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浴有什么好处和禁忌?

足浴的好处

足部皮肤用热水浸泡后,微血管扩张,血液循环增加,新陈代谢增强。泡脚法已经风靡全球,“足部反射区保健法”也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人体各个器官在脚底、脚内外侧、脚背甚至腿上都有特定的反射区。这些对应的区域一旦受到刺激,就能激发人体潜能,调整失衡状态,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预防疾病,防止衰老。

实践证明,足浴疗法可防治感冒、过敏性哮喘、神经衰弱、高血压、糖尿病、胃肠疾病、更年期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静脉炎、脉管炎、坐骨神经痛、耳鸣、眼疾等疾病。尤其适用于患有动脉硬化、高血脂、血管病、外周循环障碍、外周神经不敏感、抵抗力下降等的中老年人。所以每次足浴都是用恒温水浸泡在脚踝以上,浸泡时间需要20到30分钟,还要经常加热水保温。尤其需要持之以恒,持之以恒,才能产生预期的效果。

那么,足浴保健的原理是什么呢?

足浴养生的原则

足浴时注意温度适中(40-45℃最佳),不仅可以防止水温灼伤皮肤,尤其是昏迷、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而且冷水对血管的收缩也有助于健康。最好是让水温根据脚的情况逐渐升温。

泡脚时间以30-40分钟为宜,泡脚时间要保持水温。特别是在进行足浴治疗时,只有保持一定的温度,保证规定的足浴时间,才能使药物的药效最大化,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用草药泡脚时,如果对足部进行适当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揉脚或搓脚,有条件的人也可以用带加热和按摩功能的足浴盆进行泡脚,效果更好。

饭前饭后30分钟不适合泡脚。因为足浴时足部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胃肠道和内脏的血液减少,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饭前泡脚可能会抑制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饭后立即足浴会使胃肠道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

足浴治疗时,可外用一些药物起泡,或局部皮肤发红发痒。部分患者体质特殊,服药后可能出现过敏反应。出现这些症状后,应停止用药。

足浴用的外用药用量较大,部分药物还有毒性,一般不适合进口。同时,足部药物治疗后,要将患处洗净,擦干。

有传染性皮肤病的人,如足癣,要注意自身感染和交叉感染的可能性。同一家庭的成员应使用各自的浴缸,以防止交叉感染或传播传染病。

做足浴时,由于足部和下肢血管扩张,血容量增加,可引起头部急性贫血,头晕目眩。出现上述症状时,可以用冷水洗脚,使足部血管收缩,血液充分流向头部,从而消除头部急性贫血,缓解症状。

最后是关于足浴的禁忌。不要错过它。

足浴养生的禁忌

处于大怒、大悲、大喜、精神紧张、身体疲劳的人不适合做足浴。

如果人的脚上有伤、有水泡、有疥疮,或者脚上有炎症、化脓、溃疡、水肿、静脉曲张严重的人,也是不适合泡脚的。

对于孕期和月经期的女性,也不建议泡脚,因为中药泡脚可能会刺激女性的性腺反射区,从而影响女性和胎儿的健康。

部分急性传染病、急性中毒和外科急症患者,如外伤、骨折、烧伤、穿孔和大出血等,可能会延误治疗的最佳时机。对于肾功能衰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肝坏死等危重病人,由于病情很不稳定,对足部反射区的刺激可能引起强烈反应,使病情复杂化,所以不适合泡脚。

患有各种严重出血性疾病的人,如咯血、呕血、便血、脑出血、胃出血、子宫出血等内脏出血,在足底按摩时可能会引起局部组织出血,因此不适合泡脚。

饭前饭后1小时内泡脚的人。由于足部血管扩张,足浴时血容量增加,胃肠和内脏血液减少,影响胃肠消化功能。即饭前足浴可能会抑制胃液的分泌,不利于消化;饭后立即足浴会使胃肠道血容量减少,影响消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