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的保健之道

老年人冬季锻炼应该做的四件事和不应该做的四件事。

冬天气候寒冷,万物凋零,人体的新陈代谢功能没有热天那么旺盛,是很多疾病的高发期。所以御寒守阳才是冬季养生之道。冬季户外活动可调节代谢功能,增加产热,增强大脑皮层兴奋性和体温调节能力,因此冬季运动是保护阳气不受寒冷侵袭的重要方法。但是一定要注意冬训的方法,尤其是老年人。作者家住一位赵先生,今年60多岁。他早上5点多出门锻炼时,因方法不当突然发病,经抢救无效死亡。对此,笔者采访了几位老中医,专家提醒大家,老年人冬训要注意做好四件事。

第一,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许多人认为早晨的新鲜空气最适合锻炼。不完全是。空气的清洁度随着季节而变化。冬春季的空气洁净度在早上8点前和下午5点后最差。冬季锻炼的最佳时间应该是早上9点到11点左右。并且选择在没有雾的时候。因为雾中溶解了大量的有毒物质,吸附了灰尘和病菌,会在雾中被大量吸入,引发疾病。早晨不宜在灌木丛中锻炼,因为没有阳光照射,树木的呼吸作用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碳,长时间在树林中锻炼会导致头晕和身体不适。老年人抵抗力相对较差,要选择合适的时间和环境进行锻炼。

第二,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冬训要根据年龄、健康状况、体能水平等不同情况,适当选择冬训的方式和强度。年老体弱者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以确定适当的运动量和锻炼方法。冬天,人的血管收缩,肌肉粘度增加,弹性下降,容易受伤,尤其是老年人,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动脉硬化,不适合剧烈活动。他们应该选择中小型运动,如太极拳,气功,散步和徒手练习。不宜倒立、长时间弯腰、突然前倾、仰卧起坐等活动。因为这些动作容易造成脑部血压突然升高,影响心脑功能,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由于老年人肌肉收缩力下降,骨质疏松,不适合做肌肉扭转、大劈叉、快蹲、跑步等动作。

哮喘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冬季运动安排不当会加重哮喘的发作。患者应注意不要一下子跑到室外,以免吸入冷空气刺激气管痉挛,导致哮喘发作。他们应该先在室内做准备活动,等身体暖和后再去室外。每次锻炼时间不宜过长,一般半小时为宜。

第三,要注意保暖。人到老年,体温调节功能下降,末梢循环差,耐寒免疫力远不如年轻时强。如果贸然进行户外运动,受到冷空气或风的袭击,呼吸道粘膜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受阻,抵抗力下降,出现粘膜炎症,流鼻涕、咳嗽,引发感冒、胃痛、心绞痛等疾病。所以冬训不能忽视保暖。多穿衣服,多戴帽子,手套等。冬训开始的时候。10分钟热身活动后,身体热的时候逐渐减少衣服。运动后,你应该擦干汗水,立即穿上干净的衣服。

第四,要注意安全。安全是老年人冬训的重中之重。要注意预防运动事故、运动损伤和疾病发作。运动前要做好准备,将肌肉和关节分开运动,避免运动过度集中在某一部位。如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老年人在冬季锻炼前要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充分的了解,最好做一个全面的体检,看看是否有心肺脑等器质性疾病。如果有,要遵医嘱锻炼,随身携带急救药品,尽量冬季一起或集体劳动。

老年人在冬季锻炼时,要努力做到以上四点,应注意以下事项:

第一,不要起得太早。“闻鸡起舞”对老年人来说不可取。因为中老年人可有心肌梗死、缺血、心律失常等疾病,早晨是高发期。如果这个时候运动,会导致意外,甚至猝死。前面提到的赵先生,因为起床太早,运动不当,引发心梗,猝死。

第二,不要空腹运动。运动需要能量。空腹运动,主要能量来源依赖于脂肪的分解,此时,人体血液中的游离脂肪酸浓度明显升高。由于老年人心肌容量下降,过量脂肪酸的毒性常导致老年人心律失常,使肝脏合成的甘油三酯增加,会引起和加重老年人冠心病和动脉硬化。所以,晨练的时候还是吃点东西,喝一杯白开水比较好。

第三,不要搞疲劳战术。有些老同志工作紧张,没时间锻炼。一旦退休,他们立刻投入大量时间锻炼,想吃个胖子。这种情况不可取。过度的运动往往会破坏人体内外运动的平衡,产生一些生理功能障碍。平时运动少的人,对自己的心、肺、关节等功能肯定有一个适应过程,急功近利的效果只能适得其反。

第四,运动后不要“急刹车”。人在运动时,下肢肌肉的供血量急剧增加,同时大量血液从下肢沿静脉回流到心脏。如果运动后突然停止,下肢血液淤塞,流入心脏的血液不足,会引起头晕、恶心、呕吐,甚至休克,老年人后果更严重。所以运动后要继续做一些缓慢的放松活动。

口味广,寿命长。

根据健康专家的调查,绝大多数长寿的人都很乐观,对生活充满信心,兴趣广泛。当人们变老时,他们往往会感到孤独和无聊。因此,我们需要对生活有更多的兴趣。如果经常参加一些有益的活动,多一些高雅的品味和爱好,就会忘记烦恼,延缓衰老。

爱好有很多种,书法,绘画,读书,看报,种花,养鱼,下棋,钓鱼,旅游,收藏等等。老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比如种花可以赏心悦目,亲近自然;书画可以陶冶情操,使人快乐;垂钓,坐在景区水边,可以摆脱纷扰的思绪,既锻炼了身体,又调整了心态,解惑,一举多得。

读书看报比吃药好。

古人云,寿比南山。“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养神是指养神情志的方法,比药补、食补更重要。

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往往会因为各种原因而出现心理紧张、精神压抑、内心压抑、易怒等症状。俗话说:“心脏病还是要心内科医生”。这时候只要坐起来,坐着不动,拿着书报,就可以转移注意力,心平气和,集中思想,情绪稳定,心情愉快。读书看报不仅能使心情豁然开朗,由阴转晴,减轻心理压力,克服焦虑情绪,达到调节身体、安神的目的,还能缓解高血压、心理障碍、神经衰弱等症状。

上楼下楼延年益寿。

住在城市高层建筑里的中老年人,只要坚持每天早中晚或慢或急地上下楼几次,默默数着步数,一定能收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效果。

上楼下楼是一种全身运动。运动时,下肢的肌肉、骨骼、关节、韧带都能得到锻炼,使肌肉发达,关节灵活,同时使神经系统更加灵敏。能加速全身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功能,促进消化。

吸收,改善血脂代谢,延缓动脉硬化的发生,使心脏处于良好的功能状态。

上下楼梯时,要注意放松,呼吸均匀,张开双臂,平静温和,根据个人情况可慢可快。

一个戒长远眼光:“长远眼光伤血。”人老了,眼睛已经昏花了。如果他们用眼过度,会伤血,耗气,头晕。因此,1-2小时适合65岁以上老人阅读书籍、报纸、杂志或电视。二、戒长卧:“久卧者必上火”要顺应四季,即春夏晚卧早起,秋季早卧早起,冬季早睡晚起。但是,睡得越多越好。一般8小时就够了。适当的睡眠可以达到宁心养气,延年益寿。久坐是消除疲劳的必要休息,但久坐不动会使肌肉缺乏运动,导致肌肉松弛,久而久之会加速肌肉的衰退和萎缩。因此,老年人应多参加户外活动,不宜坐得太多或太久。诱惑九黎之下:人的一举一动都会消耗气血。如果长时间坐着不动,或者长时间呆在那里,就会导致气血凝滞,从而引发疾病。老年人气血循环已经减弱,通过动静结合来调节平衡,需要坐和走交替进行,锻炼筋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