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什么?

未来合肥要以巢湖为中心,向东向西发展,几乎发展到巢湖以北。环湖十二镇周边,将把巢湖打造成人间天堂,以活水为美,让大家在流水旁生活,在树林里,在流水中看清楚鱼和草,让阳光沙滩和蓝天重现,并沿巢湖大道建一座环湖长亭,无论春夏秋冬,炎热还是暴雨,都可以在亭中默默观赏和聊天。

合肥的发展方向要综合考虑安徽省的发展方向!单纯规划合肥只会造成安徽省发展方向的问题。安徽省的布局应以芜湖和安庆为主,皖南地区以生态旅游区为主。蚌埠是省内重要的交通枢纽,辐射全省,淮北以矿产资源为主发展配套产业链。所有城市都要按照城市原有的工业基础来发展,不能为了配合合肥的发展而随意改变发展方向。合肥作为省会城市,应重点发展旅游、商业和娱乐文化,以旅游商业和娱乐文化作为配套服务吸引人。作为省会城市,应该有发展的重点,不应该全面开花,围绕发展。这样会把所有的资源都带到合肥,但是合肥短时间内消化吸收不了,也会拖累安徽整体的发展!

讲真,近十年来,历届合肥政府都在大力发展外围,外围一片空白,容易做文章。旧城拆迁成本太高,旧城改造没人碰。有外地的同学不好意思走长江路去步行街。真是合肥的耻辱!县城标准,连县城都不如。提到南京,鼓楼新街口,上海,淮海路,外滩南京路,长沙,五四广场,重庆,解放碑,南昌,八一广场,合肥。发生了什么事?!想到的第一张名片是什么?!市中心或商业中心在哪里?!我不好意思说是鼓楼四牌楼里的长江路。合肥盲目扩张,忽略了旧城改造和城市名片的打造,这是一个很大的失败!!合肥在发展,但别忘了大家都在发展。不要总是纵向比较自己,也要横向比较,这样更容易意识到差距在哪里,差距有多大!合肥总是没有大城市的味道!体现在规划、城市建设、市民素质、文化底蕴等诸多方面。这些年进步很大,但也要看到差距和不足!

可以肯定的是,未来十年,合肥很多区县将迎来真正的发展黄金期。近日,合肥市五年规划修改完毕,近日正式启动。从目前的规划来看,2020年合肥的目标是1万亿GDP!

合肥未来的三个重点发展方向是新站北、蜀山西北、滨湖东。合肥主城区,包括市辖区、肥东县店埠镇和厝镇、肥西县上派镇、长丰县桃花镇和双墩镇,是合肥国际化大都市的核心区和高端服务业的集聚区,承担着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重要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中心功能。

滨湖新区、合肥南站、贺飞区、大为区、三十岗区、平板显示基地区、少泉湖区、东北大兴镇区、机场区、南岗区、新西站区、小庙区等12区将开发建设。确保中科大高科技园、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北航合肥科学城、西部新城、卓越星城、科创走廊等重大项目实施。

近城三县重点开发建设肥西产城融合示范区、肥西南岗片区、肥东城南片区、肥东商贸物流片区、长丰北城湖西片区、长丰双峰开发区等六个片区。

其实这两年合肥在国内刚刚开始刷屏财经新闻。

首先是因为合肥这两年超高的房价,号称宇宙第一房价。恰好我来合肥的那一年是合肥房价上涨的一年。我能了解到的是,合肥的整体消费能力被严重透支,超高的房价给外来人口带来的生活压力非常严重。

而且整体经济水平和工资水平处于相对弱势地位,很少吸引人才留下来。这也是一个发展中城市的常态。

由于房地产行业的严重性,人们的消费能力被透支了。我们能看到的是,老一辈的合肥本地人,或者说提前进入合肥的人,都掌握了比较大量的财富。外来人口和人才的压迫更加严重。

合肥在相当程度上剥离了周边城市的资源,从而把合肥整体堆砌成所谓的创新高地和大湖名城。但是你很难想象这样一个二线城市,在一环或者二环以内,还有大量的老建筑,包括农田。

其实说实话,合肥这个超高的房价对城市未来的发展有着严重的影响,因为真正让人留下来的是他合理的工资水平,包括生活水平。

外籍人才生活压力太重,生活环境不好,极易造成人才流失。这就是为什么安徽高校多,但能留下来的人才少。

作为一个创意、创新、科技的城市,不应该是这样的。未来的发展方向和步骤要在规划之初就规划好。

在这一点上,可以看出合肥发展太快了。

而且作为一个创新型、高科技的创新型城市,也不应该,人的整体消费处于一种虚假的欺骗中。

因此,合肥应该在向科学型、未来型和创新型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改善基础设施,真正留下人才是最重要的。

“十三五”期间,根据建设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的要求和建设“大湖城市、创新高地”的愿景,合肥发展的战略目标是:

——国家高端产业集群。着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产业空间布局,以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以高端技术、高端产品、高端产业为引领,实施一批处于产业链核心和价值链高端的重大项目,培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有影响力的国际创新之都。率先通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创新改革试验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和创造潜力,努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实现发展动力新转换,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

——国家综合交通枢纽。统筹建设国家综合铁路枢纽、高等级公路枢纽、航空门户枢纽、江淮航运中心等。,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畅通人流、物流通道,为集聚国内外资源,推动枢纽经济发展,打造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奠定坚实基础。

——开辟内陆新高地。加强与“一带一路”的对接,推进与长江经济带的互联互通,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建设一批互联互通、基地化、服务型开放平台,扩大对外投资贸易规模,推进城市国际化,完善国际投资贸易体制机制,打造全国重要的对外开放新高地。

——全国生态文化旅游名城。以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重点,打造健康生态宜居城湖典范。挖掘城市文化内涵,整合全国乃至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整合周边生态旅游资源,加快建设以大湖、温泉、湿地、名镇为特色的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

在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结合合肥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全市“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

——经济总量排名前移。在提升创新水平和质量效益的基础上,经济增速力争“两位数”,保持全国省会城市前列。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6543.8+000亿元,年均增长654.38+00%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6543.8+02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年均增长11%左右。财政收入将力争达到6543.8+0600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力争达到84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500亿元。进出口总额达到300亿美元,累计完成投资2万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6543.8+08亿美元。

——创新水平国内一流。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创新创业活力得到充分激发。全社会的R&D投资;d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5%。第三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调整为4:50:46。产业向中高端水平迈进,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5%。新产业新业态成长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600亿元,年均增长11%。

——城市功能显著增强。新型城镇体系基本完善,户籍人口城镇化率持续提高,达到50%。城市建成区扩大到500平方公里,城市常住人口超过500万。空间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城乡发展更加协调,县域实力持续增强。水、电、气、热、公交等公共设施不断完善,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地位进一步凸显,国际化大都市圈框架初步形成。

——民生福祉继续改善。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城乡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率先实现全市整体脱贫。就业更加充分,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义务教育实现优质均衡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医疗卫生资源均衡配置,医疗机构每千人床位数超过8.5张;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全面建成,全民健身活动全面普及;人口自然增长率应控制在10‰以内,实现人口均衡发展。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136万套。劳动年龄人口受教育年限显著提高,平均预期寿命和主要健康指标不断提高。

——文明程度显著提高。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得到广泛弘扬,社会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文明城市建设深入推进,公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显著提高,全社会法治意识不断增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面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翻番,成为重要支柱产业,城市品牌形象显著提升。

——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主体功能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低碳水平明显提升。巢湖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巢湖水质总体保持地表ⅳ类水标准。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98%,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均达到100%;森林覆盖率超过28%,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6%;非化石能源占可支配能源消费比重超过8%;空气污染物浓度下降,质量优良天数继续上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成效明显,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等节能减排指标达到省控目标。

——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率先突破,全面深化改革走在前列,形成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改革成果。城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平安合肥”持续深化,司法公信力显著提升。内陆开放高地建设取得突破,国际化和区域合作水平不断提升。

突出创新驱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追赶引领同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着力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率先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国际知名、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之都。

加快转型升级,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聚焦重点领域,按照三次产业联动、多业态融合的思路,坚持高端化、集聚化、特色化,着力打造信息技术、新能源和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汽车和新能源汽车、家用电器、安全食品加工、文化旅游等新一代主导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全球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基本形成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引领、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集群。

我爱合肥,从小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发展。一路走到今天,合肥让全国刮目相看,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五大淡水湖巢湖为合肥人的饮用水资源提供了保障。全国社会治安安全城市,给合肥人民安居乐业带来了安宁。合肥的物价水平远低于周边城市。购物、交通、餐饮、娱乐都很方便。支持社区,上学,就业,养老,让人无忧无虑。至于房价在雨中,恰恰证明了想涌入这个城市的外地人看好这个城市,导致房价上涨。合肥作为省会,相比安徽周边城市,有省会的优势。今天的合肥和过去不一样了。在前任市委书记孙金龙的慷慨领导下,合肥发展迅速,超过了过去30年的发展。如今,合肥正以其快速的规划和发展势头吸引着更多的外国朋友前来居住。作为一个60后,我相信从客观公正的角度来看,合肥的未来会更好。发展中的合肥不排除有些不完美,但合肥人民会以拼搏的精神把合肥建设发展得更好,让更多的外地人最终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QQ空间用户9181358:你的工资怎么没涨?我从3000到10000。为什么?你自己想想?......//@ Yixiao167589203:我对合肥的感觉是,除了修路还是修路,行政区和湖滨的房价飞的很快,周边房价都在一万以上。为了买房,为了小家庭,人们很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物价也在上涨,但是就是看不到工作人员的工资飞涨!小人物和普通人怎么了...

安徽合肥发展势头强劲,崛起近在咫尺。

合富去年经济总量超过7000亿元,在Xi安属同级,在中部仅次于武汉、长沙、郑州。合肥作为后起之秀,取得了这么好的成绩。

不仅如此,合肥还是长三角经济副中心、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节点城市、国家综合性科教基地。

特别是国内只有三个综合性科研中心,未来发展潜力不容小觑。

但整个合肥乃至安徽也有以下发展劣势:

安徽人才流失严重,高端人才几乎全部流向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此外,合肥还没有拿出像样的“抢人”政策,比如武汉、Xi安等留住人才的战略部署。

合肥虽然发展很快,但还没有达到真正“领头羊”的标准,这也是人才流失的客观原因,没有真正的吸引力。

合肥这几年发展真的很快,在网上也被调侃为“称霸京城”。但与湖北武汉、四川成都以及后面的长沙、郑州相比,合肥似乎总是不够“霸气”,体现在经济、城建、生态等方面。

但无论如何,合肥还是有一定的发展潜力的,但距离标杆省会城市还是有距离的。未来有希望与之并肩,有能力带动整个安徽的发展。

合肥未来的方向是戳破房地产泡沫,回归科技价值,但只能局限在老城区。什么肥东,肥西,长风都不入流,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城市和人一样,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合肥现在是新一线城市,GDP有望突破万亿。合肥近十年的发展可以用一个字来形容,那就是“快”。

目前合肥的发展方向是东还是西。我觉得这两个方向都可以指向东方,至少靠近长三角发达地区,以他们的经济为辐射。我不太明白朝西的经济效益。

当前一切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利益和发展前景。我觉得把方向从西往南调整,对合肥更有利。坐北朝南,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人流物流便捷。

可以受世界上武汉,世界上南京,苏州,无锡的影响。至少利大于弊。此外,还可以带动皖江城市群,实现皖江经济崛起。说实话,长江这么好的位置没有被很好的发挥和利用,很可惜。正确科学的发展方向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