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疗法的原理及其在危机干预中的应用。心理危机干预主要运用三种技巧。

一、舞蹈心理治疗的概念在我国历史上,舞蹈治疗的思想早有记载。如《吕氏春秋》写道:“昔康家初,阴滞积,水道壅塞,原不得。民气阔滞,筋骨不能缩,传为舞。”在这里,创作舞蹈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解决人的情绪压抑和肌肉不适。这种萌芽的原始养生引导疗法,是中国古代在灾后用舞蹈作为引导干预手段来调节人们身心的最早记载之一。

现代舞疗法是艺术疗法的一个分支,起源于美国。它也被称为舞蹈/运动疗法(缩写为DMT),或简称为“舞蹈疗法”。美国舞蹈治疗协会(ADTA)将其定义为“一种利用舞蹈或运动过程来促进个体情感、身体、认知和社会整合的心理疗法”。舞蹈疗法真正开始帮助人的心理成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美国官兵在战后回归日常生活时都存在适应问题。离开军旅生活后,战争中生与死的刺激所造成的后遗症继续困扰着他们,严重影响着他们的日常生活。对于这群老兵,美国尝试了各种方法帮助他们重建新生活,包括心理分析和咨询,但效果不佳;因此,一些临床心理学家开始尝试新的医学方法,将医学关注的焦点转移到社会关怀和人际关系上。干预措施,包括舞蹈疗法,在战争创伤的康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舞蹈心理治疗利用人类的表情和动作,帮助个体建立整体意识和正常的行为和操作功能。舞蹈治疗作为医学、心理学和艺术交叉的产物,弥补了传统谈话心理治疗的不足。

在舞蹈疗法的广阔领域中有两个主要方向:

一种倾向于艺术本质论,认为舞蹈艺术活动本身具有治疗功能。通过艺术创作的过程,可以缓解情感冲突,提高当事人对事物的洞察力,有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或者达到情感净化的效果。舞蹈方面,伴随音乐节奏的各种动作,如举手、抬脚、跳跃、旋转等,刺激人的动觉、平衡感、听觉等感受器,由此产生的神经冲动在大脑中得到反映,产生相应的运动知觉。特别是当人体的节奏真正与音乐和动作形式相一致时,它带给人的不仅仅是精神上的美,还有肉体上的愉悦,这是灵与肉的结合。当两者融为一体,人的心理活动集中于感受这种情绪时,想象力就展开了;音乐与节奏的和谐可以充分宣泄人的情绪,极大地满足人的精神,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研究人员认为,这种状态的生理基础是,由于情绪活动与内分泌活动有关,当机体情绪激动或做肌肉运动时,可以反射性地引起肾上腺髓质的分泌,提高整个机体的活动能力;另一方面,当机体受到积极刺激的持续作用时,相应的神经中枢会形成优势兴奋中枢,使积极情绪活动的能量在积累中不断增强,从而调节身心进入良好的情绪状态。

据介绍,汶川地震后,包括舞蹈演员在内的演艺人员纷纷奔赴灾区,丰富灾民的文化生活,对安抚震后心理余震起到了积极作用,即发挥了艺术本身抚慰人们精神的作用。

另一个取向是心理学领域带有精神分析概念的舞蹈治疗模式。舞蹈心理治疗的这种模式有两个基本概念:第一,身心之间有一种互动,肢体动作可以反映人格特征。第二,以肢体动作作为交流和变化的“媒介”,即兴的、创造性的舞蹈会投射出不同的心理状态,具有心理分析和治疗的价值。其特点是:舞蹈本身不是目的,也不是为了艺术表现和交流,只是将即兴舞蹈作为一种非语言的交流媒介,旨在以此为出发点,配合当事人对自己的创作进行一些联想和解读,表达与危机事件相关的各种情绪,解开心结,对个体维持内心世界和外部世界的平衡关系有很大帮助。

本文所讨论的舞蹈治疗在灾后危机中的介入是基于舞蹈治疗的第二个取向。具体来说就是舞蹈治疗的这种取向,舞蹈不再以表演为目的,而是以真实的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打开相互交流和分享的渠道。跳舞是可以治疗的,因为所有的生命功能都有行动,包括思想,人只有死了才会停止行动。身体会记忆各种生活经历,人的心理活动可以通过动作触发记忆,人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表情传达。比如,开心的时候在跳舞,动作一般是开放的;难过的时候,你掩面弯腰,动作收缩;感情激烈的时候,总想脱单跳;当你抑郁的时候,你通常会停滞不前,情绪低落。正所谓“情动于中,形于外”,“观于形,知于情”。

在舞蹈心理治疗中,当事人心中的焦虑、悲伤、愤怒等情绪可以通过肢体动作的表达得到安全的释放。还可以通过分析当事人的动作节奏形象,以“动作* * *情绪”的方式进行交流,让人觉得隐藏在动作中的一些不可言说的情绪得到了理解。再者,通过调整身体动作,扩大动作和行为类别的词汇,用新的积极动作取代旧的消极动作,人对自己的感觉就会发生变化。在舞蹈治疗中,当事人可以通过舞蹈动作中的表达和创造活动,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体验到对自己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从而达到调节情绪、治疗心理创伤的目的。

二、舞蹈心理治疗的理论基础。

现代舞的概念使人们重新认识动作和舞蹈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伊莎多拉?邓肯(伊莎多拉·邓肯,1878-1927)提倡回归自然的不受限制的“心灵之舞”。舞者不必像芭蕾舞那样做各种高难度、近乎特技的表演,只要“追求一种心灵的源泉,并将其注入身体的各个部位,使之充满活跃的精神。这个中心驱动力就是头脑。她反对违背人体本性的舞蹈形式,反对程式化、技巧化的风格,摒弃芭蕾舞鞋的束缚,强调舞蹈词汇的自发性、率真性和个性化表达,强调身体的个人体验和心理感受的自然表达。现代舞极力提倡用舞蹈来表达感情和内心世界,这促成了20世纪中期舞蹈心理治疗的发展。

20世纪初,拉班提出了人体运动学理论,为舞蹈心理治疗做出了巨大贡献。舞蹈疗法也受到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卡尔?卡尔荣格的精神分析,卡尔?卡尔·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及群体动力学理论的影响。此外,舞蹈疗法还深受东方文化中身心合一、形神交融的哲学影响。特别注重身心的和谐与治疗,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达到身心行为的平衡与统一。

脑科学研究中的两半球功能划分理论,进一步从生理学基础的角度为舞蹈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并解释了舞蹈治疗在心理创伤干预中的特殊作用。具体来说,由于人类大脑两个半球在理性和情感方面的分工不同,“言语疗法”在处理不同流派的心理治疗中由于错误的认知或思维而引起的心理问题时,都有很好的效果;但在处理以情绪困扰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问题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情绪障碍、创伤经历等。更有心理学家形象地说:“一个人不可能用左半球的钥匙打开右半球的锁”。但舞蹈疗法在解决患者寻求治疗的情绪问题上有优势。通过发挥舞蹈节奏在情绪表达和宣泄方面的作用,可以促进危机过后心理受到创伤的人的功能恢复。情绪障碍、自闭症、创伤、失落或失落方面的一些研究成果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正因为如此,当初在台湾省“9?“21”地震后,包括舞蹈治疗在内的艺术治疗干预发挥了独特的作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可供中国大陆的心理医生借鉴。

第三,舞蹈疗法在灾后心理团体干预中的不同层次和特点

1.支持性舞蹈疗法

支持性舞蹈疗法也可以被称为调节或咨询。虽然这是危机干预中最浅的层次,但却是应用最广的。在这个层面上,一般来说,目标是通过群体中各种支持性的身心调理活动来实现的,而不是通过深入的心理内省分析来实现的。灾难发生后,支持舞蹈和调理活动可以为人们提供积极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从而加强人们的健康行为。对语言的内省、思考和心理分析的运用只占整个过程的一小部分,而侧重于对现实生活和可观察行为的体验。活动的目标是加强灾后正常的心理应对方式,促进正确的行为控制能力,支持健康的情绪和思想,打破因灾难的破坏而造成的社会隔离,提供现实社会的安全感和信息刺激,使当事人处于集体动机的影响下,对紧张焦虑的当事人起到抚慰作用。

体验式舞蹈治疗是有结构、有计划的,需要为来访者提供情感支持,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从而对缓解焦虑起到积极作用。在活动过程中,要在良好的氛围中,结合形体舞蹈交流,给当事人提供支持、安慰、隐性的引导和建议。

灾难发生后,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的人――从那些自我人格基本完整、只是在压力下暂时出现心理障碍的正常人,到精神破碎、严重倒退或产生幻觉的人、急慢性精神病人,或严重恐惧焦虑的病人,都可以受益于这种程度的舞蹈疗法。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层面上,并不是特别鼓励当事人去做内省式的对灾难深层经验的挖掘。相反,如果有人在群里因为一些触动而情绪失控,或者自动做出深度自我暴露,则需要群主及时做好心理安慰和“收敛着装”,在群聚结束后再进行个别深度处理。一方面可以让受到严重创伤的心灵得到接纳和关爱,在群体中得到应有的保护;另一方面,可以使支持性心理团体辅导仍然面向大多数人,按计划进行。

2.内省舞蹈疗法

这种程度的治疗比支持性治疗更深入。在这个层次的治疗过程中,除了舞蹈活动,还有治疗师和当事人之间的语言交流,语言交流越来越成为重要的一部分。在治疗的过程中,舞蹈活动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情绪和想法来安排的,也成为了舞后语言讨论的主题。强调暴露个人思想、情绪和人际反应的问题。治疗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对现实的体验和治疗师与当事人之间的人际反应过程。在这一级别的治疗中,当事人的心理防御机制和异常的人际行为可能受到挑战,治疗的目的是建立和促进正确的行为模式。

因此,在这一级别的舞蹈治疗活动的操作中,通常采用分组设计,每组人数为10-12,以保证组长对每个成员都有足够的重视。要帮助团体成员理解灾后感受,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促进不良行为的改变。在这个层面的处理中,潜意识的矛盾仍然没有被深入挖掘,但相对于之前的支持层面,更要求当事人注重自我暴露,面对灾难带来的心理冲击,要主动,有能力通过自省来理解自己的行为。内省舞蹈疗法重在帮助当事人在灾后重新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和行为模式,学习新的人际态度和责任。

3.精神分析的舞蹈疗法

这是最深层的舞蹈心理治疗,主要目标是针对深层潜意识活动。在这个层面上,舞蹈治疗活动被用来发现、释放和解决对个人人格发展产生负面影响的潜意识矛盾。在这一级别的治疗中,舞蹈治疗活动常常被用来引发联想,这种联想不仅限于灾难发生前后的事情,还可能包括与现在或过去许多重要经历相关的情绪。当事人的潜意识内容被用来重建新的心理防御机制,加深自我认识,促进自我调节能力,进而达到重塑人格的目的。

这个层次和内省层次疗法的区别在于当事人要求的内省程度和质量不同,相对集中在过去的经历上。目的是唤起对关键和潜意识矛盾的认识,通过对自省中最深处的恐惧和矛盾的认识,促进人格的转化。通常,心理分析疗法被治疗师用来干预心身疾病、抑郁症、人格障碍和神经症。这个层次的舞蹈治疗需要在团体或个人中持续进行。

在这一级,治疗师必须接受过高级培训和监督。这种程度的治疗所涉及的当事人通常要挑战自己现有的人格结构,他们需要足够的治疗动机来进行这种治疗,这通常需要很长的时间。同时也要注意,只有在治疗师的时间和精力允许持续跟进的情况下,才能介入这种程度的危机干预,不要轻易涉及到深层内容。出于好奇而仅仅触及灵魂的症结,或者仅仅轻率地揭开灾难造成的精神伤口而不进行有效治疗和持续随访的做法,会对当事人造成二次伤害,不符合职业道德。

四、舞蹈团体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在舞蹈团体的心理危机干预中,要注意体现人文精神。

舞蹈心理干预的过程在切入点和操作方式上有其独特性,但其本质是人文精神的具体体现。在支持舞蹈身心团体的过程中,注重非言语和言语交际中的自我理解,打破人际交往的障碍,接纳自我,接纳他人,与人文主义精神高度一致。

舞蹈心理小组课的各种即兴舞蹈表演,不会以好坏来评价,而是会被接受,视为真实直接的交流。就像罗杰斯说的,只有我们能完全接受自己的真实本性,我们才能改变。通过接触和反应,同伴之间发展关系,自然而然地感受到对方,感受到被对方理解的感觉。这种被理解和接受的感觉在心理治疗中有着重要的意义。被理解和接受能产生积极的价值,是因为人有自我实现的驱动力,这是人生的主要源泉。人们会发现自己的能力,并将其用于个人成长。也就是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种能力或倾向,那就是表现——变得自主、自动,不断发展、成熟、激发潜能。但在某些人身上,这种倾向被灾难冲击下的心理防御机制暂时掩盖了。当人处于安全的心理氛围中,这种倾向会再次得到解放,表现出面对危机、重塑自我、重新定位与生活关系的能力。

2.在乐舞结合、动静交织的艺术介入过程中,体现了身心对立平衡的内涵。

对立存在于身体和人格中,包括意识和潜意识。在人类的生活过程中,经常会同时出现对立的情况。但有时人们会选择一个而忽略另一个。美国舞蹈治疗师玛丽?怀特豪斯曾强调节奏中身体的放松与紧张,拉伸与弯曲、开合、窄与宽、上下、轻重等对立的方面要保持平衡状态,要注意对立运动的存在,并探讨其内涵。

在灾后舞蹈的心理干预中,可以注意引导团体成员从各种对立运动的探索入手,在对立的两极不断变化和体验,实现两极之间过渡运动的各种可能性,并伴随着过渡状态的心理体验。在分析其内涵的过程中,从行动平衡向内心体验平衡转变。如严肃与活泼、理性与感性、悲伤与快乐等。,也可以在对立中寻求平衡。

舞蹈心理干预不仅仅是动态和静态的,还注重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是一个艺术干预的过程。在介入的过程中,往往需要为不同的即兴舞蹈主题搭配相应的音乐素材。这样的艺术干预可以更有效地引导团体成员探索不同风格的动作,体验对立统一,从而通过分享对自己身心的不同方面有更充分的认知,对生活有更深刻的理解。

齐光辉,山东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

特约编辑:徐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