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常见的生产技术有哪些?

现代养猪生产普遍采用分阶段饲养、全进全出的生产技术,使生产管理方便化、系统化,提高生产效率。养猪场的规模和技术水平不同,不同猪群的生理要求不同,采用的饲养阶段也不同。常用的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三阶段进料流程

即空怀孕→哺乳期→育肥期。三段式饲养,两次转群,是一种比较简单的生产工艺,适用于规模较小的猪场。其特点是简单,组转次数少,猪舍类型少,节省维护费用,重在措施。比如在分娩和哺乳期间,可以采取良好的环境控制措施,满足仔猪的生长条件,提高成活率,提高生产水平。

(2)四阶段饲养过程

即空怀孕→哺乳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在三段式饲养过程中,将仔猪保育阶段分离出来就是四段式饲养和三次组转过程。保育期一般为5周,猪重20公斤,转入生长育肥舍。断奶仔猪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比生长育肥猪高,便于采取措施提高成活率。在生长育肥舍饲养15 ~ 16周,体重达到90 ~ 110 kg时屠宰。

(3)五阶段饲养过程

即空配种期→妊娠期→哺乳期→仔猪保育期→育肥期。相比于四级饲养工艺,五级饲养四级转移是将空母猪和怀孕母猪分开,单独分组,有利于配种,提高繁殖率。空怀母猪配种后观察21天,转入妊娠舍饲养至分娩前7天。该技术的优点是断奶母猪增重快,发情集中,便于发情鉴定,易于掌握适时配种。

(4)六阶段饲养过程

空怀期→怀孕期→哺乳期→保育期→配种期→育肥期。与五阶段饲养工艺相比,育肥期分为生长期和育肥期,每个饲养期为7-8周。仔猪从出生到出栏要经历泌乳、保种、配种、育肥四个阶段。其优点是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饲养需要和环境管理的不同需要,充分发挥其生长潜力,提高生产效率。

(5)全进全出

上述分阶段的饲养过程都需要所有的猪进出。最有利于防疫的措施是根据各个饲养阶段的猪来设计猪舍,所有的猪以一个为单位进出,或者一部分猪以一个为单位进出,但这只适用于3万到5万头规模的养猪场。在中小型养猪场,可以把养猪场以猪舍内的部分田地为单位进行转移,然后进行清洗消毒。但由于猪舍的空气和污水,很难切断传染源,严格防疫。所以有些养猪场把猪圈按照转移群体的数量分成几个单元,有利于防疫,但是夏季通风防暑比较困难,需要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