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周刊|夏季节气养生八字:解暑养心健脾除湿。

俗话说“暑在三伏”,夏季暑热在三伏,也是一年中最热的阶段。酷暑分为三个阶段:“一个阶段是腐草为萤;二、静待土壤滋润消暑;下三次雨就行了。”夏季炎热,炎热的气候最容易伤津液,耗气,使人浮躁。此时阳热下降,水汽上升,所以在这个季节,感受湿邪的人比较多。所以夏季节气中医养生最重要的内容就是清热解暑,清心养心,健脾祛湿。

一、夏季常识

夏季节气,天气闷热潮湿,人体感觉闷热,但即使出汗也无法退烧,容易中暑。天气闷热出门,一定要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应尽量避免在阳光最强烈的时候进行户外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及时补充水分和盐分,并随身携带一些任丹、十滴水等消暑药物。

二、如何“养心”

夏天,气候炎热,天地之间太阳最旺盛。此时太阳反射在天空中,人体内发出太阳,气血活跃。中医认为“心主盛夏”,即人体五脏之一的心脏与夏季相对应,心应盛夏,夏则气平。①心神宜静:夏季炎热,容易烦躁焦虑。这个时候,心态平和是合适的。俗话说“心静自然凉”。为了避免不良刺激,可以用“暗念”来促进平静和放松。②心要清:所谓“清”,就是清心降火。可以选择一些常见的药食同源,如菊花、荷叶、金银花、麦冬、莲子、茯苓、百合、西瓜、冬瓜、苦瓜等。3养心:要生活规律,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容易焦虑不安,烦躁易怒,睡眠与情绪和免疫力密切相关。睡眠不足抵抗力差,容易感冒。每天要保证6-8小时的睡眠,中午睡觉,中午睡觉滋阴,中午睡觉降伏阳,睡觉“滋养”心脏。

第三,运动调养

在夏天,锻炼应该与活动相结合。天气凉爽的清晨和傍晚可以在户外打太极拳、游泳、慢跑、跳舞。运动量要适中。记住不要太累。避免在烈日或高温环境下运动。通过锻炼筋骨,使脉搏通畅,气血和谐,以适应夏天的生长。

第四,饮食调理

夏季暑热较重,极热会导致脾胃功能低下。同时,由于天气闷热,人们往往喜欢吃冷饮消暑,会诱发胃痛、腹泻等脾胃疾病。因此,暑热的饮食调理,既要清热解暑,又要健脾祛湿。但在清热解暑的同时,也不能暴饮暴食,受寒受凉,否则会伤脾湿,严重者会被阳虚寒邪所拘。

五、冬病夏治。

有些在冬季复发或加重的疾病,中医认为是潜伏在人体内的致病因素,遇到外感(尤其是寒冷)就会诱发,其致病因素(中医称为宿根)很难坚持。夏季节气是一年中最热的节气。此时可以利用体内阳气充沛的优势,在皮肤松弛的情况下,口服中药或选择穴位敷贴,对于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慢性呼吸道疾病、反复感冒、心脑血管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消化系统疾病等稳定期患者,可以冬病夏治。

推荐食谱:

绿豆南瓜汤

材料:绿豆30克,南瓜200克。

制作:南瓜去皮,洗净,切成小方块;绿豆用清水洗净;将绿豆放入锅中,加入适量的水,大火烧开,小火炖30分钟左右。绿豆开花时,放入南瓜丁,中火煮20分钟左右,至汤汁粘稠。

功效:清热解暑,益气生津,利湿。

适用人群:精神萎靡、食欲不振、口干舌燥、小便赤的人群。

罗汉果冬瓜排骨汤

原料:罗汉果三分之一、冬瓜400克、排骨500克、胡萝卜半根、桂圆6片、生姜2片、水8碗(3-4人)。

制作:排骨洗净切块,捞起,冲洗干净;冬瓜去皮,洗净,切块;胡萝卜去皮,切块;罗汉果洗净,略碎;龙眼肉洗净;清水烧开,放入所有食材,大火煮20分钟,转小火一个半小时,加盐调味。

功效: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脾开胃,润肠通便。

适用人群:暑热烦渴、咳嗽便秘、食欲不振、舌苔黄腻者。

专家介绍(主任医师)李(主治医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预防保健科)

(文字整理:潘佳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