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

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实施计划、组织、领导、协调和控制等职能,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自己共同实现既定目标的活动过程。下面简单分析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欢迎阅读收藏。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1摘要马斯洛的理论将需求分为五大类: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从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排列。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应用于酒店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需求层次酒店管理应用

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内容

1.1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起源

1943年,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发表了《人类动机理论》。在这本书中,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在他看来,人的需求有一个由低到高的发展层次。低层次的需求是生理需求,向上的需求是安全感、爱和归属感、尊重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是指创造潜能的充分发挥,追求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动力。

1.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基本假设

(1)被满足的需求不再是激励因素。人总是在努力满足某种需求,一旦一种需求被满足,就会有另一种需求来替代它。(2)大多数人的需求结构非常复杂,随时都有很多影响行为的需求。(3)一般来说,只有较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求才会有足够的生命力来驱动行为。(4)满足较高层次需求的途径比满足较低层次需求的途径多。

2.当前酒店管理中的不足

2.1需求激励机制不完善

对于物质方面,酒店的工作性质决定了酒店员工工资水平和福利水平不高的情况。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业余生活枯燥,很容易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基层员工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长期的不满意会影响员工对客户的服务态度,进而影响客户对酒店的满意度。要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就要加强对员工的物质激励。

2.2激励需求与约束机制割裂。

激励是一把双刃剑,有些酒店管理者只讲奖励和约束的一面,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奖励和惩罚是两种基本的激励。对于预期会出现的行为,酒店会用奖励来强化;对于不良行为,我们应该用惩罚措施来约束它。有效的激励机制应该是一个激励与约束相辅相成的完整的激励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每个人的潜在能力,让每个人每天都感受到来自内部竞争和市场竞争的压力,把压力转化为竞争的动力。

2.3缺乏职业归属感

现代酒店已经进入人本管理时代,酒店与个人的关系由“契约”变为“盟约”,酒店与个人形成了利益共同体,即拥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员工职业稳定性在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团队精神、增强酒店凝聚力方面有其独特之处。员工在工作过程中的各种社交活动,最终都会转化为对酒店的归属感。这种归属感不仅让员工在工作中更加轻松,对提高员工的忠诚度也有很大的作用。

3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3.1转变管理理念,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

人是生产力诸要素中最活跃、最活跃的因素,是酒店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是酒店管理和服务成败的关键。人力资源的拥有和管理已经成为各个酒店竞争的焦点。只有在人才上抢占先机,拥有一流的人力资源,才能保持各项工作的先进性。人本管理的核心是激发和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实现人与组织的共同发展。在酒店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行最终要通过调动酒店员工的积极性来进行。实施人本管理是完善酒店管理激励机制的指导思想和必然选择。

3.2加强生命安全,提高员工基本幸福指数。

较高的工资、一定的工作时间、较好的工作条件、住房补贴、医疗和养老保险、一定的参与权,可以说这些是现代酒店员工作为人需要满足的最基本需求,也是生物功能的需要。如果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员工将无法开始正常工作。工作稳定,工作环境安全,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更少,对工作中的人身财产安全保障更高。

3.3积极培养良好的氛围,满足员工沟通和尊重的需要。

沟通需求是酒店同事之间友谊和团队归属感的需求。酒店员工是社会工作者,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不是在孤立封闭的状态下进行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满足后,交流需求就会出现。比如期望酒店可以适当开展团体活动,增进同事之间的了解,比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座谈会等。建立非正式的文体活动小组,不仅可以增进爱好相似的酒店员工之间的友谊和情感交流,还可以丰富酒店员工的休闲生活。

3.4努力创造机会平台,满足员工自我实现的需求。

在满足前四种需求的前提下,酒店员工会有强烈的成长成才欲望。酒店要为他们提供富有挑战性的发展机会,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潜力,精心引导和安排这些员工的发展,从工作能力、职业取向、价值观、兴趣爱好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让员工了解自己,确定职业发展目标。酒店要为员工的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为员工制定继续教育甚至终身教育计划,将教育培训贯穿于酒店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使其在工作中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努力使个人发展与组织目标相一致。

参考

[1]孟晓翠,,,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酒店人力资源管理[J].合作经济与技术,2010,06: 42-43。

[2]刘莉莉。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员工福利管理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07: 160-162。

[3]张芝华。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看80、90后员工管理[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10,10: 52-53。

浅析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在酒店管理中的应用(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和马克思的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

“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马斯洛认为,人是不断满足自己需求的动物,除了很短的时间,很少有人达到完全满足的状态。就在一个欲望得到满足之后,另一个欲望往往会迅速生起,这是贯穿人一生的特征。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的需求按其长处或长处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在马克思看来,要理解人的问题,就要从人的实践活动、生产和劳动实践中去分析人及其社会生活的本质,认为人的存在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的实践活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的东西,实际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此基础上,马克思科学地阐释了人是社会的主体,社会历史活动是人的对象化实践的结果,是人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历史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说,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人自身的发展。根据人类社会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不同,马克思提出了人的存在形式有三种:与自然经济形式相适应的“人的依赖性”形式,与市场经济形式相适应的“基于物质依赖性的人的独立性”形式,以及“基于个人的全面发展及其共同的社会生产能力作为其社会财富的自由个性”形式。

(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与马克思社会发展三阶段理论的比较分析

1.他们之间的相似之处

(1)两者都把人的生理需求作为最基本的需求。

马克思认为:“我们应当首先确定一切人类存在的第一前提,即一切历史的第一前提。这个前提是,人必须会生活,才能‘创造历史’。但是为了生活,你首先需要衣服,食物,住所和其他东西。因此,第一个历史活动就是生产满足这些需要的物质,也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同时,这也是人们仅仅为了生存(现在和几千年前一样)而必须每天每时进行的历史活动,即一切历史的一个基本条件。”任何人类历史的首要前提都是活生生的个体的存在。如果一个人没有生命,那么他就不存在,所以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是最基本的权利。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中,人的生理需求被放在首位,其次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是人的生命权和生存权的保障。当这两个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人们就会忽略或者把其他需求推到后面。

(2)两者都注重人的社会性。

人是社会的存在。作为一个人,他必须生活在社会中。社会集合每个人的力量,让个人完成靠自己力量无法完成的活动。社会和国家是人们相互活动和相互作用的产物。人是有意识的存在,人的意识主要表现在他有目的的活动中,他的活动是满足自己需要的活动。正因为人是有意识的,所以个人才会意识到社会的重要性,必须生活在社会中,才能作为社会人而存在。马克思指出:“人不同于其他一切动物,在于他的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而且人的需求是无止境的,人的智力的发展进步也是无止境的。马斯洛指出,当人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就开始有了归属、爱和尊重的需求。这两种需求的实现有赖于他人的接受和认可,这就要求人生活在一个社会中,包括家庭、单位、民族和国家。

(3)两者的最高需求层次——自我实现和人的全面发展——非常相似。

“以每个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态”是马克思主义者追求的最高和最终目标。人类在经历了“人的依赖”和“物的依赖”这两种形式后,生产力大大提高,社会财富大大丰富,人类开始步入社会。这时,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才能实现。恩格斯指出:“历来统治历史的客观异己力量,现在都在人们自己的控制之下。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完全自觉地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有从那时起,人们使其发挥作用的社会原因才能在主要方面和不断增加的程度上达到他们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的一次飞跃。”这和马斯洛对人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一样的。人的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和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得到满足后,自我实现的需求变得非常强烈。因此,人们的生产生活将围绕这种需求,进一步推动社会的不断发展,从而实现自由王国的实现——也就是社会的实现。那时,人的体力、智力、感受力、审美能力、创造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人也越来越进步和完善,人的全部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呈现出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景象。(4)两者都认为人的需求层次是由低到高发展的。

马克思认为:“第二个事实是,已经被满足的第一种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满足需要的工具引起了新的需要。”这里的新需求是超越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即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更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的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这就是著名的马斯洛需求阶梯结构,或者说金字塔结构。(5)两者都认为各种层次的需求同时并存,反对需求层次秩序的机械化。

马克思和马斯洛都认为,在更高层次的需求出现之前,人们并没有完全满足低层次的需求。但在低层次需求得到满足后,更高层次的需求在人的需求层次中占据主导和支配地位,低层次需求并没有消失,而是由原来的主导和支配地位变为从属地位。

同时,两人都反对机械地理解需求的等级顺序。马克思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历史是具体的。由于客观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制约,个体需求的发展必然会表现出差异性,需求顺序发生变化也就不足为奇了。同时,人的行为不仅受需求的影响,还受信仰、价值观和理想的支配。比如无产阶级以牺牲最基本的需求(包括生命)为代价追求全人类的解放。马斯洛还指出,要处理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他说:“到目前为止,我们所谈的似乎是一个固定的秩序,但实际上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死板。诚然,大多数人将这些基本需求视为基本遵循我们所指出的顺序,但也有许多例外。”他列举了7个例外案例,分析了等级秩序变化的原因,包括信仰、崇高的社会理想和社会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2.两者的区别

(1)他们从不同的角度研究需求。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研究人的需要。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观的出发点必须由三个要素构成,一是生产,二是需要,三是人的再生产。可见,马克思恩格斯是把需求作为社会历史的起点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关注和分析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物质生产活动的基础上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历史观的根本转变。

马斯洛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人的需求。他的需求理论是作为心理学理论史上的“第三种思潮”而存在的。他从研究人的行为动机和人的需求,即“本能”需求入手,旨在构建人的行为动力结构,探索人的需求发展的内在规律。因此,与马克思的需求理论相比,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更加微妙、具体和人性化。

(2)学习需求理论的方法也不同。

马克思对人的需求理论的研究是从人的角度切入的,即把人作为一个阶级、一个群体、一个社会的整体系统来看待。他首先考察了人类需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的发展过程,认为人类需求是随着人类生产力的不断提高而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需求导致生产,生产满足需求又导致新的需求,反过来推动生产向前发展。生产离不开需求。没有需求,生产就失去了目的和意义。随着生产的不断发展,人的需求会经历生存、享受、发展三个阶段。虽然这三种需求在每个社会都存在,但它们的主导地位都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由低向高转移。马斯洛的人的需求理论是从个体的角度来研究的。他认为,更广义的心理学应该是基于对自我实现的人的研究,也就是对一小群不断发展的人的研究。这些人是人类的典范。他们心智健全,能够充分发展和利用自己的才能、能力和潜力。他们有最基本的需求,但当他们充分享受这些需求时,又不断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马斯洛从人类需求的一般和普遍层面建立了他的需求理论。

(3)两种理论的阶级基础不同。

马克思的需求理论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一部分。他认为,人的价值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人的内在价值,即个人从社会中获取以满足自身需要的价值;另一方面是人的外在价值,即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人在承担责任,为社会做贡献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基本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