帛书《养生方》

养生是现代人非常重视的事情之一,但是你知道吗?养生的概念从先秦时期就有了,至今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养生观念经历了几个繁荣时期,魏晋南北朝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时期。

魏晋士人由于政治压力大,往往把自然界的万物放在一起讨论,导致玄言的兴起。同时,魏晋名士也沉溺于山水、万物回归自然,这影响了他们的饮食观念在魏晋时期得到了不同的转变。

人们也开始注重养生,连饮食都以素食为主,那么为什么在混乱的魏晋时期会出现如此奇妙的养生观念呢?

魏晋初期,佛教逐渐兴起,很多皇帝都成了佛教徒。

西晋时期,持续16年的“八王之乱”和持续6年的“永嘉之乱”,让全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战争造成的流离失所和心理痛苦需要心理安慰,这为佛教的传播和发展提供了契机。

南北朝时期佛教兴盛,出现了“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再加上北方地区少数民族的入侵和频繁的战争,大量北方士绅南迁,建立了风雨飘摇的南方政权。

社会混乱,政治黑暗,占据统治地位的儒学因为不能解决社会问题而逐渐被忽视,玄学趁机取而代之,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佛教和玄学的传播和发展对当时的饮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日益兴盛的佛教提倡不吃肉,不喝酒,提倡素食,避免五香饮食。

然而,这并不是一个硬性的要求。直到梁武帝颁布《端酒肉文》,规定僧人要依法吃酒吃肉,并要求祠堂祭祀中以面食为主,素食才开始成为汉传佛教必须遵守的戒律。

玄学的清谈与素食的清淡不谋而合,素食成为这一时期文人推崇的一餐。荤食的特点是使人肥胖狂躁,而素食使人瘦弱强壮,体现了远离江湖的淡泊之志,符合隐退尘世的士大夫的人生和价值取向。佛教的禁酒令和玄学之谈,让养生素食流行了一段时间。

以养生为目的的素食主义席卷了整个社会,从君主到官方士大夫,再到平民百姓,全民吃素之风兴起。即使是统治者及其家人,虽然四海富足,但仍然提倡素食。

据《梁书五帝记》记载,梁武帝的饮食不是肉类和鱼类,而是一些食物,如大豆。不仅如此,梁武帝还颁布了《断酒柔文》,这是佛教弟子的拿手好戏。权贵中,虽然不少挥金如土,但也不缺吃素的。高级官员鲁清正廉明,喜欢吃小麦、大米和蔬菜。

大部分避世隐士都以素食为乐,嵇康更是将老庄之道的饮食理论阐述得淋漓尽致——以味煎五脏六腑,以醅煮肠胃,以香腐骨髓。他提倡清淡饮食,少一些私欲,这有利于身体健康。

魏晋时期以素食为主,但并没有完全排斥荤食。在节日、宴会等特殊场合,鱼等肉类食品的地位尤为重要,但一般来说,鱼等肉类食品与米、麦、菜等素食相比,始终处于辅助和次要地位。

美男子潘安在《闲宅居》中提到“园中灌溉,供日用饭;羊和奶酪,埃夫拉的成本”,说明大部分人都提倡吃素。"

据《齐书·姚敏》记载,在魏晋时期,有小麦、豆类、谷子、水稻等粮食作物。

另外,当时佛教的素食制作非常考究。佛教虽然禁肉,但可以让素食原料丰富多彩。鸡肉、鸭肉、鱼肉等等可以用素食来模仿。味道清淡健康,物品生动清爽。

佛教素食由多种原料制成,包括果蔬、菌类食物、豆制品等,给人以酥、醇、软的感觉。当然,这些精致的素食,一般的僧人是不会经常吃的。和尚的菜多是青菜和粥,一般都是早上吃,午饭是米饭,晚饭是粥。和尚分头吃饭,每个人拿饭也分头吃。

魏晋玄学注重“精”与“神”的融合,实现了天人合一的意境,也形成了“以食为生”的风气。

“食”起初只是南方文人事业不成功,后来才转向自己的生活和享受。他们不满足于自己的才华,希望以自己超凡的精神境界和令人羡慕的生活来显示自己“与自然为一”的优越感。

当时著名的玄学家言和率先采用了《武十三》。他是东汉末年大将军何进的孙子,是吏部的高官。他喜欢带走吴十三。

乌石粉,又名寒食粉,由精制钟乳石、阳起石、磁铁矿、空心青石、原砂制成。乌石散起源于汉代,但很少有人服用,因为有死亡的危险。但魏晋南北朝时,言和服用乌石散,鼓吹其奇效——“既治病,又怡情”。他认为服用后,它的外表容光焕发,显示了它内在的精神活力。

据余嘉锡《学术随笔·寒食考证·魏晋南北朝人衣故事》记载,晋代约31人,魏7人,宋9人,齐3人,梁4人,陈1人,魏晋北周4人,隋2人。

嵇康也是以食养生的追随者。他主张呼吸呼吸,以食为养生,做到形神合一,表里合一。只有“滋养心灵”,才能达到“至高无上的幸福”。其实“以食为天”并不是食疗,而是为了延年益寿,以植物为原料,类似于现在的保健品。

但玄学后期,以食养生的思想走向了极端,追求长生不老或成仙。为了追求长生不老,乌石散的方子也变了。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养生方子》中记载的方子,其实是以黑嘴为主药。不仅药方剧毒,而且服用乌石散的人必须吃冷饭,不能穿厚衣服。从长远来看,他们的健康将令人担忧。

另外,服用乌石散也容易产生幻觉。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智勇双全,在燕魏争霸中击败对手,称霸华北,迁都平城,为后来北魏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可是到了晚年,这样的男主带着乌石三,他产生了“总有刁民要害我”的错觉,疑心与日俱增。他想给儿子拓跋绍的母亲何夫人自保,拓跋绍勾结守军将士和宦官,亲手杀了他的父亲。

玄学名家仕途不如意,玩世不恭,意气风发,但野心难显,所以选择定期服用乌石散,以表达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后来,取乌石三的崇高追求,渐渐变成了对长生不老的渴望。可能他们是想拿《谁的日子不好过》和那个时代比吧。

魏晋南北朝时期,嵇康的洒脱,广陵散的痛快淋漓,阮籍的放荡不羁,名士风流,作品令人叹为观止。但随着频繁的政权更迭,因为“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灾难,人们开始关注医疗保健。

但在魔变的卫生局,从素食到服食乌食三,追求羽化成仙,充满了时代的悲哀。正如狄更斯所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

参考资料:

齐敏药书

晋书

闲居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