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怎么解释近视和散光?

在眼科六经辨证中,一般来说,三阳病多见于外障,三阴病多见于内障。但是对外眼疾的认识描述的比较详细,对内眼疾没有详细深入的论述。著名眼科专家陈大夫教授根据《内经》的相关理论和现代医学对眼睛解剖生理的认识,提出了“眼内组织属于脏腑经络”的理论,进一步提高了对眼内疾病的认识,发展了眼科六经理论。内容如下:

1,视神经、视网膜、虹膜、睫状体、睫状小带属于足厥阴肝经。根据《苏文胃论》“肝主体筋膜”,神经属足厥阴肝经,视神经不便。至于视网膜,是视神经的感觉系统,也应该属于厥阴肝经。虹膜(黄闸)是风轮的内层,风轮是脏腑中的厥阴肝;睫状头小带与虹膜相连,属于风轮范畴,故属厥阴肝经。应用此理论治疗视神经、视网膜、虹膜、睫状体疾病及屈光不正,应从厥阴肝经开始。如急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视神经炎,初期用龙胆泻肝汤治疗。如果是肝气郁结引起的,可以用丹巴逍遥散治疗。如果是身体虚弱,肝肾不足,可以用朱精丸治疗。视神经萎缩,多被认为是肝肾亏虚,精血亏损,可以用朱精丸进行调理。急性虹膜睫状体炎,多由肝胆炎症引起,用龙胆泻肝汤治疗。若热入血,可用犀角地黄汤治疗。慢性虹膜睫状体炎,多为肝经余热所致,可用石决明散治疗。认为屈光不正是由于足厥阴肝经的疏泄和调节失调,气机不利所致。可用于补肾调肝。常用《内经》加味丸治疗,辅以舒筋通络,如?打结的草等。

2.视网膜黄斑属于太阳脾经。

基于苏文金匮严阵,中央黄入脾,苏文阴杨颖香大论,中央为湿,湿为甜,甜为脾,湿在天,肉在身,脾在脏,色为黄。眼底黄斑区位于视网膜中央,属于太阴脾经。黄斑区病变时,应从太阴脾经开始,颈部为厥阴肝经。如因脾经湿热引起的视网膜中央静脉经络膜病变及黄斑充血水肿,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湿重于热,三仁汤加减;肝肾阴虚者,可用地黄丸加减治疗。肝肾不足者可用朱精丸加减,脾胃虚弱者可用六君子汤加减;脾胃阳虚者,以其五汤加减;脾经湿了,感觉又凉又干。用麻杏、薏苡仁、甘草汤治疗。

3.脉络膜属于少阴心经。

根据《苏文五脏根篇》,心主脉合,万脉归心,万脉归目,而苏文胃论,心主体脉,所以脉络膜由大、中、小血管组成,所以每一膜都属于手少阴的心经。临床上可以通过加减朱精丸来治疗静脉膜和眼底血管的病变,因为手的心经虚损,脉络膜与视网膜联系紧密,脉络膜和视网膜炎与心、肝、肾经有关。

4.玻璃原属太阴肺经。

根据《苏文宣明》五气篇“肺藏魂”记载,玻璃体属于手太阴肺经,玻璃体疾病多从手太阴肺经开始,如玻璃体液化、浑浊,从肺、肝、肾论治,辅以生脉散、黄芪,用杞菊地黄丸滋补肝肾。继发性视网膜脱离或原发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后,认为肺肾气虚,故用生脉散、人参、黄芪补元气。若视网膜下有积水,可用温阳水治疗,或配合加味朱精丸。

5.房水属于足少阳胆经。

据《灵枢天年》记载,50岁时,肝气开始衰退,肝叶开始枯萎,胆汁开始减少,目开始不明,而养生书,房水属于阳气不足的胆经,房水的病变要从阴气不足的胆经论治,如肝胆实热引起的房水浑浊,用龙胆草泻肝治疗。如果是急性闭角型绿光,中医认为与火阻窍、灵水(房水)停滞有关。用龙胆泻肝汤加羚羊角,或用陈锡风汤加减。若呕吐腹泻合并,可用六合汤,慢性闭角型青光眼认为是虚风内动所致,故用申氏熄风汤加减。如果是肝郁火旺,用丹帕逍遥散治疗。如果是因为阴虚火旺,应该用白质地黄丸治疗。

6.眼睛里所有的色素都属于足少阴肾经。

用《苏文五脏根篇》、《心脉结合;其褐色也是其主肾的基础。眼睛中的色素属于足少阴肾经,色素的任何病变都要从足少阴肾论治。如脉络膜色素,从心肾辨证;虹膜睫状体色素应从肝、肾论治;黄斑色素应从脾、肝、肾论治。另外,色素是有形之物,可视为瘀血。在治疗中,应考虑加入活血化瘀之品。视网膜色素变性多为先天不足,宜补肾养肝,活血化瘀。治疗以朱精丸为主。

眼科六经理论作为眼科的基础理论,对中医眼科的临床实践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发挥了简单、复杂、全面、揭示眼病本质的优势,克服了疾病命名的局限性。而且它的名字很多,名字太细,不方便临床应用。广泛用于白内障眼病,但较少用于白内障眼病。作为一个理论流派,它的适用范围不是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