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的四大素质是什么?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农业科学、医学科学、环境科学和其他相关科学技术的基础。生物学的研究经历了从现象到本质,从定性到定量的发展过程。如今,它在微观和宏观两个方向都发展得非常迅速,与信息技术和工程技术的结合越来越紧密,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
高中生物课程(以下简称本课程)是科学领域的重要学科课程之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相关课程的延续和拓展。其实质是展示生物学的基本内容,反映自然科学的本质。既能使学生获得基本的生物学知识,又能使学生了解生物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生物课程要求学生在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的过程中,积极参与学习,获取生物知识,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和创新实践能力。
对于《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2017版)》的解读,我们将从以下四个方面入手:
1.高中生物核心素养;
2.高中生物课程内容标准;
3.高中生物学业质量标准;
4.对高中生物课程实施与评价的建议。
本期带给老师们的是《高中生物新课程标准解读——高中生物核心素养》的课程节选。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教育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逐渐形成的正确的价值观念、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感。
1.生活理念
“生命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其关系或特征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人们经过论证后的看法,是能够理解或解释生物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维方法。学生应在更好地理解生物学概念的基础上形成生命概念,如结构和功能、进化和适应、稳态和平衡、物质和能量等。我们可以用生命的概念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统一性、独特性和复杂性,形成科学的自然观和世界观,并以此为指导探索生命活动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科学思维
“科学思维”是指尊重事实和证据,崇尚严谨务实的知识态度,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认识事物、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学生应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科学思维,如能够运用归纳与概括、演绎与推理、模型与建模、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探索和解释生命现象和规律,基于生物学事实和证据考察或论证生物学社会问题。
3.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是指在现实世界中发现生物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现象进行观察、提问、设计实验、实施计划以及交流和讨论结果的能力。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要逐步增强对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思想和方法,提高实践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愿意并善于团队合作,勇于创新。
4.社会责任
“社会责任”是指参与个人和社会事务的讨论,做出理性的解释和判断,基于生物学的理解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责任和能力。学生应能积极运用生物学知识和方法,关注社会问题,参与讨论并做出理性解释,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区分迷信和伪科学;结合当地资源开展科学实践,尝试解决现实生活问题;树立和践行“碧水青山是无价之宝”的理念,形成生态意识,参与环保实践;积极向他人宣传关爱生命的理念和知识,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中国的推动者和践行者。
生物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生物课程的过程中逐渐养成的。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实际问题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学生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体现。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应贯穿于教材编写、课堂教学和考试评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