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浅析《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书,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以下是《黄帝内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意义的范文。

探讨了《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及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黄帝内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是任何个人都不愿意承受的,任何社会都在致力于减少,但都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面临着学习和恋爱的选择,处于从学校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中。再加上这几年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所以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会有一系列的变化。现在的大学生都是90后。研究表明,大学生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困难,以及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愤怒等负面情绪。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堪忧[1],容易出现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也会产生疏离感[2]。因此,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调整心态,合理认识、适应自己的角色,健康生活。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是在现代西方心理学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有人建议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3],笔者也认为可以从传统文化特别是中医药文化中发掘有益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理念,使之更加符合中国国情和中国人的心理特点。

《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奠定了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是中医各学科的源头。《黄帝内经》提出的理论和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一、《黄帝内经》“治未病”思想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黄帝内经》是最早提出“治未病”思想的中医经典。在《苏文四气调神论》一文中提到:“是因圣人死于疾病而治之,但病已治而不乱...老公的病成了药,乱象治好了。过了井再争锥,为时未晚。”指出当疾病“完了”的时候,再好的医疗手段,也不过是在人已经口渴的时候挖井,在战争已经开始的时候造武器。恐怕受伤是不可避免的。

所以,还是提前预防为好。这与近代提倡的“预防为主”的基本精神是一致的。“治未病”是中医提出的一个基本医学原则,必须严格遵循。其精神实质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未病先防”,即采取各种措施做到未病先防;二是“防病不改”,即在得病后利用各种有效手段防止疾病的发展和蔓延,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防止小病变成大病。

治未病的概念属于中医养生的范畴。中医认为,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如果能引起人类患病,可能是因为人体抵抗力太弱,也可能是因为致病因素太强。为了预防疾病的发生,一方面要增强人的体质以提高抗病能力,即“正气存内,邪不可为”(《素问·针灸论》);另一方面,要积极避免或减少邪气的危害,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苏文古天真》)。

具体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一方面要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另一方面要减少甚至避免不良的情绪刺激。《黄帝内经》在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

(一)《黄帝内经》“四时相和,调节阴阳”认为人生活在自然界中,不是一个独立的有机体,总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所以人必须适应自然规律的变化,根据季节的变化调节自己的生活,以维持人体内外的阴阳平衡,使与季节相对应的五脏适应自然界的生、长、化、收、藏的变化,使情志五化。

如《苏文四气调神论》说:“春三月,……夜卧早起,……以此为生;夏三月,...晚上睡觉早起,白天贪得无厌,让你生气;在秋天和三月,...早睡早起,...讲和;在冬天和三月,...早睡晚起,一定要等太阳出来,这样我们的志向才会藏起来……”本文指出了人在不同季节应该采取的生活方式及其对人的情绪的影响。

(2)养神调神《黄帝内经》认为,人的生理和心理是一体的,相互影响。

五脏是人体精神活动的基础,而精神活动又反过来影响五脏的生理活动。比如《魂枢脏》一文就说:“你有一个和谐的心,你的精神就直了,你的灵魂就不走了,你就后悔不起,你的五脏就不会受到伤害。”《略论阴阳之应》一文也指出:“怒伤肝”、“喜伤脾”、“悲伤肺”、“恐伤肾”,认为精神失常可以使人生病。因此,人们应该调理精神,调整情绪,适应环境变化,以确保身体健康。《黄帝内经》的论述指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也阐述了具体的教育内容,对我们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二、《黄帝内经》教育方法探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意义

首先,《黄帝内经》成书于秦汉,但名为《黄帝内经》。全书体例多以黄帝与齐波、雷公、桂湾区等人问答的形式,既增加了全书的权威性,又使形式生动活泼,易于被接受。而且这本书是以各种形式记载的,如《竹帛上》、《玉版上》,在当时纸还没有发明之前就使用了各种载体;或者“得之于人,传之于人”,选择合适的对象进行言传身教,加强了医学知识的传播。

对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要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我们可以通过学校的专职和兼职心理咨询老师或者邀请社会上的专业心理医生来教授大学生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同时,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如编辑传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小册子和清晰的论文,或由师生自己编辑心理情景剧,以及现代的微信、翻转课堂等,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向他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让他们体会到心理健康的知识。也可以选拔对心理学感兴趣、接受能力强的学生进行专业培训,经过专业培训后可以对其他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在同学中有更强的亲和力,经历也更贴近同学,容易被接受,所以可以事半功倍,自己的心理健康也会在帮助别人的过程中得到很大的提升。其次,《黄帝内经》也指出教育的内容要简明易懂。如《灵枢九针十二缘起》一文说:“令可传后世,必明如法。历久弥新,历久弥新,好用难忘,经纪。”指出医学原理要清晰、难忘、易掌握,才能广为流传、经久不衰。大学生有一定的文化程度,更容易接受信息。

但是,大学生不想接受枯燥的讲座,尤其是在互联网时代。各种信息涌入,生动有趣的内容和灵活多样的形式让人目不暇接,让大学生们提高了“品味”。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不要过于书面化,由专业的心理医生将心理健康知识转化为大学生容易接受和掌握的语言。第三,《黄帝内经》明确阐述了教育实施的原则。

如《灵枢大师传》一章中说:“人之情乐死,告其失,以善言之,导其方便,以苦开之。虽有无道之人,岂不听邪言?”指出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深刻理解人性,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例如,有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希望走出阴影,快乐地生活,这是他们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动力,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应运而生,并符合人们的心理。

指出不良情绪状态的危害是“叫他们输”,保持良好心态的好处是“说得好”,给予一定的放松手法等辅助措施是“引导他们就事论事”,帮助消除他们的抑郁焦虑是“苦了他们”。如果这些都能做到,不言而喻,心理健康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辅以体育锻炼、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社会支持,可以帮助大学生尽快恢复心理健康,找回生活的阳光。综上所述,《黄帝内经》虽然不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门著作,但其中提出的“治未病”的思想和教育方法对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值得学习和推广。

参考资料:

[1]宋海燕,宋海霞,宋海辉,等. 90后大学生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2016,42 (4): 101-18。

萧柳婷,梁瑞琼,钟永如。大学生的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6,24 (5): 710-714。

[3]张冬云。浅析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作用[J].知识导读,2016,4: 39。

拓展:《黄帝内经》的价值影响

《韩曙文艺治季芳略》收录了四种中医典籍:医经、经方、神仙、钟芳。除《黄帝内经》外,其他医学经典均已消亡。因此,《黄帝内经》成为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

《黄帝内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不仅是中医经典名著,也是一部博大精深的文化巨著。它以生命为中心,从宏观的角度探讨天、地、人三者之间的关系,探讨和分析医学科学最基本的命题——生命规律,建立相应的理论体系和防治疾病的原理和技术,包含了哲学、政治学、天文学等学科的丰富知识。

1.中医洞

《黄帝内经》全面总结了秦汉以前的医学成就,它的完成标志着中国医学从经验医学走向理论医学的新阶段。总结了战国以前医学在整体观、矛盾观、经络科学、脏腑影像、病因病机、保健预防医学、诊疗原则等方面的成就,为战国以后中国医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历代名医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和成就,大多与《黄帝内经》密切相关。

《黄帝内经》在中国医学中有很高的地位,后世所有成功的医生都非常重视它。它被翻译成日语、英语、德语、法语等多种语言,对世界医学的发展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黄帝内经》以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和辩证思想阐述了人与自然、生理、解剖、病理、诊断、养生、防病治病的原理。成为中国医学的基石,中医理论体系的源头,临床诊疗的基础。后人视其为“经典医书”,是研究中医的必读之书。是研究中医的重要文献,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理论基础和精华,其在医学上的主导作用和贡献,在汉民族近两千年繁荣昌盛的历史长河中,是不可或缺的。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体系的源头,是全面论述中医理论的经典著作。它以古代解剖学知识为基础,以古代哲学思想为指导,通过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和医学实践的反复验证,逐步从感性发展到理性,从片段发展到综合,提出了许多重要的理论原则和学术观点。不仅奠定了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也为后世中医学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提供了可能。《内经》这本书不仅是当时医学发展水平的最好见证,也是现代中医研究和发展的可靠基石。

首先,《内经》这本书奠定了对人体生理、病理、诊疗的认识基础。其基本素材来源于我国古代人对生命现象的长期观察,大量的临床实践和简单的解剖学知识。比如“饮之于胃,溢之于精,运化于脾,脾散之于精,运化于肺、水道、膀胱经。”《苏文凌览秘典论》和《膀胱为州府之官,津液若藏则可泄》(苏文凌览秘典论)的记载,是对人体水液代谢过程的生动描述,成为后世从肺、脾、肾论治水肿病的理论依据。肾性水肿和心源性水肿的现代治疗多从调理肺脾肾入手,其理论来源显然来自《内经》。再比如“高梁之变,长满,似持不足”(《苏文通奇天论》),意思是说吃了过多的高梁容易使人患疖病。从现代临床来看,糖尿病足的发生和痛风的关节肿痛都与暴饮暴食密切相关。再如,《苏文五别论》中“为什么气机是五脏的唯一主宰”的观点,是后世“取口只为诊脉”的起源;《大毒治病,十朝六日》中的“武昌政治大学苏文;往往毒药治病,十之八九;小毒治百病,十进八出;无毒处理,十之八九;“蔬果皆宜吃养,不可过量,伤其完整性”的忠告,成为中医在临床医学、养生、防病中始终无言的至理名言。

此外,《内经》中还有许多其他与人体健康有关的内容,涉及养生、预防、针灸、调整等各个方面,至今有效地指导了人们的疾病防治。尤其是“治未病”的思想,在当前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更加受到世人的关注和重视。

《内经》的理论对现代中医临床仍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虽然距离《内经》成书已有2000多年,但人类个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并没有太大变化。根据《内经》理论,如果肺主气机,心藏神脉,脾升清,肝藏血泄,肾藏精气,人体就不会生病。《内经》所确立的养生防病的独特视角,决定了它不仅为保障人民健康、繁衍中华民族做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将一如既往地为人类的健康事业保驾护航。

2.生命科学

《黄帝内经》是中医理论的第一部经典。中医作为一个学术体系,始于《黄帝内经》,所以《黄帝内经》是公认的中医基石。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养生之书。《黄帝内经》讲的是如何治病,但更重要的是讲如何不生病,如何不吃药而使人健康长寿。《黄帝内经》有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治未病”。《黄帝内经》说:“不治病,不能治病。不治疗,就乱治疗。”

《黄帝内经》是第一部关于生命的百科全书。《黄帝内经》,以生命为中心,讲医学、天文、地理、心理学、社会学、哲学、历史等。这是一本关于生活问题的百科全书。国学的核心其实是人生哲学,《黄帝内经》是一部以黄帝命名的颇具影响力的国学经典。

3.哲学科学

《黄帝内经》还包含许多哲学科学,如对人才管理的启示。《黄帝内经》主张以医德彰显人性和道德。

道德作为中国古代自然观的重要范畴,其外延最终转化为宇宙形成和自然现象运行的客观规律,人才的“德”外化为人才的“荷”,也是一种符合自然和谐的内外统一。《黄帝内经》的出现使中医的医德有了最早的文字表述和解释。《内经》对当时医家对医德的认识进行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医德思想,宣告了中国医德理论的诞生。

《内经》的医学伦理思想内涵丰富,外延广泛,可分为医学养生道德、医学预防道德、医学治疗道德和医学护理道德四个方面。人的身、心、行同构于生命,三者的融合才能使人和谐发展。“德”讲的是心性,与身心不相容,没有办法“强身除恶”。选拔任用人才也要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与时俱进、和谐发展的原则,这也是现代社会选拔任用人才的标准。

4.文学价值

《黄帝内经》是我国古代医学的第一部总结,也是战国以前唯一的医学巨著。引用的古代文献有50多种,其中有29种有标题但内容基本保存,很多人引用古代文献的方式是“精言”、“经纶”、“论言”或“因此……”这些古代文献对于了解先秦时期中医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