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道的定义是什么?
茶道的定义
(1)茶道:戴蒙德认为,茶道是通过表达茶的主题而被赋予的一种人生方向或方法,也预示着人们在品茶过程中所践行的人文思想或处事哲学。
(2)茶道:吴觉农认为茶道是一种珍贵而高贵的饮品,因为茶是一种精神享受,是一种艺术,或者说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手段。
(3)茶道:庄万方先生认为,茶道是一种通过饮茶对人进行礼仪道德教育的仪式。
(4)茶道:周作人认为,茶道的意义,用普通的话来说,可以称为从百忙之中抽出一点时间,在不完整的现实中享受一点美好与和谐,在一瞬间体验到永远。
(5)茶道:刘认为茶道是指品茶的方法和意境。
(6)茶道:日本谷川三际认为茶道是一种以身体动作为媒介表演的艺术。它包括四个因素:艺术因素、社会因素、礼仪因素和实践因素。
(7)茶道:日本人久松真一认为,茶道文化是以茶为契机的综合文化体系,具有全面性、统一性和包容性。其中有艺术、道德、哲学、宗教、文化。
(8)茶道:日本鸠摩罗王认为茶道是室内艺术,艺术能力是人文文化特有的艺术群体,通过对人体的陶冶,达到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目的。
茶道:峨眉茶道认为茶道是一个集天、地、山水、人文思想于一体的空间概念。茶的结果,形成了一种生活节奏,这种生活节奏具有以形式为基础学习的特点,不需要别人技巧或技法的特殊表现。是一种思想上的思考和感悟。
(10)茶道:日本茶道认为,茶道要求人们在茶馆喝茶的过程中,通过静寂来反省自己,相互交流,在静寂中摆脱内心的污垢和相互的厌倦,从而达到和谐与尊重的目的。
(11)茶道:中国大多数茶人认为茶道是一种以茶为媒的生活礼仪,是一种修身养性的方式。通过选茶、选水、选器皿、选环境、选人、泡茶、品茶、喝茶、谈茶,用于增进友谊、陶冶身心、互相学习礼仪。达到品茶中禅定、静心、禅定、欲的哲学空间。
中国茶道的历史
茶道是一门以修习和悟道为目的的饮茶艺术,是饮茶与饮茶的统一。茶道包括茶道、茶道、茶境、修养四个要素。所谓茶艺,是指备器、择水、取火、候汤、学茶的一整套技艺;所谓茶道,是指茶事活动中的礼仪和规矩;所谓茶境,指的是茶事活动的场所、环境和所谓的修养,指的是通过茶事活动对自然的修养和启迪。
道作为中国哲学的最高范畴,泛指宇宙的规律,终极真理,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万物的本质或本源。道包括儒、道、佛以及不同的流派。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儒道互补”,【隋唐】衰落为“三教合一”。一般的文人士大夫,往往修行儒释道。就连道士和佛教徒也常常绕开儒释道。禅宗中传播最广、最具中国特色的流派,吸收了老子、庄子、孔孟的一些思想,宋元[明清]时期佛教的一大特点是儒道三教合一;宋明理学既接受道教,又接受佛教,有“朱子道学,陆子禅学”之说。金元时期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极力倡导“三教合一”。他的诗说:“儒佛相通,三教历来一祖”,“佛道历来一家,两种相并无分别”。
茶道里都做些什么?可以是儒、道、道、禅、佛之道,因人而异。一般来说,茶道修行的方式是综合各家之道。总而言之,修道的理想追求是养生、愉悦、修炼、开悟。是修道的理想结果,是茶道的终极追求,是人生的最高境界。证明道是天人合一,即心即道,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极清中庸,无为而无不为。
考察中国的饮茶历史,可以看到,饮茶方式有煮、炒、点、泡四种,茶艺是通过炒、点、泡茶形成的。就茶艺而言,中国茶道先后产生了炒茶道、点茶道、泡茶三种形式。
茶艺是茶道的基础,茶道的形成必然是在饮茶普及、茶艺完善之后【唐代】以前虽有饮茶,但并不普遍。【东晋】茶艺虽有雏形(见杜预《赋》),但远非完美。晋宋达到唐朝的顶峰,是中国茶道的孕育期。
中唐以后,中国人喝茶几乎成了一种习俗,形成了“饮如家”、“起于中,流于塞外”。唐代苏宗、戴宗时期,陆羽撰写了茶经,奠定了中国茶道的基础。经过皎然、常等人的实践、打磨和完善,形成了“煎茶道”。北宋时期,蔡襄写了《茶经》,惠宗写了《大观茶论》,形成了“茶道”。明中叶,张远撰写《茶记》,许次纾撰写《茶书》,标志着“制茶之路”的诞生。
中国古代没有关于茶道的专著,关于茶道的内容散见于各种茶书和茶诗茶画中。以下是笔者从古代茶书和茶诗中找到的中国茶道形成和发展的脉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