选择隐居之时。从此,他让自己的天性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老师说的没有错,但今天重读田园诗人的文章,却有不一样的感觉——王老师老了,感叹自己“人生有一趟”,人生奋斗的岁月已经过去,时日不多了。为什么不能看淡生死?“求亲人情话,弹琴消愁”,听你想听的,看你想看的,从此快乐。
时光荏苒,转眼几千年过去了。然而,时至今日,许多中老年人仍然保持着这种观念。所谓“五十而知天命”,尤其是老年人,一生奋斗,“归田”,前半生操劳过度,渴望自由自在的生活。同时,这个年纪的人大多读了“万卷书”,走了“万里路”,以为自己阅人无数,过往的经历足以应付余生的风浪。所以我不想被世界的纷扰所迷惑,也不想接触日新月异的社会,导致耳朵里只有我想听到的,眼睛里只有我想看到的。对于别人,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很难被迷惑。
所以我们会看到网络谣言大多是中老年人转发的。在“交十块钱,鸟巢出五万”“解冻民族资产需要资金周转”等赤裸裸的骗局中,受骗者基本都是中老年人。现在非法集资和第三方理财的受害者主要是老年人。
很多人说中老年人相信谣言是因为孤独。他们离开了原来的单位,原来的圈子,虽然变得无拘无束,但是子女忙于谋生无暇顾及,加上陌生人社会,邻居形同虚设,于是独自在网络上寻找精神寄托,从而相信谣言。其实这样说是有失偏颇的。因为与中老年人相比,年轻人面对的是同样的互联网世界,甚至更加复杂。其实网络并不是中老年人上当受骗的罪魁祸首。抛开行骗者的卑劣伎俩,根本原因是中老年人拒绝拥有正确的认知,丧失了怀疑精神。
《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六十即百依百顺”,意思是人到了六十岁,就能明白是非,就能分辨好坏。你靠什么?依靠前半生的经历。但是孔子生活在2000年前的时代,当时社会形态比较简单,很多东西几千年不变。所以,一个过了半辈子的人,几乎可以看透红尘。然而,自新文化运动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进入互联网时代后,信息爆炸更是雪上加霜。
如果你不抱着终身学习的态度,如果你不及时更新自己的认知,如果你不抱着对世界最起码的批判,那么你就有可能步入深渊。一百年前,胡适先生曾说,我这里有千言万语,只为教人一个不糊涂的方法。可见这个越往后越重要。
综上所述,中老年人盲目上当受骗的深层次原因不是他们的内心需求和社会需求,没有人是被内心需求和社会需求所欺骗的。相反,他们拒绝承认和怀疑。所以,要把网络谣言的危害降到最低,需要我们中老年人勇敢走出自己的认知舒适区,重新用怀疑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质疑这个世界。虽然一辈子学习,一直更新认知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但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