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耀东的主要事迹
李老早年毕业于南京大学生物物理专业。良好的高等教育让他明白了做人的根本,所学专业与环保相关,为他日后投身环保、公益事业、无私奉献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李老于1974结缘环保,1979江苏省环保局成立时调入省局。长期的环保工作让他意识到,做环保不仅能拿一份工资养家糊口,还能积德行善。往小里说,是保护当代人的生存环境;大的方面来说,是保护地球,拯救人类,功德无量。退休后,拿着退休工资,他把社区环保作为公益事业,越做越红火,成为远近闻名的环保专家。
退休后,他选择莫愁新寓和李玉兰两个社区,从给市民上环保课、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开始,帮助社区创建市级绿色社区、省级绿色社区、低碳社区。他越努力,就越有活力。2006年至2008年承担了“环保进社区,展现社区新面貌”项目,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项目”。2009年,他花了5个月时间编写的《公民环境教育读本》一书被教育部评为“全国社区教育特色课程”。2010项目“发挥社区环保协会作用提高居民环境质量的实践研究”是江苏省成人教育研究项目的子项目之一,完成了项目的研究报告并申报了成果奖。莫愁湖是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典园林,被称为“江南第一湖”。2007年5月,中国太湖爆发蓝藻,李老敏锐地意识到,由于湖泊污染,保护名湖迫在眉睫。在他的倡议下,江苏第一个社区环保组织莫愁湖生态环境保护协会于当年7月成立,他被推选为主席。江苏省环保厅施振华厅长也在全省环保工作会议上将此事列为“2007年江苏环保两大亮点之一”。江苏、南京等地十余家媒体相继报道,《中国环境报》也做了“街道、专家、湖泊、环保”专题报道,在全国产生较大影响。
在他的指导下,从2007年到2011,他完成了5个莫愁湖环境保护研究项目,对莫愁湖的水质、沉积物、植物、土壤、鸟类、大气、污染源进行了系统的调查。每次调查除了提供详细的调查报告外,还提供了《莫愁湖地区植物区系名录》、《莫愁湖地区植物区系图册》、《莫愁湖地区鸟类名录》、《莫愁湖地区鸟类图册》等有价值的科研成果。2011 4月11,新华日报报道:“南京热心市民跟进调查,莫愁湖有全生态图。”说的是在他的指导下,环保协会的课题组对莫愁湖的生态进行了系统的调查。
每个项目结束后,李老代表课题组将这些成果无偿捐赠给莫愁湖公园管理处,为公园的生态改善和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2011大气调查结束后,他带领课题组向南京青奥会组委会提交了《环保演讲稿》,为青奥会创造更好的城市接待环境建言献策。
因为是一项成绩突出的公益活动,所以“莫愁湖公园生态考察”这一课题被共青团江苏省委、江苏省志愿者协会授予“2011年度江苏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刚刚被南京市文明委评为“2011优秀志愿者”,被推荐为“2011中国及全省百佳优秀志愿者”候选人。
好事多磨。2010第25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获国家项目“莫愁湖土壤及植物污染调查”二等奖。在2011第26届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莫愁湖公园鸟类调查”项目获得全国一等奖。1.倡导低碳,践行绿色消费。
2009年底,联合国气候峰会后,“低碳”一词在短短一个月内成为全球十大流行语之一。作为一名老环保工作者,李老马上意识到这又是一次新一轮环保宣传的机会。他迅速行动,收集相关资料,编写了《环保新理念:低碳就在身边》的演讲稿并做成PPT,在滨湖街道8个社区试行,随后推广到建邺区等5个城区的街道、中小学举办低碳知识讲座。2010南京市第22届科普周期间,应市关工委邀请,在南京科学馆举办全市低碳学术报告会,谈了四个问题:1。什么是低碳低碳生活;第二,我们为什么需要低碳?第三,人们如何实现低碳;第四,介绍一下自己半个世纪以来的一些低碳实践。
李老从来不讲究温饱,要求极低;反而对工作和科研要求极高。这也是他为自己制定的行动计划:社会资源消耗最小化,服务最大化。2009年2月22日,65438,《新华日报》头版是这样描述“巷子里的环保大使”的:“这真是一个不合时宜的老人:年纪越大,戴着一顶旧运动帽,浑身是毛,身上挂着一件呢子大衣,很不合适;裤子和衣服都被年轻一代淘汰了,拿起来穿用了20多年。有一年冬天,就这身行头。”说到个人低碳生活方式,大家都很惊叹:1964,他大学毕业的时候买了块表,戴了近30年。直到修表的宣布修不了了,他才“下岗”;一次胃出血入院,医生要求卧床养病,但每天晚上听到马桶水箱漏水的声音,他总是挣扎着扶着墙,迈着小碎步把浮球放进水箱。还有一次在工厂食堂,一个馒头掉到了地上。他不顾大家的反对,迅速拿起馒头,剥开吃了起来。在座的一位哈尔滨同志感慨地说:“难怪你们江苏经济搞得好,你们省的干部就是不好过……”。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发生在李老身上。他不仅自己做到了,还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去影响身边的人。当他发现食堂的年轻人浪费太多食物时,他做了两个低碳广告牌挂在食堂墙上,明显减少了食物的浪费,连每天收泔水的师傅都有意见。
2.建立南京首个“青少年低碳教育科学馆”。
在大力倡导低碳生活、举办各种形式的低碳知识讲座的同时,作为街道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老更关心辖区青少年的低碳教育。他大胆设想建立青少年低碳教育科普馆,得到了市、区工委和滨湖街道领导的大力支持。街道让出了70㎡的场地用于场地建设,南京市中小学生科技活动基金会提供了6万元资助,分三年拨付。2010、2011低碳教育科普馆一期、二期竣工,2011夏季正式对外开放。各方反应良好,领导充分肯定。2012三期项目也在筹备中。
低碳馆是新生事物,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杭州唯一的低碳馆,投资4亿,还没开馆。而且6万到4亿根本不可能参考。所以,李老这两年想建低碳馆确实很难:他想用最低6万元的投入,让学生走进低碳馆时的疑惑,比如“什么是低碳,为什么低碳,怎样低碳”,可以在参观低碳馆后一一解答。因此,他不得不绞尽脑汁,希望自己不能把一分钱掰成八块来试图满足上述要求。在这方面,李老提出建设低碳馆是大胆的;低碳馆建设历时两年,初见成效。李老是先锋。难怪来学习取经的人都对他竖起大拇指。虽然方法“简陋”,设备简陋,但达到了低碳教育的目的,效果和投入几十万甚至上百万差不多。
3.创建低碳社区
李玉兰社区是李老创建环保公益事业的“大本营”和“根据地”。在他的长期倡导和宣传下,那里的居民环保意识很强。2006年,他们成功创建了“市级绿色社区”,2008年创建了“省级绿色社区”,具备了创建低碳社区的基本条件。因此,李老决定帮助李玉兰创建全省第一个低碳社区。与前两次活动不同的是,“绿色社区”有相应的标准,而“低碳社区”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创建“低碳社区”,首先要制定“低碳社区标准”,这又是一个难啃的硬骨头。项目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2011进行准备和基线调查,2012进行标准制定,2013进行创建。目前筹备工作已经完成,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团队和队伍,进行了一系列的基础调研。2011 6月1日,项目举行了隆重的启动仪式。如果顺利的话,这又是一个敢为天下先的东西,至少属于江苏省第一个低碳社区。像青少年低碳教育科普馆一样,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李老善于捕捉时代信息。因为这些信息具有明显的前瞻性,能够反映社会发展方向、社会价值观和时代精神,所以是准确的,能够对社会产生广泛的影响。
1,青少年环境教育的领军人物
上世纪80年代,中央提出“环保要从娃娃抓起”。认识到这一点是一个方向,李老积极投身于青少年环境教育,深入中小学、幼儿园为孩子们讲环保。他把青少年环境教育作为一项公益事业,30年来在自愿的基础上给青少年讲课。1997新华社记者胡洁把他作为青少年环境教育的典型,对他进行了11次采访,最后制作了一个25分钟的短片,发给国际环保大会播放。长期的青少年环境教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的《加强青少年校外环境教育的研究与探讨》获2007年论文《全国青少年校外教育研究》二等奖。
李老得到了建邺区市关工委的认可,推荐他担任滨湖街道关工委常务副主任。这个身份为他开展青少年环境教育活动搭建了更加坚实和广阔的平台。他组建了一支主要面向少年儿童的“环保小卫士”志愿者队伍,配合协会开展环保科技实践活动和环保宣传。很多学生家长,甚至是外地人,多次找协会接洽,要求安排孩子参加“环保小卫士”开展的活动。2010年鸟类调查有8名留学生,今年大气调查有6名留学生,本次生物多样性保护活动有7名留学生加入。中外学生联合考察为科技实践注入了活力,赋予了新的色彩。
“环保小卫士”志愿者团队被青工委、环保部、团市委联合授予“2009年江苏省优秀红领巾环保社团”。李老还被评为“2009年江苏省优秀辅导员”。青少年环境教育和环保科技实践活动早已是滨湖街道和建邺区关工委的品牌。作为专家带头人,获“2005-2007年度建邺区先进个人”、“2007-2009年度南京市先进个人”、“2007-2011年度江苏省先进个人”。
2.中国“小环保”公益事业的引领者。
李老在全省从事环保工作已有24年。他把这理解为“大环保”,把全国几十万个社区的环保工作理解为“小环保”。在他看来,这是中国环境保护的两翼,缺一不可。早在上世纪90年代,李老就意识到中国的“小环保”已经起步,但离气候的形成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他是多么想参与其中,但他当时学的是江苏省志和环保志专业,脱不开身。2003年该书57万字手稿出版后,他就迫不及待地一头扎进了9年的社区。2009年,他的论文《社区环保实践与研究》在第五届中国生态健康论坛上发表。李老能代表社区级环保组织出席全国生态健康论坛,与一批生态环保专家共同探讨国家环保计划,体现了他的工作反映了社会发展的方向和时代精神。
2007年,李老发起成立莫愁湖生态环境保护协会。协会成立初期,在南京形成了媒体报道“飓风”;《中国环境报》记者张军在网上得知协会成立的消息后,立即电话采访了李老。35分钟后,他还意犹未尽,于是决定专程来南京。整个面试持续了两天。后来,她在《中国环境报》做了“街道、专家、湖泊与环境保护”的专题报道。一个小小的社区环保组织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各方面的关注?记者张军在她的报道中给出了答案:在社区成立环保组织是大势所趋;退休专家参与社区环保,也是大势所趋;重视城市湖泊和名湖的保护也是大势所趋。综上所述,它是一个小小的社区环保组织,却引领着社区环保的社会发展潮流,起着示范和引领作用。
3、环保热点问题。
在关注低碳问题的同时,2009年,李老还将部分精力投入到湿地生态和生物多样性这两个战略性环境问题上。在“丹顶鹤与盐城湿地保护”、“南京七桥翁湿地植物物种调查”、“野生动物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大型广场公益活动中,充分运用了舆论监督的力量,强化了民众的环保意识,促进了政府的政策导向,成为协会近两年工作的亮点。此外,李老于10月初赴韩国学习交流,201165438+,与韩国光州环境体育中心达成民间环保交流合作意向,将小莫愁环保协会推向国际舞台。
李老一直非常重视网络媒体的作用。2010二月协会换届之际,莫愁环保网开通。莫愁。com运行一年来,网民普遍认为它能客观反映民情民意。李老还敢监督污染事故,社会影响很大!
李老和他领导的莫愁环保会在居民中的威望逐年提高,他的感人事迹在建邺区和南京广为流传。因为社会公益活动太复杂,他要没日没夜的努力,没有报酬,但他乐在其中。为了编著《公民环境教育读本》,他经常苦干到凌晨两三点,这一干就是五个月,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事后连李老自己都纳闷,当时的大魔术是哪里来的,简直支撑着他在国家鉴定前完成了这本教材的编写。
巨大的努力和牺牲也让李老获得了丰厚的回报:掌声和各种荣誉像雪片一样飞向他。仅2010一年就获得16个奖项,收到51次媒体报道。2011年获得22个奖项,被媒体报道34次。因为李老的事迹突出,2011年被农工党中央评选为“党员中的农工先进事迹宣讲团”,他准备在2011年8月到全国各地巡回宣讲。后来因故延期,但他的先进故事材料《不要鞭笞自己——记党员中的农工李耀东的多彩人生》已发表在《江苏农工苏迅》上(第3期,2011)。2009年8月,江苏省教育台和江苏省环保厅联合采访报道了李老的先进事迹,题为《环保傻逼李耀东》。10分钟的电视节目,让他的环保精神感染了更多江苏人。同年,《中国环境报》在人民版以《让环保融入生活——记江苏莫愁湖环保协会理事长李耀东》为题做了长篇报道。文章最后,记者在采访笔记中使用了“攀登人生珠峰”的副标题,这也是对李老人生境界的最好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