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最大的悲哀,是突然明白了鲁迅。

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向往光芒四射、荡气回肠,有一个英雄梦或者华丽的公主梦,或者想成为一个侠士、将军、皇帝、幽魂、名门望族,或者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军人、运动员。最不济,我应该是一个正直优秀的人,有能力掌控自己的人生。我最讨厌的是鲁迅作品中琐碎的悲伤,麻木,冷漠。

当少年被时间推着长大,发现成年人的世界里没有水晶宫和英雄宝剑,只有地上的一片狼藉,而铁面无私的我们,也刚刚变成了曾经最痛恨的样子。

流浪大师沈巍在网上走红,他流浪20多年的经历立刻被剥离出来。审计局的公务员放弃工作,衣冠不整,在街上捡垃圾。他喜欢历史书,喜欢画画,有知识,有涵养,但他没有的是一个现代人的尊严。他崇尚文学却一事无成,却在推广垃圾分类上乏善可陈。

蹭热度的人兴高采烈的围着他拍照,没有人发自内心的尊重他,就像孔乙己走进店里,周围的人都是一片欢声笑语。

孔乙己懒惰,善良,清高,迂腐。他是一个满口“他怎么了”的落魄乞丐。他被别人取笑和嘲笑。他在酒吧里偷窃时也以适当的方式付账。他饿了,喜欢交给孩子写字,给他们茴香豆。

只要他在,店里总是充满欢乐。那句“秀才的事怎么能叫偷呢?”已经成为盗版抄袭作家的名言,被可笑可悲地流传下来。

沈巍和孔乙己一样,“用这种方式让人快乐,但没有他,别人也会这么做”。

有多少人成了闰土?

校园是整个社会最薄弱的地方,让卑微的人相信“知识改变命运”不习惯花花公子的富家公子和权贵小姐跟你没什么区别。他们每天上课,打球,品尝路边美食。但毕业三年后,那个曾经和你一点也不像的贵族家庭正坐在宽敞的办公室里,你需要穿过办公室的小隔间和长长的走廊才能见到他。

你站在他面前,低着头,谦恭地递上报告,叫了一声“经理”。那一刻,你想起了润土对儿时玩伴尊称的“爷爷”。

润土曾经是一个活泼、真诚、机智的男孩。他在瓜田快乐地长大,这里有雪和广阔的海边。他心安理得,应该做点不寻常的事。但成长的环境和经历凸显了他的贫穷和卑微,他的勇气和精神无法帮助他打破阶级局限。他渐渐被磨平了,弯下了脊梁,成了生活的奴隶。而那些屈服于命运的,从来都不只是闰土,还有多少你我他。

从少年精神到低声下气,多少人成了悲哀的跃进土壤。

有多少人成了阿q

你的领导是一个有才能和美德的人。他提出了一些不切实际的想法,要你毫不犹豫地执行。当然,效果并不好。你的同事被抓了个典型,在会上受到了严厉的批评。但他气得不敢出声,沮丧地点点头承认错误。休息时,他在人前义愤填膺,咒骂计划不合理,领导不务实,没有人出面反驳。

最后,他如释重负地说:“不只是我。反正大家都一样。”然后悄悄离开。那一瞬间,你脑海里弹出一个人——阿q——那个一边自我矛盾一边自我安慰的人。

林兴斋评价阿q:单纯,无知,狂妄;自尊和自卑;率真,任性,正统;竞争性和屈辱性的服从;厌恶权力,依恋情境;心胸狭窄,保守,盲目赶时髦;拒绝异端,向往革命;敏感禁忌麻木健忘;傲慢、懦弱和悲伤;不安于现状,安于现状。

为了平息内心的矛盾,阿q创造了一套伟大而可笑的精神胜利法。这种精神胜利的跛脚身材和跛脚方法,从20世纪到20世纪一直被人取笑,也一直沿袭到20世纪。可悲的是,人们逐渐意识到,不学习这种精神,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

从好到坏再到难得的迷茫,多少人活成了令人扼腕叹息的阿q。

多少人成了祥林嫂?

不公不义流淌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落到一个人的头上总是让人措手不及。分手、失业、破产、离婚、亲人去世、绝症...当厄运反复打击一个人的时候,无力感和委屈感铺天盖地。

折磨让人辗转反侧,苦涩,压抑,癫狂,仿佛只有一遍一遍的倾诉,心中的痛苦才能得到缓解,希望和活力才慢慢被挤出。渐渐地,当人们发现琐碎的抱怨时,每个人都像祥林嫂一样。

单纯、真诚、勤奋、传统的祥林嫂,没能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被雇主嫌弃。她一次次被命运和时代压迫,成为向谁诉苦的乞丐,孤独地死在雪夜。大家都为她的不幸感到惋惜,也为她感到愤怒。讽刺的是,当她受到委屈和不公平的时候,大多数人又变成了她。

从恨别人到怨堕落,从普通人到祥林嫂,只有不幸的距离。

有多少人变成了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和卖人血馒头的康大叔?

在各大网络平台和社交软件上,卖家一边喊着“总结”,一边推出保健药品、化妆品、衣服、零食、信贷和保险狂潮。

10亿网民要么被推广,要么成为业务员,对咨询推广交流一无所知。“包装”出来的产品是不是正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人说它是“包装好的”。重要的是可以兑换真金白银。利益驱使一路狂奔,谁的谎言充满真诚。买卖双方就像买人血馒头的华老栓,卖人血馒头的康大爷。有人说有人信。

人血馒头,对华老栓来说,是一袋钱的救命药,对儿子来说,是一个烤白面馒头,对康大爷来说,是自己卖的精贵产品,效果被质疑被指责。“裹”“裹”这几个字从左到右就像洗脑笔记一样,在人群中产生了一种毫无根据的可信度。从古至今的商人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学家。

现在的人不吃人血馒头,却接受了无情的推销员,变得无知麻木。

孔乙己被调侃的时候,看客们都笑了;当于霞被杀时,观众们伸长了脖子;祥林嫂一抱怨,看客们就笑腻了,走了;阿q被游手好闲的看客磕头戏弄...看客们冷漠、麻木、愚蠢、恶毒、幸灾乐祸。如果这个世界上还有比鲁迅的《看客》更让人心寒的东西,那就是今天的《看客》。

他们问跳楼的人“为什么不跳”;看着被打的人鼓掌;讽刺的是,在国外遇害的留学生“罪有应得”;嘲笑被歹徒伤害的普通人“默默死去”;在自己不必露面的网络平台上冷嘲热讽,煽动是非...他们都成了鲁迅笔下的看客,用现实中或虚拟的网络中最冷漠、最残忍的言行伤害当事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在社会上摸索的人都被打上了鲁迅笔下人物的影子,无一幸免,这是多么可悲的事情。好在这个时代不再封建腐朽,留给我们翻身的机会。

恍然大悟,不妨试着听一听鲁迅先生的忠告:愿中国的青年都摆脱冷气,向上走就行了,不必再听那些自暴自弃者的话。能做什么,能发声什么。一点点热,一点点光,就会变成萤火虫,或者你可以在黑暗中发出一点点光,不必等待火炬的火光。如果之后没有火炬:我是唯一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