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粥真的有用吗?外面的代餐粥真的健康吗
01粥对消化功能不好。
现代研究发现,粥容易不咀嚼,不能与唾液搅拌,不能得到唾液中淀粉酶的初步消化。
首先,没有必要细嚼粥,牙齿活动不足会加速老年人咀嚼器官的退化。
咀嚼的过程其实是一个消化的过程。牙齿碾碎米粒,咀嚼促进唾液分泌。唾液中含有的酶对食物中的淀粉有初步的消化作用。而食糜像粥一样,几乎不需要咀嚼和唾液的帮助,直接进入胃肠道,会影响消化。
粥中水分较多,口腔和胃肠道分泌的消化液会被粥稀释,使消化功能减弱。
02喝粥热量和营养都不够。
粥提供的热量较少,不仅导致人经常处于饥饿状态,还容易导致营养吸收不足,不利于肠胃的恢复。
只是喝白米粥,营养价值非常有限。如果每天吃300g大米粥,不吃别的,即使煮粥也不会造成营养流失,那么维生素B1的摄入量只相当于轻度体力活动成年女性所需的10%,铁只相当于4.5%,蛋白质31%,维生素C和维生素A为零。
换句话说,仅仅喝白米粥远远不足以支持人们一天活动所需的营养。300克大米煮成粥,分三餐,每餐两米粥,会让人觉得胀!
03粥血糖波动大,对糖尿病人不好。
因为粥很快进入肠道,消化吸收很快,所以饭后血糖上升很快,但消化2、3个小时后血糖下降很快。血糖剧烈波动对糖尿病患者非常不利。
但是,这种说法并不绝对。只要粥的材料搭配好,糖尿病人也可以适当喝粥。
实验表明,加入一半以上的淀粉豆(芸豆、红豆、绿豆、干扁豆等。),粥的餐后高血糖反应会大大降低,也就是说,糖尿病人也可以喝粥,但煮粥时一定要用燕麦、大麦、糙米等低血糖反应的食材。这样既减缓了高血糖反应,又能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等营养物质,饱腹时间更长,能更好地控制食量。
喝粥不利于保护胃黏膜。
唾液有中和胃酸的作用,唾液中的一些因子也有助于修复胃黏膜。喝粥使唾液分泌减少,自然不利于保护胃黏膜。
粥是半流质食物,在胃里排空很快。如果胃酸等消化液没有被食物完全中和,会对空腹时的胃黏膜造成不良刺激。
长期过多的粥导致胃的“惯性”,导致胃黏膜的屏障功能下降,胃的脆弱。
粥喝多了会加重胃病。
很多肠胃不好的人喜欢喝一碗粥,以为这样不会给肠胃带来负担。事实上,粥能刺激胃分泌大量胃酸,使人容易饿,吃得频繁,刺激胃酸分泌过多,而胃酸能刺激溃疡和烂面加重病情。对于胃溃疡或慢性胃炎患者来说,粥喝多了未必是好事,反而会加重病情。
06喝粥加重胃食管反流。
粥里全是水,体积增大,吃完胃里压力增大,呈半流质,会促进胃食管反流,引起胃酸损伤食管。
对于反酸烧心,也就是胃酸过多导致胃部不适的患者来说,更是雪上加霜。
曾经有个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听说粥养胃,坚持每天早晚喝粥,喝了半年多。结果胃镜检查显示食管中下段明显糜烂,严重反流性食管炎。
07剩饭煮粥更伤胃。
有的人贪图方便,吃用冷饭煮的粥或者上顿剩的粥,吃之前是热的,更难消化,剩的粥对胃的伤害更大。
大米的主要成分是淀粉。烹饪时,淀粉分子吸水后会膨胀变松。所以新鲜的米饭松软可口,容易消化。但大米冷却后,淀粉的分子结构会重新恢复,变成回生直链淀粉,使大米重新变硬。这种变化称为回生或老化,回生直链淀粉是一种不易被人体消化的淀粉,其消化吸收率和营养价值也明显降低。
老人可以适当喝粥,加一些辅料煮粥。
老年人消化系统衰退,口腔不好,胃黏膜萎缩,胃酸分泌不足,蠕动缓慢。喝粥能促进胃酸分泌,不需要咀嚼和胃蠕动就能迅速进入小肠,分解成葡萄糖被人体吸收,大大减轻了胃的负担。所以,适当喝点粥确实有利于消化,但不要天天当主食喝,否则更伤胃。煮粥时加入一些辅料,如豆类、花生、高纤芹菜、肉末、鱼糜等。,可以增加咀嚼机会,增加营养价值。
胃病患者吃软饭比较好。
其实肠胃病患者应该吃软饭,只是煮饭时要比平时多放些水,细嚼慢咽,促进消化,适量喝粥。
消化性溃疡、慢性胃炎、胃食管反流患者不宜喝粥。但急性肠胃炎发作时,可以吃几天米粥,每餐都需要新煮的粥,这样可以减轻肠胃负担,补充上吐下泻流失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