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阿弥陀佛。我想请教一位叫银豹的专家朋友,如何在藏区的女寺修行?谢谢你
在佛教中,有很多菩萨是女性,也有很多道教的成功修行者——大坤福母亲。空佛母也化身人间,是活佛。藏传佛教中有一定数量的女活佛,主持着由男僧人组成的寺院的政教事务,无人敢怠慢、冷漠、歧视。由于他们的德行极高,神力变化毫无障碍,受到信徒的广泛崇拜。至此,藏传佛教打破了男尊女卑的世俗旧观念,倡导男女平等的进步思想。
藏传佛教女活佛虽然不多,但佛位不低。比如安多的白石崖寺,就建在安多著名的佛教修行地甘佳的白石崖圣地。寺庙的主人是宫日仓,一位女活佛,俗称“卡卓玛”,或“达克玉”。拉卜楞寺近百尊活佛中,她的佛位于堪布之下,侧边活佛之上,正中。寺庙举行了一次大型集会,并让她作为活佛就座。白石崖寺的大小宗教事务,都要经过她的同意才能实施。
每个尼姑庙都有主持人,庙里的主持法台通常还是女性,但其他和尚庙里也有活佛和法台。经师和诵经师也是尼姑,附近寺庙的男和尚也可以聘用。南宗寺的寺主是摩尼第六世活佛古嘉赛,具体事务由尼姑仁增昂茂打理。
同时,尼姑被理发师给起了法名。有了法名,原来的俗名就废弃了。许多修女的名字与度母空行母紧密联系在一起。在二字四音节的姓名结构中,多以卓玛、坎卓、昂毛等佛教名称为主。从名字上,一眼就能看出是女姓,和尚。
他们学的经书大多是示宗的知识,也就是佛教基本教义的五大经典著作,即因明论、智慧论、中观论、全舍论、戒律论。他们不仅要熟悉内容,还要掌握精神,践行精神。
他们的学习分为班级,每一级都要经过辩论和测试,只有通过考试才能进入更高一级的学习。这些和男和尚一模一样,只是在不同的地方。尼姑们都在自己的佛寺和大殿里,一般不允许信众参观,课程也不会太紧张和繁重。
通过考试后,尼姑也可以像男和尚一样获得格思(擅长学习,相当于博士)学位,成为寺院的法师、朗诵者、主持人,但这种现象非常少见。尼姑庵因为规模小,很难形成阶梯式的教学层次。去和尚庙深造和吃住旅游不方便:其次,尼姑队伍不稳定,飘忽不定,难以形成梯次式的学术队伍;第三,终身跑步很难坚持。这样,客观条件限制了尼姑中人才的出现。所以,这只是一种追求。南宗庙也是。
在信仰格鲁派的尼姑庵里,密宗修行者很少,也没有专业的密宗学院。不是说尼姑不能修习密宗,而是很少有尼姑符合密宗修习的前提——必须修完仙宗的课程。
修女最常见的做法是禁食。斋戒,苦行,纪念佛陀和禁欲的活动。也有富人家为了给死人翻身,让尼姑代替自己斋戒,然后给一定的供养。一般来说,禁食持续两天。第一天,允许你说话,但是中午只能吃一顿饭。第二天要全天戒酒禁食,第三天天亮才能戒。
尼姑庵经常举行的斋戒活动,前一天中午的素食由佛寺提供,其他人的斋戒由施主提供。
午餐很丰盛。用大米煮的稠粥里有酥油汁,有叫蕨麻的人参果,条件好的时候有细牛肉块,还有葡萄干、红糖等调味品。此外,酥油、糯米、白面糕也有。
比起男和尚,尼姑的生活要差很多。他们不属于支援部落和村落,所以不能动员或摊派信徒给寺庙提供经书和饭食。人和村里只有手头宽裕的时候才会偶尔施舍尼姑,但这种机会一年难得几次。由于经济上的限制和世俗对女性的偏见,尼姑寺没有盛大的法会,也没有受人尊敬的活佛或学者,客观上难以吸引大量信众和香客前来朝拜布施。因此,修女得到的慈善非常有限。尼姑和出家的和尚不一样,基本上断绝了和家人的经济联系,所有的生活费用都要靠自己筹集。
尼姑筹集生活费有几种方式:寺庙集体念经,大家都有施舍;为富绅家庭关斋戒,帮助其逝者获得功德,从怀孕初期获得供养;不读经期间,我周游全国,挨家挨户募捐。这就决定了尼姑庵不可能掌握丰富的固定财产,也不可能有更多的营运资金。
尼姑生活清贫,但戒律严格。佛教僧尼的戒律有348条,比僧尼的250条戒律多了近100条。平时尼姑的生活还是挺自由的,很少有压抑和禁锢的感觉。
在南宗寺,我们看到他们随意地互相玩耍、开玩笑,甚至跳舞、唱歌,笑声不断。他们告诉他们,只要不违反教规,不影响佛事活动,住持和师父都不会干涉。
在不影响佛事活动的前提下,也可以在街头散步或买东西,浏览市容,但必须事先向寺庙主持人请假。
尼姑还可以去更大的寺院参加重大的佛教仪式,观看佛教辩论和舞蹈表演。
通过这些活动,他们从更广阔的范围内领略佛教经典的博大精深。不仅仅是为了观赏或者娱乐,更是为了了解,体验,修养自己。
根据比丘尼的戒律,尼姑出家后不能穿华贵的衣服,不能浓粉脂粉,但人人爱美,尤其是女性对美的追求,连尼姑庵都有痕迹。在寺庙里,我们发现他们收拾的房子和衣服都很干净,穿得很好。当僧侣们聚集在一起时,不难看出他们属于一个尼姑。
哪怕是修房子、造炉子、夯墙之类的大规模苦力,都是寺里的尼姑们各尽所能,互帮互助。在寺庙里,修女们通过师徒关系和住在同一个和尚家里而联系在一起。
任何一个尼姑,在获得入寺资格后,总是以一个学识渊博的老尼姑为师。她是小尼姑学习和佛事活动的指导老师,小尼姑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和服务老人。小尼姑叫老尼姑奶奶,藏语翻译是阿姨的意思。老尼姑叫小尼姑做徒弟,他们互相尊重,互相照顾,度过了尼姑的一生。
虽然尼姑的生活单调清贫,缺乏物质享受,但在研读佛经,修行苦行之后,她们对自己选择的人生归宿无怨无悔,宁愿过着这种淡泊如水的生活,也不愿踏足世俗的风风雨雨。他们看重的是来世的幸福和个人的超脱。
尼姑庵的佛堂是他们自己管理的。所有的佛事活动都是自己主持的。
寺庙里没有专门负责各种事务的僧尼,公共事务一般都是兼职,既有分工,又有相互替代。
一般来说,修女花很多时间在冥想上。冥想通常在冬天进行。
他们整天安安静静的坐在自己的房间里,读经读经,不出门,不说话,拒绝访客。在门环上插一束柏树树枝是冥想和寂静的标志。信徒或家人看到这个标志就会退缩,别人不能上门搅和最好。有些尼姑在闭关打坐之前就给自己定好了接待来访者的次数,并拿石头做记录,即使有重要的事情发生也不止不可动摇。
静修和冥想的时间从一月到半年多不等。这种禅修的目的是在感受和思考的过程中熟悉佛法,摆脱不洁的恶念,最终修得正果,成就一切。
感觉修女们都在苦练,虚妄,升华自己的境界,试图敲开理想的天堂。
有些修女修道院有公立学校没毕业的学生。尽管他们对其他语言(汉语等)有很好的了解。),藏族尼姑寺院的第一语言是藏语和藏语。
如何与他们取得联系?
一般尼姑庙大多在山中僻静的地方,现代通讯很少。然而,拉卜楞寺位于藏传佛教六大寺院之一的拉卜楞寺、青海省尖扎县南宗(藏语意为天宝)尼姑庵和循化县马丹尼姑庵的南部,信奉马宁教的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