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真的有用吗?

艾灸,在中国古代被称为针灸,是一种治疗方法,而不是简单的养生方法。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中已经提到了艾灸。在书中,中医的治疗方法分为五种:卞氏、针灸、艾灸、引导指压、毒药,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中药和汤剂。

这五种方法在后世流传下来,但是踏脚石失传了,导压高跷的内容也没有完全流传下来。所以主流的治疗方法是针灸、艾灸、药物。体现在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中。《千金方》中记载,无论什么病,都要先分析辨证,辨证完了再开始治疗。用于治疗的方剂I、II、III,就是我们所说的汤剂;哪个穴位是几寸,哪个穴位是几强,就是针灸。后世中医的治疗形成了一针二灸三药。

孙思邈在他的《千金翼》中明确提出可以用艾灸来防病。当时孙思邈提出,无论何时去“吴蜀之地”,也就是疖子瘴气多的地方,都可以通过艾灸不被这些传染病感染,明确提出可以用艾灸来预防传染病。现在很多中医还在继续用。宋代有一个叫窦彩的人明确提出了养生灸。窦彩认为有三种方法可以救命:第一种是烧艾,第二种是丹药,第三种是附子。其中烧艾就是我们所说的艾灸。《心经》非常重视艾灸,在历史上也是他提出的第一个支持阳灸的概念。宋朝以前,艾灸不仅能治病,还能防病。到了宋代,窦彩明确指出,人在没有生病的时候,要经常艾灸命关、中脘、气海、关元四个穴位,即使活不长,也能活到百岁,然后逐渐用于保健。

历史上,艾灸曾用于治疗急性病。很多人认为艾灸见效慢,可以用于慢性病。晋代有个叫葛洪的中医写了一本书《肘后备急方》,是治急症的。因为葛洪是道士,经常待在山里,所以他说“如果他是修行人,不方便去找别人治病,身边生活的人也需要帮助解决疾病”,所以他写了这本救急书。在这个肘急症处方中,在处理急症问题时,涉及到针灸的一些处方。关于这本书里针灸的处方是109,其中99个是艾灸。

除了治急性病,还治重疾。有个成语叫绝症,讲的是古时候有个叫金的人。你的病在痰之上,药膏之下,攻不到,达不到,药到病除。“攻”指艾灸,“达”指指针,“药”指汤剂。医生说这个病吃药没用,针灸没用,艾灸也治不好,所以治不好。这个故事记载在中国古代医学文献的一篇专文中。到了唐代,孙思邈在书中对这个故事做了进一步的评价。那时候人傻,不知道人体有一个穴位叫高逐瘀。如果我们知道这个穴位并在上面施灸,晋景公可能不会死。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一般认为这个人病得很重,没有法治。有可能用艾灸和艾灸来治疗,所以在古代可以用艾灸来治疗这些非常疑难重症。

发布于2017-0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