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俗语“三十而思,四十而戒,五十而算,六十而放”是什么意思?这有意义吗?
这是一句很有意思的话。人们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解读,这也符合传统农村谚语的特点。
这句谚语在过去的农村有两层意思:一是不同年龄的情侣讲究生活,二是做人的要求。其中,在大部分农村语境中,第一个意义更多。有人认为第二层意思是有人会为了避免尴尬而把这种说法说得很牵强。
在农村,一个人成年是从20岁开始(过去男性的成年年龄是20岁),到50岁(在一些农村习俗中,50岁进入老年,有的地方会到60岁),60岁。每个年龄段都有两个特点:一个是生理需求和保健的特点;第二,人生的目标和人生的准确定位。
这里必须说明一下,这句谚语无论第一层意思还是第二层意思,都是从当时的社会背景来指男人。因为无论是婚姻、家庭还是事业,过去农村人都认为男性占主导地位。当然,从现在的社会来看,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
由于这句谚语在农村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以下是对这句谚语所包含的两层意思的解释。
1,还剩20
“二十要走”一般容易被人忽略。说这句谚语的时候,往往会有意无意的省略。其实这个阶段对人的一生都很重要,是成家立业、打基础的黄金时期。笔者就讲这一项,下面几项可以简单提一下。
所谓已婚,已婚必须有婚姻,娶了老婆才有自己的小家庭;立业也是学习储蓄。如果一个男人在20岁左右不结婚,不学习和积累知识和经验,那么30岁以后的所有年龄都只是空中楼阁。
本项的“二十”是指二十岁左右的男青年。“走”就是勤快或勤快的意思。
一个是青年的爱情、婚姻和夫妻生活。
在旧农村,男青年娶妻的婚俗礼仪包括“三本六礼”和一整套程序。
在当时的农村,对于富裕家庭来说,严格遵守这种传统习俗和礼仪,是父母的命令,媒妁之言。男女在结婚进洞房之前,从未谋面。对于普通农村家庭来说,虽然这些风俗礼仪缺一不可,但是接受、问姓名、纳吉布之后就没有问题了。婚姻基本定下来了,男女双方的沟通灵活多了,规则也变了。
一般来说,男方可以去女方家,农村俗称未来女婿。男人去了女方家之后,还要多去女方家。第一,女方家的人情要做到。比如以后公公婆婆和亲戚要参加婚丧嫁娶,一般是听从女方家的安排;第二,农忙的时候,你要努力,主动去女方家帮忙。如果有其他需要帮忙的事情,也要主动帮忙。
这样做的好处是,男方和未婚妻的频繁接触可以促进两人之间的感情,同时也容易得到女方家人甚至村民的认可。结婚的时候,有些问题很容易解决,比如彩礼,女方要价就够了,不会故意刁难。
这是一般农村家庭结婚时婚前“不得不离开”的知识。这里的“去”是对未婚妻家“殷勤”的意思。
婚后,这里的“去”是另外一个意思。“走”在古汉语中是“跑”的意思。时至今日,“走”在很多方言中也是“跑”的意思。这句谚语用“离开”来比喻年轻情侣生活的亲密程度(主要指次数),意味深长。
第二,生活知识和经验积累阶段。
有人说“离开”就是年轻人走出家门,到外面去见见世面。这种说法也有一定道理。但是,农村老人认为有三种“走”的情况:
第一,学习的人。以前农村家庭条件好的时候,培养孩子读书是为了亮门槛。读书人只好在外读书,走出去。到二十岁,我要出去参加科学研究,争取成名。在过去,交通不方便。从农村到县城,再到城市,如果成为幸运儿,通过举人后就进入京城参加考试。大部分人靠走路。十年来没有人要求过。想一举成名,就得两条腿走路。
能走出村庄和家乡的读书人,一定是通过了刻苦的学习,达到了应试的水平,才能走出去。父母既然竭尽全力培养儿子读书,就对儿子有着殷切的期望,一定希望他们能走出家乡,走向成功。
第二,学艺术的人。在旧的农村家庭里,毕竟只有少数人有能力培养儿子读书,也就是一些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大部分家庭的儿子出路不是读书,主要是读不起书,而是专注于农业生产,再学一技之长。一项技能通常被称为手艺。农村有句话叫“一技在手,不愁吃穿”,或者说“一技在手,不愁吃穿”。
过去在农村,手艺是从事各种行业的俗称,既指手工技能,也指业务。手工艺自不必说,只有通过大师的传授技术、刻苦学习和经验积累,才能在农业土地上被公认为“手艺人”。在旧农村,做生意也被认为是一门手艺,也需要向老师学习,也有学徒。
在学习手艺的过程中,无论是手工艺还是商业,都少不了“勤奋”二字。只有通过勤学苦练,才能开好头,靠这些手艺结婚。如果你不努力学习,不努力练习,你一定是个差生。农村有句话:“学艺不精,害人不浅”,不仅害自己失去谋生的机会,还会给别人造成损失。
以前乡村艺人被称为“吃百家饭的人”,做手艺就是走村串户,多走走。所以农村人把“走”理解为“勤”是有道理的。
三种人。过去受封建思想影响,农村人认为“一切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才是上等的”,意思是一切行业都是下等的,只有读书才是正道。而在旧农村,很多人既没有读书的条件,也没有学习技能的机会,只能种地。当时农村这样的人占大多数。
种地也有好手艺,好手艺,坏手艺。好的耕作技术,常被称为“柄式”。如果你想种好田地,你必须学习一些古老的技巧。如果你虚心好学,那就去“老派”,多去他们的地里看看。所以这里的“走”也包含了“勤”。
以前农村有句话:“三十不富,四十不富,五十是死路。”没有20岁的“走”,没有技能和经验的积蓄,30岁就很难发展,40岁就很难过上富足的生活。即使是二十岁时的挫折和失败,也是以后人生的财富。
2,30,如果你想的话
在夫妻生活意义上,这个年龄段的农村男性因为创业和家庭经济压力大,致力于养家和事业,功能和兴趣逐渐下降。而这个年龄的女性,古语有云“三十如狼,四十如虎”,对伴侣的要求很强烈。
所以,这个年龄段的男性,要保持旺盛的体力和精力,保持夫妻生活的心态和欲望,夫妻生活才能和谐幸福。这就是所谓“三十而思”的原因。
从创业、创业的意义上来说,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用现在的话说,就是要有人生理想和目标,并为之努力。古语有云,“三十而立”不仅意味着确立自己人生稳定的价值观,还意味着努力在事业上有所成就。
3、40辞职
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四十岁以后,男人的身体机能和功能都在衰退。这个年纪要注意养生,夫妻生活要适度,不能任性。对于外界的诱惑也是如此。提高警惕,爱惜自己的身体。这里的“禁欲”并不是指禁止或禁欲夫妻生活,而是讲究一个度,而对于外面的女人,则需要禁欲。
在旧农村,人们结婚比较早。大多数男人到了40岁应该都是爷爷了。他们想在他们的子孙面前树立一个榜样。我应该“戒掉”一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否则,他们会把不好的习惯传给子孙,影响他们的成长。
就做人而言,古语有云,“四十而不惑”,即人到四十,要保持开放的心态,看待一切,为人处事要理智,不为外物所惑。这里的“谨慎”是指保持警惕,保持清醒的头脑。
4.五十次计数
从夫妻生活方面来说,50岁以后,男性的身体机能和体质进一步下降,对夫妻生活的兴趣下降。每年或每月的次数很少,基本都是按照一个固定的时间。
农村有句话:“一个人过夜,不如吃十片药”,可见男性在这个年龄应该注意养生的重要性。
生活方面,按照过去农村人的说法,这个年纪,黄土在嘴边。过去,由于生活水平低,人们的平均寿命不长。很多农村人把50岁生日作为自己的“生日”,可以去买保命的物资和衣服,以备最后之需。人们认为,在这个年龄,人随时都可能死去。所以50岁以后的日子是按月计算的。
当然也有人说,以前农村家庭孩子多。进入50岁后,我们要算上未婚的孩子,趁着还有几年时间,赶紧去做孩子的终身大事。50岁的人过这种生活,叫做“数着过”,就是数着日子过。
五、六十来把。
从夫妻生活的意义上来说,以前农村人认为进入这个年龄的老人要学会完全放下夫妻生活,这样有利于健康长寿。
就家庭而言,过去在农村,大部分男人都是一家之主,家里所有人都听一家之主的话。人们认为人到60岁就应该让年轻人去做,不要再干涉他们的事情,安享晚年。
过去农村有句话叫“六十岁的人离不了田”,就是人过了六十岁就不要再从事农业生产了,年轻人就该干。老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人间新人追旧人。”这是自然规律。
6.结束语
这句谚语是在农耕时代人们的背景下产生的。当时生产力低下,农村生活水平不高,人的平均寿命也不长。是当时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在那个时代是合理的。
现在农村生活水平提高了,人的平均寿命至少增加了20岁,这句谚语中的年龄组自然不适应现代农村社会。但是,有些还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