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成为生命的守护者,远离自残。
在说自残之前,先说什么是创伤性事件。当一件事造成的伤害影响到以后的常规事件时,称为创伤性事件。日常事件是指日常生活中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比如吃饭睡觉。创伤性事件,不论大小轻重对错,关键是能不能放下。
心理学上有一个SR模型,S是刺激,R是反应和行为。当我们遇到创伤事件时,会有9个R,3个正常反应,R1创伤心理,R2创伤生理,R3越轨行为,3个病理反应,R4人格异常,R5精神病,R6精神分裂症,3个过敏反应,R7自虐,R8自残,R9自杀。
创伤心理学指负面情绪和思想,创伤生理学指应激反应和心身疾病。应激反应包括肌肉酸痛、抽搐、疼痛和麻痹。如果按摩缓解了身体疲劳,如果按摩后缓解了,但之后又复发,就说明是应激反应。心身疾病有头痛、发烧、胃痛、胃痛。有些人觉得不舒服,就去医院看病。因此,他们没有生病。这是心身疾病。
当创伤心理学和创伤生理学长期纠缠在一起,就会出现越轨行为(故意不做该做的事,故意不做不该做的事)。越轨行为如果不处理,就会进入病理反应。1 * * *有20种精神疾病,10种人格障碍,6种神经症,4种精神分裂症。接下来,我会过敏。自虐就是打自己,冷的时候故意不穿衣服,饿的时候故意不吃饭,自残就是用刀割伤自己,自杀就是烧炭跳楼。儿童和青少年通常会从正常反应直接跳到过敏反应。
每当人们遇到自伤时,人们会将其归因于创伤性事件,其实不然,因为如果创伤性事件导致一个人死亡,那么所有遇到同样事件的人都会死亡。自残的真正原因是只有推力没有拉力,拉力小于推力,只有拉力就成了推力。拉指的是让你开心的人、事、物,推指的是把你推向死亡的创伤性事件带来的痛苦。如果你想防止自残,最重要的不是避免创伤性事件,而是建立张力,也就是说,建立让你快乐的人、事、物,越多越好。
现在自残越来越年轻化。防止儿童和青少年自残的最好方法是建立良好的家庭角色。在家庭中,孩子必须承担家务。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父母子女的亲情,缺少子女父母的亲情。只有父母爱孩子,孩子不爱父母。他们只知道索取和享受,却不想付出。作为父母,他们必须努力成为重要的人和求助的第一渠道。当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会向你求助,培养孩子爱你的能力,不再拼命爱她/他。当孩子对父母说,爸爸妈妈,你们是我的好父母,我也愿意做你们的好儿子/好女儿——家庭角色就成功建构了。在家庭教育中,最可怕的是孩子不爱父母,也不怕父母,所以会为所欲为。一个已经到了自残阶段的孩子,没有父母,甚至没有人,甚至是她自己。不管是谁,一提到自残,心里就没人了,所有的紧张都被打破了。
有人说自残是没有任何预兆的意外,但事实是自残不是意外。它有九个求救信号,分为六变三支。六变,一是气质大变,性格和心境大变。原本内向的人突然向外转或者外向的人突然向内转。二是当行为发生较大变化时,会出现越轨行为,故意不做该做的事,故意做不该做的事,比如该上班的时候故意不去上班,自信满满。第三,花钱变大了,抠门的人突然变大方了,开始买东西送人。第四,语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提到了与死亡有关的词语和句子。第五,身体变化大,病重。第六,环境变化很大,经历过人生变故和意外,比如车祸,学校转学。托付,托付人,把重要的人托付给你照顾,托付事,把重要的事托付给你做,托付事,把喜欢的事交给你保管。
面对心理危机,请务必24小时陪伴当事人。不能把人留在身边,照顾好自己的日常生活,不要劝善:说出生活的美好,风雨过后见彩虹。你不能排除:你这样做是错的,你走了。你父母会怎么做?我该怎么办?不能哭:怪客户让我哭出病来。你不能离开。我不能把白发男送黑发男吗?不要骂:生气,侮辱,责怪当事人。你的翅膀硬了。如果你想死,让我看看你能不能。不能抱怨:责怪对方给大家的生活造成不便和困扰,都是因为你让我没法上班,家人没法出去玩。不能提问:逼问事件的起因,更不用说告诉当事人他们要为谁而活。
亲爱的,当你感到无助、迷茫、绝望的时候,不要忘记,这个世界和我都爱你。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帮助。请记住,敢于求助是一种高尚的行为。同时希望你爱自己,爱身边的人,用你善良的眼神,温暖的笑容,成为他人生命的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