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敦煌艾灸是健康的福音。
史书《左传》中记载了艾灸。公元前581年,晋景公得了一场大病,请当时的名医秦大夫慢慢治疗。医生慢慢检查了金的病情后,说,“这种病是不能做的。痰上面和药膏下面都不能攻。达不到,药也治不好。”晋代杜预评“攻”指艾条,“达”指针刺。这段话的意思是,医生认为金的病是治不好的,因为病位在“胃之上,膏之下”,艾灸、针灸、吃药都治不好。这也是“绝症”这个成语的由来。虽然医疗并没有治好荆的病,但我们可以看到,艾灸是战国时期一种重要的医疗手段。
值得一提的是,在敦煌遗书中,有中国最早的人体穴位艾灸地图,即《艾灸方法图》和《艾灸经典堂》。虽然很难确定作者和写作日期,但根据风格和内容,大多数是唐代或唐代以前的作品。不幸的是,上述敦煌遗书已在国外被盗,目前收藏于法国巴黎国家图书馆和英国伦敦博物馆。原敦煌吐蕃医学现藏于大英博物馆印度事务部图书馆,共452行,是我们历史文化发展的产物。
《本草》中有关于艾叶性能的记载:“艾叶味苦辛,性温,熟热,纯阳,能复绝阳,疏通十二经脉,摄三阴,调气血,驱寒湿,暖子宫...用火灸可通经络,除百病。”这说明艾叶的作用范围很广,艾叶的药性可以通过体表的穴位渗透到体内,起到治疗作用。
敦煌的艾草生产一般是每年秋天选择吉日采摘艾草。首先将收集到的艾草分为艾草和艾草茎,然后将荨麻和艾草茎放在一起燃烧形成炭灰,最后将艾草撒在上面制成艾草。艾灸按穴位操作时一般用三个艾炷。当第一个艾炷燃烧到三分之二左右时,点燃第二个艾炷,第二个艾炷燃烧到三分之二时,依次按顺序进行,做到热量要恒定,灸热要均匀,灸痕周围有微小水泡,说明灸法得当。
对于某些疾病,艾灸有非常好的治疗和调理作用。虽然在治疗过程中会轻微灼伤皮肤,但并不像针灸那样深入肌肉到达身体,所以人们并不害怕而是愿意接受。“不打针,不吃药,不开刀,省钱省时省力,见效快”,目前几乎没有副作用的艾灸已经成为治疗养生的新宠。据了解,敦煌艾灸疗法是中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100多种疾病有很好的疗效,有助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防御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无创、简便易行、费用低廉、不良反应少等优点。
在慢性病的防治方面,敦煌灸合理、安全、科学,可以满足更多患者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医学界能够对敦煌艾灸疗法的独特技术进行改进和优化,让古艾灸更好地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非遗传承人展
甘谷道教音乐的李树建
李树建,出生于1973,天水市甘谷县人。从1990开始,跟随爷爷李凤章、父亲李守仁学习道教,系统学习斋戒仪式,基本掌握了修行、庆典、祈祷等斋戒程序。2010起,赴湖北武当山参加武当金顶罗天大。2013年在江西龙虎山郑和路获学位,成为龙门派道士。2013在甘谷瑶坡成立了一个60多人的道教艺术经典乐团。现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甘谷道乐代表性传承人。
投稿邮箱:343254522@qq.com备注:无形物品、图片、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