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盛阴虚的理论来源于
阳盛阴虚理论出自《伤寒论》。
“阳常盈,阴常不足”是元代名医朱丹溪对人体阴阳认识的基本观点,也是丹溪学术思想最核心的内容,在中国传统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一观点是他运用“天人相应”的理论,分析天地、日月的情况,人类生命的过程和生理特点,以及无止境的情欲总趋势,得出的健康结论。
朱丹溪认为,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太阳,地为阴,太阳为阳,月亮为阴。天比地大,太阳永远不变,月亮却阴晴圆缺。从这个性质上来说,是“阳盛阴衰”的体现。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当然有这种情况。
朱丹溪也认为:“人是天地之气所生,天之阳为气,地之阴为血”,所以总有气有余血不足的时候。在人的生命历程中,只有中青年时期的阴精相对丰富,而中青年时期在人生中是很短暂的,所以人是生活在一种阳有余阴不足的状态中。
殷琦很难成为,只有在男性16岁,女性14岁时才形成。殷琦很容易丢失。“四十殷琦是一半”,当男性64岁,女性49岁时,就会停止更年期。从此人的阴精会越来越少。因此,“殷琦将供应30年”
朱丹溪
朱丹溪(1281~1358),元代著名医学家,梧州(今浙江义乌)赤岸人。因其故居有一条美丽的小溪,名为“丹溪”,学者尊称为“丹溪翁”或。朱丹溪的医术高明,临床治疗效果如鼓。有很多情况是越吃药越不用回门诊。
因此,当时的人们也把它誉为“朱一铁”、“朱”。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理论,创立阴虚火旺病机学说,善用滋阴降火方药,是“滋阴派”(又称“丹溪派”)的创始人,与刘、、并称为“金元四大家”,在我国医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著有《格致余论》、《方菊戏》、《丹溪心法》、《金匮要略》、《苏文正略》、《本草宜颜补》、《伤寒论》、《外科要诀戏》等。它的故乡浙江义乌有陵园、纪念馆、纪念亭、丹溪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