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化」秦汉以来古人是如何弥补的?

据考证,秦汉时期的人们痴迷于为少年补药,是将朱砂、水银、铅等矿物质燃烧后发生化学反应而得。当时最受富人欢迎的“滋补品”是紫晶、硫磺、雄黄、赭石、绿松石,被视为“五石之精”,又称“五石参”,俗称“五色药石”。这些“大补药”其实就是大毒药,大部分都不同程度地含有有毒物质。少量服用问题不大,有时还有益。但如果服用过多或长期服用,不仅起不到保健作用,反而会伤身体,导致死亡。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用保健品成为富人和文人的消费时尚。这一时期,这种以麦饭石为基本成分的“补品”最为流行。当时最高级、最流行的是“乌石散”,也叫“寒食散”。据东晋葛洪《抱朴子内篇》,寒食散由朱砂、雄黄、明矾、增青、磁石五味药制成。吴十三的效果是立竿见影的。服用后身体发热,但也有很强的毒副作用。服用后内心烦躁,如焚体。所以服用乌食散是严格的:必须是寒服、冷饮、寒食、寒卧,故名“寒食粉”。发药时,必须在脱下外衣,出门散步时戴一顶大帽子,所以又叫“走散”、“走药”。

中国人对滋补品的迷信在隋唐时期达到顶峰。这一时期炼丹术翻新,保健品种类繁多。有的用11月采集的猪牙、皂荚制成灰膏,做成一种叫“豆荚生牙”的保健药品。连大小便都是唐人用来炼补药的。有一种丹药叫“铅汞”,是用少男少女的大小便制成的。这些丹药在唐代俗称“大药”。而唐朝皇帝更迷信补药“多饵丸”。

宋元时期,以动物奶、动物血为代表的液体补品开始流行。这种保健品的消费趋势其实在唐末就出现了,当时叫“饮”,也就是现代的保健饮品。鹿血在真正的富人和贵族中很受欢迎。《清波杂志》记载:“士大夫谋纵欲,包括养巨鹿,每日刺其血,饮酒。”有的人甚至养了几百头鹿,可见宋元时期的人是迷信鹿血的保健功能的。

到了明代,有钱人的保健消费观念似乎退步了。汉唐时期流行的麦饭石固补又有了市场,炼丹之风再起。到了明代,有钱人以丹药为景,皇帝、大臣、宦官甚至普通官员都相当痴迷于烧炼之术,这在《明史》和《史明录》中都有记载。其实明清很多补药都是春药,历代皇帝常用的“大补”其实就是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