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的理疗方法有哪些?

艾灸拔罐刮痧疗法。

一、艾灸

艾灸是指利用一些燃烧的材料,熏蒸或温熨在体表的穴位上,借助灸火的热量和药物的作用,达到温经散寒、扶阳散结、祛瘀散结、防病保健的效果。“艾灸材料一般以艾叶为主,味香、辛、苦,易烧,火力温和。艾灸的方法有很多种。这里主要介绍间接灸、悬灸、三伏灸。

1,间接灸

间接灸也叫隔灸,是将艾条捏成锥形艾炷,在艾炷与皮肤之间垫上东西的一种灸法。

2.悬灸

悬灸是将艾条一端点燃,与穴位或患处保持一定距离的一种灸法。如温和灸,将艾条一端点燃,在穴位或患处熏烤,距离皮肤约2~3cm。以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感为宜,皮肤潮红。鸟啄灸是指艾条点燃的一端在艾灸时不固定在距施灸部位皮肤一定距离的位置。

但是像鸟啄一样,艾灸是上下施。旋转灸是施灸时,艾条的发光端与施灸部位皮肤保持一定距离,但不固定,而是左右移动或旋转施灸。

3、三伏天艾灸

三伏天是夏季至日后的第三和第四个庚日,也是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中医认为,利用三伏天的炎热天气,将辛温、通经、通络的药物施于人体特定穴位,通过药物疏通人体的杨琪,使人体的杨琪达到阳之助,可以温阳益气,祛除潜在的寒邪,从而增加人体的抗病能力,防止旧病复发。市人民医院中医科常用灸药有白芥子、肉桂、细辛、甘遂、姜汁等。分别做成约1.2×1.2 ×0.5cm的饼,用胶布固定在相应穴位上2~5小时。该科室已开展该项目多年,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

施灸时要注意几个要点:面部穴位、乳头、大血管不宜直接施灸,以免烫伤、结疤;艾灸不宜用于空腹、饱腹、劳累;对体弱患者施灸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刺激量不宜过大;孕妇腹部和腰骶部不宜艾灸;施灸时应防止局部烧伤。

二、拔罐疗法

拔罐有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祛风散寒的作用。适用于风湿关节痛、各种神经麻痹及一些急慢性疼痛。拔罐有很多种,临床常用玻璃罐闪火法。即用镊子夹住95%乙醇棉球,点燃,在罐内绕1~3圈,然后拔出,迅速将罐扣在应该拔出的部分。

临床常用的拔罐方法如下:

1.拔罐后,将罐留在治疗区10-15分钟,然后取下。这种方法很常用。

2.移罐也叫推罐。一般用在面积大、肌肉丰富的地方,如腰背、大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