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中国武术的最高境界。

武术的真谛首先是强身健体,其次才是实战。

武术的价值分为四个层次,即初级阶段的“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价值;中级阶段“强身健体、健身防身”的价值;“寿、智、德”在高级阶段的价值;超阶段“修儒修道佛”的价值。

初级阶段:“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价值有人认为武术就是“杀人”。这种观点不能说没有道理,因为实战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特征之一。当今中国武术界,人才辈出,手劲十足,中国武术在全世界的影响力与日俱增。但“从阴到阳,从柔到刚”才真正体现了中国武术的双向价值。武术既是“杀技”,也是“活技”。所谓“活技”,就是武术具有“预防、诊断、治疗疾病”的价值。事实上,真正的武术高手往往精通医术:一是能预防和治疗自己的伤病;第二,也可以帮助别人,做好事。进一步说,武术修炼本身应该具有“防病、诊断、治病”三大价值

中级阶段:“强身健体,防身”的价值中国武术具有明显的强身健体,强身健体,防身的价值,这一点已为世人所公认。毫无疑问,实战总是离不开强健的体魄。很多习武之人曾经体弱多病,但经过努力,身体一天天强壮起来。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原因是人体在练武时处于身心功能相对高级的状态,气血通畅,精神旺盛,自然神清气爽,没有疾病。从某种意义上说,判断一个人的武术基本功有一个简单的方法,那就是看他是否健康。如果没有冯面黄肌瘦,稍加锻炼就气喘吁吁,要说他武功超群,技艺超群是不可想象的。学武术的人必须精通养生之道,在工作内外都认真遵守,绝不违拗;否则理论和功法可能会有偏差,重耗不重要了,团圆不团圆。反而把学武变成了身败名裂,真的与学武之初背道而驰。

高级阶段:“寿、智、德”的价值从古至今都难以确定。如果你局限于少林、武当、峨眉、青城等门派之间的纷争,那就注定很难了解你的真实境界。天下武功一家。一言以蔽之,泰拳、柔道、截拳道、跆拳道、空手道和自由搏击与中国武术没有本质区别。要求同存异,追求武术的最高境界。

一个真正懂得武术真谛的老前辈,一定能把武术保持到非常高的年纪。不仅如此,真正的武术训练也有明显的长寿效果。据我所知,一些老前辈的秘诀之一就是在打拳的时候采取体感呼吸和毛孔呼吸。这样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实战中能量损耗的问题,效果自然非同一般。很多老前辈已经不行了,体力和武功都不是一般年轻人能比的。少数窥道之人能活到百岁,每天帮助世人治病,同时照顾自己,才是真正的长寿效应。

武术具有明显的教育价值。古往今来,高水平的习武者多为文武双全的人物。真功德靠苦练,玄妙靠深思。没有高度的觉悟,很难达到崇高的境界。武术的修炼是全方位立体的,心性的修炼也是必不可少的。练武熟练后,脑中血液异常通畅,思维敏捷,犹如一股清泉。在这种情况下,武术家发挥智慧是很自然的。况且武功只是手段,生存才是目的。所谓“努力一点,对男人宽容一点”很有道理。不懂做人的道理,练武术有什么用?况且,所有的大师都很有创新精神,能在借鉴他人的基础上创造出一套东西。至于一个目不识丁的武夫,虽然遍地都是,但终究不是正道。所以武术学习者一定要注意智慧的高低,并把它作为衡量自己境界的标准之一。很多人从一开始就忽略了武术的智力价值,甚至终身忽略,造成了“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悲剧。

武术研究具有突出的道德价值。学武术的人首先要学会做人,尤其是中国武术,讲究道德。我不是弱者,我很受尊敬。功夫达到了上位,精神修炼是常人难以达到的。“道德”有两种:一种是社会道德,主要解决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一个是自然道德,主要解决人与宇宙的关系。大多数人倾向于将“道德”局限于社会道德的范畴,而忽略了更高层次的自然道德。武林高手的心态可以用四个要点来概括(至阴、至阳、至柔、至刚),也可以用“三不准”(不伤害自然、不违法乱纪、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在这一点上,我确实对世间万物充满了慈悲心:“没有怜悯”就叫“善良”,行善助人不需要任何理由和借口;“同体慈悲”叫“悲”,别人有丝毫痛苦,自己也有同感。这种德,这种心,只有武术修养高的人才能做到,应该成为广大武术爱好者的榜样。

超阶段:“修儒修道佛”的价值本质上,中国武术与儒道佛有很多相通之处。儒家强调“正直、真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也强调“人心唯危,道心唯危;唯精华独尊,任其目瞪口呆。”道家强调“虚无生自然,自然生气,气分阴阳,阴阳为天地,天地生万物”,也强调“吞齿生津,炼津液,炼气,炼灵,炼气,归空,归空,合道,合境界”。佛教徒强调“到了境界就成佛,佛教育众生”,主张“要有意识地去感受他,教育自己”。武术训练到一定程度,必然会涉及到以上内容。原因很简单。真正的武术学习,必须妥善处理好形与神、生命、社会与道德、个人与宇宙的关系,很多儒道佛有着极其丰富实践经验的前辈对此深有体会。

说到缘分,武侠和儒家是完全相通的。儒家特别强调养气,俗话说“我善养我的气节。”马立涛先生内功深厚,气功修炼是儒家鸡夫真传。马劳生前武功高超,屡用老击少。武林尊称他为“坦克”。根据马劳的经验,内功修炼的深浅直接决定了武功的高低。和尚不避道,和尚不避道。武术与道教和佛教也有密切关系。从武术的角度来说,道教和佛教的境界主要是内功修炼,正好可以弥补一般武术的不足。武林中有句名言:“初学三年,可以打遍天下;再学三年,寸步难行。“无心传道者,必被佛所抱。只有虚心研究儒道佛,才能从中汲取极其有益的养分,用于武术研究。当然,我不提倡学武术的人信教。在学习儒释道的武术经验的过程中,一定要保持清醒的头脑,用批判的眼光去识别精华和糟粕。学武和读书差不多。你必须进进出出。否则,你只能成为一个“武痴”和“书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