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的主要贡献

陕西文史馆成立初期,馆员主要是有文化的老弱病残,工作主要是供养。图书馆员被适当地组织起来从事文史资料的收集工作。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史馆的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馆员在参政议政、文史研究、书画活动、海外联谊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成绩。特别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我馆确立了以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三讲”教育为动力,围绕一个总目标(尊老爱文),抓住两个重点(馆员工作和文史研究工作),积极开展文史研究三项基础活动(文史考察、学术研讨、著书立说),全面推进诗词书画创作和海外联谊工作,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在参政议政方面,馆员何连成、彭树志、田恒对陕西省的经济发展、文物保护、旅游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受到省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文史研究方面,完成了《陕西省志·人志》古籍部分的编纂任务,共约70万字;参与编纂全国新文史笔记,出版了《秦中旧事》、《三秦轶事》两个分册。1998年出版《图书馆员文集·崇文丛书》四卷,1.2万字,2006年5438+0年将出版丛书第五、六卷,60万字。出版29期,200多万字;近两年,我们还集中整理和挖掘了馆藏的书画、拓片、书籍等文史资料。在书画活动方面,在Xi、汉中、延安等地多次举办赈灾书画展览和义卖活动,在厂矿、学校、部队举办书画笔会。此外,他还出版了《陕西省文史研究馆收藏书画珍品选编》、《于右任醉歌二十首》、《颜先生书画选编》、《图书管理员、书法家龚宝成字帖A赋》等。在海外联谊方面,我们接待了近百名从海外回来探亲、访问大陆的亲友,包括台湾省前国民党“立委”杨大干先生、美国国会高级顾问、旅美中国艺术学会常委唐先生等。许多图书馆员还到日本、台湾省、美国等地参加文化交流活动,结交了许多朋友。严明、张冠儒等馆员利用海外关系,积极引进654.38+00多万元用于内地经济建设和教育。陕西省文史研究馆因其在服务馆员、发挥馆员余热方面的出色工作,于1992被评为全国、陕西省先进集体。

在统战工作中发挥独特作用

为发挥馆员广泛联系国内外的优势,促进祖国统一大业,陕西省文史馆积极组织和支持馆员和研究人员开展国内外书画展和学术交流100余人次。2005年4月,组织陕西当代著名书画家代表团赴美进行文化交流。他先后在纽约和洛杉矶举办书画展,并与当地华人举行多次文化聚会,引起美国主流社会的高度关注。中美友好协会主席陈香梅在华盛顿官邸接见了代表团成员,并向他们颁发了“中美文化交流贡献奖”证书,向陕西省文史研究馆颁发了“文化丰碑”勋章,向代表团团长李炳武颁发了“文学界贡献”勋章。这是一次成功的文化之旅。

为文化强省建设增光添彩

"长期稳定和繁荣,优雅的人聚集在一起."2003年,陕西省文史馆在古都xi安组织创办了中国长安吉雅第一次大型文化活动。到2008年,已经成功举办了三届,分别来自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澳门、台湾省和全国。

来自全国各省的1200多位学者、专家、书画大师齐聚长安。“开坛论道、吟诗题字、写书作画,成为安的一大文化景观”,为陕西人民奉献了一场精美的文化盛宴,为繁花似锦的中国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此期间,长安吉雅曾应邀到美国、上海、北京、宁夏、安徽黄山等地活动。以其典雅的风格、丰富的内涵、宏大的规模、纯正的民族特色,引起了世界的广泛关注,成为陕西建设文化强省进程中的新亮点和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被广大参与者誉为“文化艺术界的奥林匹克”。国学大师文在《长安风雅集赞》中写道:“我中华民族最友善,兰亭名震中古;长安雅集,名闻今日。”中国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霍题写《长集赋》,盛赞第三届长集“展现600位中外著名艺术家的才华;探寻长安五千年文化精髓,和谐至上。长安吉雅也被评为“影响陕西五年发展的十件大事”。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智力支持

长安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古都。这里诞生了灿烂的仪式和音乐文明;建立了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制度;它开辟了沟通东西方文明的丝绸之路。创造了一个令世人景仰的汉唐盛世;数以万计的著名历史人物一直活跃着。这里诞生的长安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根基。其沉稳、自信、开放、包容的文化特质至今仍让中国人引以为豪,被誉为“汉唐气象”,是陕西省最大的待开发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长安文化的特点是文化繁荣,长期稳定。长治意味着可持续发展,长治久安意味着和谐社会。因此,深入研究长安文化是陕西建设“文化强省”的重要基础,也是旨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自信心的国学核心部分。陕西省文史馆应审时度势,充分发挥馆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智库作用",以史为鉴,古为今用。继编辑出版《崇文丛书》6卷、《陕西文史研究丛书》12卷后,陕西省文史馆于2005年积极创建并开展“长安学”研究,为陕西树立了全新的学科形象。已经连续举办了五次研讨会。文、袁兴培、、霍、、、、郑缪欣、张可金、石兴邦、袁仲义、方光华、赵世超、牛志公、肖云儒、黄柳竹等一百多位国内外著名学者,以“长安文化”为研究重点,积极参与“长安学”的研究,并加以发展。目前已取得长安研究成果300多万字,长安研究丛书100册将陆续出版。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亡,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开展“长安学”研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汇聚不同研究机构、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弘扬优秀的长安文化,让更多人了解汉唐文明对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国人建设小康社会、复兴汉唐辉煌的信心。为建设陕西文化强省,发展陕西文化产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实现小康目标,提供更多的历史借鉴和智力支持。

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活力

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组织馆员赴xi、宝鸡、渭南、榆林、汉中等地考察,为省政府建言献策。举办了“华山论诗”、“新骊山颂”、“骆驼城诗社”、“太白山颂”、“重阳诗社”、“秦巴集”、“诗书画合一”等活动。对歌颂和谐盛世,鼓舞广大人民群众,促进陕西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同时,在理工大学举办古都大讲坛,组织、、陈等40多位专家学者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文史艺术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受到学校和学生的好评。

上述活动的开展,加强了党和政府与社会科学界的联系,极大地提升了陕西在全国的文化地位和社会知名度,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省长袁指出:“陕西省文史馆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加快陕西经济发展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2006年6月5438+10月,部分省(市、自治区)辅导员文史研究机构工作座谈会在Xi安召开。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华建敏同志在观摩了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组织的金秋笔会、重阳诗社、中华文明奥运书画及工作成果展后,对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的工作给予了表扬。可以用三个“有”来概括。“一个是有吸引力的。在陕西当馆员蔚然成风,馆员成为陕西文化界的最高荣誉;第二是生命力。长安吉雅等形式多样、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有影响力的文化品牌;第三是影响力。陕西有65,438,000多名图书馆员,其中一些是伟大的作家和艺术家。通过他们的工作,提升了陕西的文化品位和知名度,促进了传统文化和地方特色文化的传播。"

在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之际,陕西文史研究馆全体馆员和工作人员决心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努力开创文史研究新局面,为建设西部强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