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千年叹息》的体会。

一声千年叹息的反思——我一定会复活。

“我希望帕台农神庙文物能在我死前回到希腊。如果我死后回来,我一定会复活。”这是虞丘老师引用一位已故希腊文化部长的话,其中蕴含着一个古代文明最后的尊严。可惜她的愿望无法实现,甚至在她去世多年后,这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当然,文物流失海外不仅仅发生在希腊,事实上,世界上所有古老灿烂的文明在后世都被西方毁灭了,包括中国、埃及和希腊...西方所谓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其实是文化强盗,比强盗更可恨,因为他们打着文化的幌子,完全玷污了文化这个神圣的名词。他们就像一群不良少年,见过几个年纪虽大却依然精神矍铄的老人。在他们身上,他们看到了一种冷漠,一种沧桑,一种看透了世俗的超脱。那种姿态是那么的吸引人,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动作都会让天地之美黯然失色。而那种姿态是他们所觊觎的,却是他们年纪轻轻就无法拥有的,因为这种姿态已经练习了几千年。而他们却认为那些东西只是他们的外在表象造成的,于是把那些老人的衣服鞋子剥下来穿在自己身上,把他们的胡子去掉,贴在自己身上。他们认为这样会让自己看起来更加成熟沧桑。他们把被他们剥光衣服的老人扔在地上,随意践踏他们的尊严,然后穿上衣服在城市里游行。

众所周知,大英博物馆是世界三大博物馆之一,与巴黎的卢浮宫和纽约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齐名。也是希腊人、中国人、埃及人心中难以言说的痛。在大英博物馆埃及馆的入口处矗立着一块引人注目的罗塞塔石碑,它曾是埃及的顶级国宝。去过埃及的人都知道,在开罗的埃及博物馆里只能看到复制品。在希腊馆里,有珍贵的帕台农神庙雕像,如果你以后去希腊,你会发现帕台农神庙里什么都没有。同样,在中国,如果你是研究敦煌文物的学者,如果你想看研究敦煌必不可少的经典,对不起,你得花上几千万美元去那里,回来用投影仪看。其真迹已收藏,不作参观。这是多么讽刺啊!如果你想看到自己的国宝和文物,你必须去其他国家的博物馆。这就是为什么许多来自埃及、希腊和中国的游客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他们的国宝时,久久地流着泪站在那里。

想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一个中国青年写给火烧圆明园的二进宫主的信:

我讨厌它,

恨我没有早一个世纪出生,

这样我就能站在你的眼前,

一座阴森的城堡,

晨光照耀下的旷野,

要么我捡起你留下的白手套,

你为什么不接住我扔的剑?

你和我为什么不各自骑一匹马呢?

远离这一天的帅旗?

离开战云?

最后的结局就在门口。?

这首诗描述了中国人民的悲痛和愤慨,但它也可以表达埃及人和希腊人站在大英博物馆看到他们的国宝时的怨恨。这种感觉是我们这个文物被掠夺的文明古国所共有的,是一种悲愤之外的无奈和屈辱。而在我们自己的有生之年,我们应该贡献出我们所有的力量来洗清这种耻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