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露季节怎么保养?

寒露时节护肺养阴,是养生的不二法门。

寒露季节,万物随着寒冷的增加而逐渐衰退。自然界中,阴阳之气也是逐渐变化的,阳渐退,阴渐盛。在养生方面,要使体内的生理活动适应自然界的变化,以保证体内的阴阳平衡。根据四季养生中强调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原则,寒露季节一定要注意养阴。

秋对应肺。

秋季燥邪当令,邪气燥邪容易侵入人体,损伤肺阴。如果调养不当,人体会出现咽干、鼻干、皮肤干燥等一系列秋燥症状。所以深秋的饮食应该是滋阴润肺。具体来说,饮食养生要在平衡饮食五味的基础上,根据个人情况适当多吃些甘、淡、润的食物,既补脾胃,又润肺润肠,防治咽喉口干。

精神调养不容忽视。

由于天气渐冷,日照减少,秋风萧瑟、焦灼,往往使人情绪不稳、干燥,容易产生伤感感。看到草叶枯死,花木凋零,有些人往往会感到压抑、凄凉、凋零。忧愁最易伤肺,所以宋代保健学家陈至说:“秋天,风雨悲凄,老人们总是忧愁。若色不乐,必多诱之,事奉其神,必忘其秋思。”如果你过于兴奋,使阳气浮动,很可能会引起疾病。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顺势而为,发泄压抑的情绪,培养乐观豁达的心。在平时爱好的基础上,可以玩得开心,陶冶情操,稳定情绪,提高身体的抗燥能力和免疫能力。

寒露过后,天气由冷转冷,入夜后更冷。俗话说“寒露不露脚。”“这是告诫人们注意天气变化,尤其要注意保暖,及时增减衣物,防止寒邪入侵,尤其不能赤脚,以防‘寒从脚来’。脚离心脏最远,供血较少。因为脚的脂肪层比较薄,所以特别容易受到寒冷的刺激。专家提醒,脚冷特别容易引起上呼吸道黏膜毛细血管收缩,导致人体抵抗力下降。呼吸道对冷空气的刺激极其敏感。突然降温会降低呼吸器官的抵抗力,致病因素就会乘虚而入。可引起外感咳嗽,可引起气管炎、哮喘等呼吸道疾病。

寒露过后,不仅要穿上保暖的衣服和鞋袜,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用热水泡脚不仅可以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可以扩张血管,加快血液流动,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俗话说“寒操始于秋。”在寒露季节,为了抵御更冷的冬天的到来,适应寒冷。要注意耐寒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耐寒能力。

第一,养肺,首先要静下心来。

要养肺,首先要舒服,避免难过。即使遇到伤心的事,也要主动化解,同时也要有所收敛,以适应秋天万物的萧条。

一般来说,心平气和是最好的润肺方法。肺是呼吸器官,情绪变化最明显的地方就是呼吸。气短不稳不仅加重肺部负担,还会使体内气体外泄,与“秋收”正好相反。所以秋季调养精神很重要。

第二,日常生活适合秋凉。

秋高气爽,要早睡早起,有利于“秋收”。进入深秋后,天气多变,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日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

所以衣物要随天气变化增减,否则会影响身体对寒冷气候的适应能力,容易感冒。睡觉的时候要保护好胸背,因为五脏的穴位都集中在背上。如果阴风入侵,你很容易中风。

三、秋季进补要滋阴润燥

中国民间自古就有“贴秋肥”的习俗。每到立秋时节,家家户户都开始“吃肉进补”。对此,在饮食调理方面,要遵循《内经》提出的“秋冬养阴”原则,也就是说要多吃滋阴润燥的饮食,防止秋燥伤阴。

食用银耳、甘蔗、燕窝、阿胶、梨、芝麻、莲藕、菠菜、乌骨鸡、猪肺、豆浆、鸭蛋、蜂蜜等。如果脾胃功能低下,经常出现腹胀、腹泻,最好不要吃上述食物和药膳,因为它们都是寒凉的,所以你要先调理脾胃功能,等脾胃功能恢复后再少吃滋阴食物和药膳。

秋天是进行各种锻炼的好时候。但是注意不要运动过度,并且尽量减少剧烈运动,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运动方案。

第四,饮食要少辛辣酸味。

秋季饮食注意“少辛辣多酸味”。也就是说,少吃辛辣食物,防止肺火太旺。中医认为,肺火过多会损害肝脏的功能。因此,秋季除了“少辛”之外,还要“增酸”,以增加肝脏的功能,抵御肺火过盛的侵袭。

根据中医营养学的这一原理,秋季一定要少吃葱、姜、蒜、韭菜、辣椒等辛辣食物,多吃酸味水果和蔬菜。酸味水果有苹果、石榴、葡萄、柚子、柠檬、山楂等。总之,秋季要多吃酸味食物,这样才能同时达到养肺养肝的目的。

现在南方很多地区还是湿热,导致脾胃虚弱,抵抗力下降。这时如果吃一些温性的食物,尤其是粳米或糯米,对健脾胃、补中气有极好的效果。《本草经》、《息饮食谱》、《金匮要略》等药典古籍都记载了这一学说,并称赞其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