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隐藏中医养生的冬储?

“九四九年三月不做”和“夏长秋收冬藏”。949年3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也是冬季进补保健的好季节。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关注医疗保健。很多市民把“冬躲”理解为冬眠或冬歇,整天在空调房或沙发里看电视、玩电脑,以为不动就是为了节省能量。其实这是一个误区。那么冬天怎么躲,怎么补呢?

冬天不能简单的躲。

中医“藏而不泄”的关键是注意保温,避免寒气侵入体内,并不是说被动躲避低温。要适应冬季气候,避寒保暖,减少体内阳气,使精神处于隐匿状态,不要过度发泄。同时需要从日常生活、运动、精神等多方面进行调理。

生活和疗养

冬季保健应遵循《黄帝内经》“早睡晚起,静待太阳”的原则。早睡可以滋养人体阳气,保持身体温暖。晚上可以养阴,日出起床可以避寒。

早睡晚起不是睡懒觉。睡眠时间过长或不足,会导致精神疲劳和身体疲劳,从而导致代谢功能下降,危害身心健康。如果可能的话,冬天只要比平时早睡1~2小时,晚起1~2小时就可以了。睡前用温水泡脚30分钟。水的热度最好控制在45到60摄氏度之间。

精神康复

大雪季节人的情绪容易处于低落状态,要注意精神调理。注意情绪平和,很多疾病都是情绪引起的。所以平时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避免精神紧张和过度兴奋。更好的精神调理方法是多晒晒太阳,相互交流,同时加强体育锻炼,尽量避免紧张、烦躁、抑郁等情绪的发生。

锻炼健康

手脚是人体的脉搏末梢,适当加热对身体也有好处。坚持每天用温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刺激双脚穴位。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锻炼双脚。坚持早晚揉脚底,促进血液循环。冬季天气寒冷容易诱发慢性病的复发或加重,要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要防止大风降温天气对身体的不良刺激,并备好急救药品。同时也要注意耐寒锻炼,提高御寒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增强机体免疫能力。

一项关于心脑血管疾病发病时间的研究发现,7?9点,是心梗等突发心脏病和中风的高发期。所以,老年朋友最好在9点以后晨练,这时阳光充足,树木开始光合作用,排出大量负氧离子。天人相应,自然万物在此时升起。此时,老友的有氧运动,可以使人体达到阴阳之秘,为下一个春天的蓬勃发展做准备。

冬季进补在食补中很重要。

在冬季,除了适当的运动,我们还应该多吃热的和温暖的食物,为我们的身体储存热量。一般来说,可以吃一些温性的产品,如牛羊肉、狗肉、龙眼肉、枣、鸡蛋、山药、猪血、糯米、韭菜等。,以取阳长而阴长之意。同时可以吃补脾胃的粥。人们在腊月初八有吃“腊八粥”的习俗,如消食化痰的萝卜粥、补肺养胃的山药粥、滋阴填精的核桃粥、健脾养胃的茯苓粥、补气养阴的大枣粥等。

冬季进补还可以防止“过犹不及”

中医的补药是经过长期的理论和临床研究形成的一种辩证的医疗方式。它利用药物和食物的偏性来调节人体的偏性,从而平衡人体内的阴阳,得到健康的身体。任何药物过量使用都是有害的,过量进补会加重脾胃肝脏的负担。

很多人认为膏方是补药,多了少了无所谓,没有严格按照医嘱服用。其实,膏方的服用是有一定禁忌的。比如药膏里有当归等活血的中药,女性经期不宜服用,会增加月经量。此外,服用膏方期间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或其他急性病,应停止服用。如有便秘、腹泻、腹胀、痰多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一般来说,正规医疗场所的调理进补处方都是根据个人体质开的,但少数人在服用过程中还是会有一些反应,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微调。例如,一些滋补面霜可能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食欲不振和身体不适。可以用一些消食药如山楂、神曲等,出现腹胀、腹胀等症状。你可以服用中药,如陈里皮杞氏。如果有咽干、大便干燥等症状,可以用菊花、金银花清火。

在服用补药期间,如果误食忌口,往往会降低疗效或引起不良反应。如果服用含有人参、黄芪等补气药物的药物,应避免食用萝卜,因为萝卜是破气消食之品。同时也不能用水冲茶,因为冲茶会影响人参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