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通过中医做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

一.脊髓损伤概述

脊髓损伤(Spinalcordinjury,SCI)是指由于直接或间接因素损害脊髓的结构和功能,导致损伤相应节段以下的各种运动、感觉和排便功能障碍,以及肌张力和病理反射相应改变的一种严重致残性疾病。脊髓损伤可引起截瘫、四肢瘫痪等严重后果。

“脊髓损伤”这个名称在中国古代医学书籍中是找不到的。结合本病的临床表现,脊髓损伤应属于中医痿证、瘫证、痿痹、身倦等范畴。

在中医脊髓损伤的康复治疗中,首先要说明以下几点:

1.脊髓损伤的诊断和评估参照国际脊髓损伤神经病学分类标准(2006年修订)和现代康复医学的评估标准。

2.现代医学疗法无法治愈脊髓损伤,中医康复疗法也不例外。

3.中医康复疗法可改善膀胱功能,缓解肌肉萎缩和神经痛,促进脊髓不完全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性功能的恢复。

4.对各种并发症有很好的防治作用。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中医古代医籍中对此病的记载很少。《灵枢热病》中最早有“脊髓损伤”的记载。“如果摔倒了,四肢懒散,不关门,那叫身体懒惰。”《内经》之后,在明代赵先科的《医贯》中可以找到比较完整的症状描述:“有一人,上半身如常人清白,下半身无力瘫痪,小便或涩或自伤”,但对病因、病机、治法只字未提。从汉代到明清,据其他古代医书记载,脊髓损伤是没有记载的。结合现代临床,脊髓损伤的常见原因有车祸、摔伤、擦伤和疾病(如脊髓炎、脊髓肿瘤等)。),而且大部分是战时火器伤。

脊髓的解剖和生理功能与古人描述的督脉相似。督脉起于细胞,从会阴部下行,从颈部直达头顶,从鼻柱下行至上唇系带处的齿龈点,与任脉会合。《二十八难经》记载:“督脉始于俞下极,上至风府,属脑。”手脚三阳经均与督脉相交,督脉具有统摄、催发全身阳经的作用。所以中医有“督脉为“全阳之督”,督脉为“阳脉之海”的说法。在《苏文古空论》中,也说“督脉”、“贯脊归肾”。因此,督脉功能正常与否,可以影响肾阳的盛衰。

脊髓损伤的中医病机为督脉损伤,肾阳不足。详情如下:

(1)督脉外伤、气机失调、阴阳失调督脉“督诸阳”是“阳脉之海”。督脉受损,经脉不通,气血不通,杨灿不能通过督脉传导温暖滋养四肢筋骨,则肌肉失温,四肢麻木无用,这就是痹证。麻痹综合征初起,若治疗及时得当,可接骨续筋,祛瘀通督,预后较好;否则,预后不良。

(二)督脉损伤,肾阳虚

督脉损伤后久治不愈,肾阳失温烟,对肾不利,二是司损。

(3)肝肾阴虚,风虚久伤督脉,阴阳失和,肝肾亏损,不能滋养筋脉,肝风内动,故见肢体僵直,痉挛。

此外,督脉受损,阳气不足,临床症状多变。如果阳气不足,外防不固,稍有外邪入侵,那么邪气就会交叉,引起发热。肺肾杨灿亏虚,纳气不利,呼吸困难。大多数瘫痪者生活不能自理,生殖器不洁。另外,阳气不足,秽浊之邪容易侵入膀胱,造成湿热淋证。肾虚导致下元虚弱,所以小便不断滴下,称为淋证。肾阴、肾杨灿长期不足导致骨质变薄。四肢瘫痪,气血循环不畅,加之长期卧床,局部长时间压迫,如不及时翻身,可造成骨突受压部位皮肉腐烂,破成褥疮。

总之,脊髓损伤的病变位于督脉,与肝、肾、肺、脾有关。脊髓损伤多表现为肝肾亏虚,痰瘀阻滞经络,阳气不足以温四肢骨,使筋骨失养,肺气失宣,导致阳气受损,阴虚日久。

第三,辨证

痹证是指风、寒、湿热等外感邪气侵入人体,阻滞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主要临床表现为酸痛、麻木、重附着,肌肉、骨骼、关节屈伸不利,甚至关节肿胀、烧灼感。痹证主要是正气不足,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痿证是指四肢肌肉痿弱无力,长时间不能随意运动而导致肌肉萎缩的一种疾病。

《苏文·玄寂原发病型》:“痿指手脚无力,不能操作。”“痿”是指四肢无力无用,“跛行”是指下肢无力无法行走。《内经》指出,痿证的主要病理是“肺热灼叶”,肺燥不能将精气传至五脏,故五脏失养,产生痿软证。

两者的症状主要在四肢和关节。痹证表现为筋骨、关节酸痛、附着重、屈伸不利,有时伴有麻木或肿胀,但无麻痹;痿证的特征是四肢无力,肌肉消瘦。痿证四肢一般不痛,痹证则痛。

第四,辨证论治

(一)辩证用药

1.督脉受损,瘀血阻络。

【辨证要点】伤口局部肿胀或刺痛,疼痛固定。颈髓损伤的患者表现为四肢瘫,而胸腰段脊髓损伤的患者表现为双下肢完全或不完全丧失感觉,瘙痒、麻木、肌肉迟缓、便秘、尿潴留,常伴有腹胀、食欲不振、心烦失眠、舌有瘀斑、脉沉。

【治疗】活血化瘀,疏通督脉。

通督化瘀汤:当归、赤芍、桃仁、红花各10g,三七3g,延胡索15g,大黄8g,续断15g,川牛膝15g,附子8g。水煎服,每日1剂。

处方中当归、赤芍、桃仁、红花活血化瘀,三七、大黄祛瘀生新,续断、川牛膝补肾强筋,附子温阳助通督脉,延胡索活血行气止痛。肝郁者,可加柴胡10g、郁金10g、石菖蒲10g,疏肝解郁。

2.督脉受损,肾阳不足。

【辨证要点】四肢或双下肢筋脉萎软无力,患肢畏寒、瘙痒、便秘、大小便失禁或潴留,面白畏寒,舌淡苔白,脉沉。多见于弛缓性麻痹。

【治疗】疏通督脉,温补肾阳。

[处方]软瘫康:鹿茸15g、鹿角30g、生地黄80g、生地黄20g、川牛膝25g、杜仲30g、山茱萸25g、附子20g、肉苁蓉20g、枸杞子30g、鸡血藤25g、当归30g、地龙15g、五味子15g。

* * *是粉,炼蜜是丸,麝香是5g。每粒10g,每粒1粒。用温水送服,每日2-3次。

处方中鹿茸、鹿角、附子、肉苁蓉、杜仲、麝香温补元阳,山茱萸、生地、枸杞子、五味子补肾、敛阴益精助肾阳,鸡血藤、当归、地龙、川牛膝活血通络。

3.阳损及阴,虚风内动。

【辨证要点】四肢或双下肢肌肉脉络劳损、抽动,遇冷加重,肢冷、肢痛、尿潴留,舌淡苔白或有瘀斑,脉紧。多见于瘫痪。

【治疗】活血通督,温阳敛阴,柔肝,祛风解痉。

[处方]婴瘫康:鹿茸15g、鹿茸20g、杜仲20g、山茱萸10g、生地20g、乳香10g、没药10g、五灵脂15g、当归20g、制川乌65438+。

* * *是粉,炼蜜是丸,麝香是5g。每粒9g,每次1粒。用温水送服,每日2-3次。

处方中鹿茸、鹿角、杜仲、山茱萸、生熟地、麝香温补肾阳、五灵脂、制川乌、制马钱子、白附子、全蝎、乌梢蛇肉祛风通络解痉,白芍、鸡血藤、当归养血敛阴、柔肝解痉,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因为病程长,除了以上三种,还有很多临床症状,可以根据具体病情进行治疗。

(2)针灸疗法

1.督脉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主要病机是督脉损伤和肾阳不足。治疗应以通督活络为主。电针督脉可以疏通督脉,运行气血。

操作方法:在损伤脊髓平面上下1 ~ 2椎间隙处选择阿杜经穴,取穴时避免手术疤痕。针刺时,沿棘突斜向进针,针刺深度达到硬膜外腔。进针深度一定要严格控制,太浅会影响疗效,太深可能造成新的脊髓损伤。在颈部和上胸部针灸要特别谨慎。为了避免感染等意外,要求操作者有足够的针刺经验,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针刺颈部时,应根据患者个体差异调整针的深度,以免伤及脊髓。针刺到位后,上下针的针柄分别与DC脉冲电针仪的两个电极相连。在连接电极之前,请关闭电针仪的开关,并将强度旋钮调至零。刺激的电流强度应从儿童期开始逐渐增加,电流强度以肌肉的明显收缩和患者的耐受力为准。或患者可主诉下肢酸痛、麻木、浮肿、轻度触电,电刺激频率为1 ~ 2hz。每天治疗1次,每次30分钟。

2.头针能促进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功能和肢体痉挛的改善。

方法:运动障碍选择双侧运动区,肢体痉挛选择舞蹈震颤区。使用大幅度捻针手法可以保持针20 ~ 30分钟,每次3 ~ 5分钟,一天1次。

3.华佗捏脊疗法一般选取沿病变椎体两侧上2 ~ 4椎骨至腰骶部的夹脊穴,提捻。

针感差的可以用电刺激。

4.体针是脊髓损伤治疗中广泛使用的一种治疗方法,具有一定的疗效。

脊髓完全损伤的患者,脊髓损伤平面以下的感觉消失,往往没有针刺感,所以治疗中常采用电针。取穴方法有两种:

(1)经络取穴:以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督脉、任脉为主。胃经取两门、舒天、水道、归来、椎关、印石、足三里、巨虚;膀胱经取各脏腑的背俞穴和膈俞穴;胆经取荆门、环跳、石丰、阳陵泉、厥阴、徐秋、足临岐、太冲;督脉取大椎、道、、至阳、、耀阳关、神道、筋缩、命门;任脉取中脘、健里、湿气、气海、关元、中脘。也可以选择掌门、三阴交、地机、血海、涌泉等。各经络穴位交替使用,每次1组,隔天或每天1次,30次为一疗程。

一个疗程后,休息一周再进行下一个疗程。一般来说,用刺激强的粗针比较好,尤其是在正常感觉平面附近。针要粗,刺激要强。

(2)按证取穴:选择八角、舒天、气海、关元、三阴交进行调理;下肢肌力较差者,取前侧的椎关、浮图、梁丘,外侧的石丰、阳陵泉、足三里、厥阴,后侧的承府、阴门、昆仑;足降取揭西、商丘、太冲;把脚转到外面,拍下大海的照片;脚倒置为神脉。

(3)其他疗法

1.艾灸治疗脊髓损伤后排便功能障碍的中医病机主要是肾阳虚。艾灸能温经通阳,改善排便功能。木盒灸和隔盐灸可以选择关元和中极。

痉挛性瘫痪常伴有肢体疼痛,其病机为肾阳不足,筋脉寒凝。治疗上要温经散寒,可以用艾灸。穴位的选择可以参考体针疗法,可以艾灸的穴位可以选择。

2.按摩康复疗法常用的方法有按、揉、摇、抖、握、揉。

按摩百会5min,取法于背部和腰部,取柔肝俞、脾俞、肾俞、环跳、石丰、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成山、泻溪、太冲,每穴1 ~ 2min;取督脉用轻拍法,以皮肤微红为度;局部摇动、晃动下肢。按摩可以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缓解肌肉痉挛。每天按摩1 ~ 2次,每次30分钟。每个疗程15d,休息2 ~ 3d,再进行下一个疗程。

3.浴疗浴疗是利用水、阳光、空气、泥沙等自然物理因素作用于体表,通过这些物理因素的物理化学作用促进康复。

温水浴,即患者每次在39 ~ 465438±0℃的温水中浸泡约65438±05分钟。可以在水中做瘫痪肢体的主动和被动运动,还可以进行按摩或自我按摩。可以通过浮力降低瘫痪肢体的运动阻力。其机械浮力和静水压力能起到按摩、消肿、止痛的作用;其温热作用可促进气血循环,缓解肌肉紧张和疲劳;温泉中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也有助于患者康复。在此基础上,还可加入桃仁、红花、骨碎补、五加皮、桂枝、阿莎丽等中药煎剂浸泡瘫痪肢体。

注意事项:建议空腹或饱餐后暂时不要洗温水澡,浸泡时间不宜过长。因为病人瘫痪的肢体有感觉障碍,所以要注意防止烫伤。

除了以上的治疗方法,蚕沙还可以煎熨、酒醋疗法、日光疗法等。,这些都有助于疏通四肢的经络和气血的运行。

4.气功疗法主要是在卧位练习。开始的时候会贴着腹部(关元穴),自然深呼吸。同时,我会把注意力集中在麻痹的部位,想象从上到下反复放松肌肉,默念“松”字。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意念可以随意放松和集中,然后集中意念,默念“动”字,从远端手指或脚趾的运动开始,逐渐扩大范围。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气功的方法要坚持几年。

动词 (verb的缩写)并发症的康复随着病程的延长,脊髓损伤患者可能会出现许多并发症,给患者带来痛苦,影响生活自理,甚至危及生命。中医药疗法对脊髓损伤常见并发症有一定疗效,对部分并发症也能有较好疗效。

(1)抑郁综合症

脊髓损伤患者因意外创伤而出现情绪不适、厌恶进食、胁痛、易怒或沉默。这种综合征出现在脊髓损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如果不能及时改善,会对患者的康复、家庭和社会产生不利影响。中医药治疗该综合征有一定优势。

此证主要是由于脊髓损伤后,患者身心受到创伤,导致肝衰竭、脾衰竭、精神失常,脏腑阴阳气血失调。根据本证的临床表现,辨证如下:

1.肝气郁结

【辨证要点】精神抑郁,情志不宁,胸闷气促,胸胁胀痛,疼痛无定处,腹胀纳差,舌质红,苔白腻(薄白),脉数。

【治疗】疏肝理气解郁。

[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12g,枳壳10g,香附10g,陈皮10g,川芎12g,芍药12g,甘草10g,郁金10g。

服用汤剂时,可同时服用越鞠丸,有助于行气解郁。由于外伤,临床上该证以血瘀气滞为主要症状,宜加当归、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的中药。

2.气滞引火【辨证要点】急躁易怒,胸胁胀满,吞酸嘈杂,口干口苦,便秘,头痛,目赤耳鸣,舌红苔黄,脉数滑。

【治疗】清肝泻火,解郁和胃。

[处方]丹栀逍遥散合左金丸:当归12g、白芍15g、白术10g、柴胡12g、茯苓15g、牡丹皮10g、栀子10g、甘草65438。

如口苦,苔黄,便秘可增黄,龙胆草泻火通便。

(2)肺部感染

颈髓损伤后,肋间肌肌力下降,肺通气功能受损。因此,肺部感染是颈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伴有脊髓损伤后各阶段持续高热。除感染因素外,体温升高往往与损伤水平以下的排汗功能障碍有关,因此物理降温在治疗中尤为重要。

肺热过盛:脊髓损伤是由于督脉受损,阳气不足,卫表不稳,长期卧床,伤气,外邪入侵,邪气侵肺卫。外感热,热邪烧津液,表现为体热心烦,但头上出汗(损伤平面排汗障碍)。

肺宣降功能失常,津液无法分布于全身,导致皮肤失养,四肢无力。肺液不能润喉,表现为口干口渴。肺与大肠为表里,肺液不能入大肠,故见小便黄赤,便秘,舌红,苔黄或腻,脉沉或滑。

【治疗】清热泻肺,通腑。

[处方]麻杏石干汤合承气汤:麻黄6g,杏仁10g,石膏30g,甘草10g,大黄10g,厚朴10g,枳实15g。

便秘、大便干燥者,可加芒硝10g,增加清腑泻热之效;在发热后期,余热未清,所以服用朱烨石膏煎剂。

颈髓损伤患者呼吸肌力下降,通气功能障碍,咳嗽无力,咳痰困难,宜勤服清肺化痰药物,配合祛痰训练,以利通气,防止感染。

(3)眩晕

眩晕是脊髓损伤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在轮椅上常突然发生,从仰卧平躺到在船上不稳定的旋转,常伴有恶心、呕吐、出汗,甚至暂时失去知觉。

脊髓损伤被诊断为中医督脉损伤。督脉为阳经之海,督满阳气。督脉受损,不能温五脏,五脏气血缺乏生化来源,气虚可清阳,血虚可使大脑失养,可见面色苍白,唇钉苍白,神疲乏力,气息慵懒,舌淡,脉弱。

【治法】脾肾,气血。

[处方]归脾丸合六味地黄丸:党参15g、黄芪15g、白术12g、茯苓15g、酸枣仁12g、龙眼肉15g、陈皮10g、当归65438。

如果中气不足,阳气不升,头晕时有发生,面色晦暗,往往不能直立。补中气,服补中益气汤为宜。如果体力不支,气短懒言,口干舌燥,汗出脉虚,心神不宁,心神不宁,可以服用生脉散。

泌尿系统感染

尿路感染是指病原体在尿液中生长繁殖,侵入尿路粘膜或组织而引起的炎症。主要症状是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发热、腰痛。根据泌尿系统的临床表现,多属于中医淋证范畴。《净月泉·林纾浊》有更具体的描述:“林之为病,小便痛而淋漓。要不要去,就不去了。”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因病机:初期多为膀胱湿热蕴结,但久而久之可由实转虚或虚实夹杂。由于脊髓损伤患者感觉障碍,尿路感染常无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诊断主要依据实验室检查。尿常规检查是最简单的方法,显微镜下每个高倍视野白细胞超过5个即可确诊。脊髓损伤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发生尿路感染。这是因为脊髓损伤患者存在膀胱功能障碍和残余尿液,有利于致病菌的存活。当膀胱功能障碍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容易发生输尿管反流,膀胱内的致病菌随尿液逆行,引起肾盂肾炎。损伤平面以下脊髓损伤患者免疫力下降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此外,由于脊髓损伤后行动不便,排便控制不好,会阴部不干净,也增加了感染的机会。

尿路感染的中医治疗以清利湿热为主,气虚者可加人参、黄芪等中药,扶正祛邪。护理上,保持会阴部清洁干燥为宜。定期查尿常规,早发现早治疗。一旦发生尿路感染,可以采用抗炎治疗和中医辨证施治。

湿热是本病的主要病因,湿热下注存在于疾病的全过程,但临床表现有轻有重。因此,清利湿热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法则。根据该并发症的临床表现,辨证如下:

1.膀胱湿热

【辨证要点】畏寒发热,尿浊或尿频,尿急,尿痛,苔黄腻,脉滑。

【治疗】清利湿热,利尿通淋。

[处方]季连白质汤合八正散:半枝莲15g,萆薢15g,知母6g,黄柏6g,车前子15g,瞿麦15g,滑石10g。

血尿或尿潜血(+),白茅根15g,小蓟10g;被添加;黄芪30克,党参15克;气虚、尿蛋白(+);大便干燥加大黄6g;口苦浊、舌红苔黄者加栀子10克、黄芩10克;加天花粉15g,沙参10g,用于口干舌燥,津液不足。

2.肝胆郁滞

【辨证要点】寒热互结,心烦恶心,食欲不振,腹痛少,尿频浊,苔暗黄,脉数。

【治疗】清肝利胆,通经利水。

[处方]龙胆泻肝汤:龙胆10g,栀子10g,黄芩10g,柴胡5g,车前草30g,泽泻10g,生地15g,甘草5g。

以上两型常高热,无汗者加治赤汤;寒热出汗者可加小柴胡汤。

3.肾阴亏虚,湿热缠绵【辨证要点】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咽干唇燥,小便频数短,小便涩痛,消渴不止,或伴有低热,舌红,苔薄,脉细数。

【治疗】滋阴补肾,清热降火。

[处方]加味白质地黄丸:牡丹皮10g、茯苓12g、泽泻10g、山药10g、生地16g、知母10g、黄柏10g、金钗石斛10g。

4.脾肾两虚,邪不清[辨证要点],足胀纳差,脘腹胀满,神疲乏力,头晕耳鸣,大便溏薄,小便频数,淋漓不尽,苔薄白,舌淡,脉沉弱。

【治疗】健脾补肾,清热利湿。

[处方]参苓白术散合二仙汤:党参10g、黄芪15g、白术15g、薏苡仁15g、仙茅10g、黄柏10g、知母10g、淫羊藿654438。

在药物治疗上,本病的急慢性作者多见湿热蕴结、气机不正的实热证。在紧急情况下,治标以祛邪为主,使用的清热解毒祛湿药物的剂量大于平时的用量。在慢性阶段,如果病情持续时间较长,正气已经减弱,就要标本兼治。

此外,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研究,还可加入对大肠杆菌有作用的药物,如半枝莲、夏枯草、金银花、连翘、黄芩、凤尾草、海金沙,以及其他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中草药,如板蓝根、栀子、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五)脊髓损伤后的疼痛

脊髓损伤性神经痛是指脊髓损伤患者损伤平面以下的全身疼痛,多为刀状、烧灼状、针刺状,轻重不等,疼痛严重者受不了。其性质类似于幻肢痛,在夜间或天气变化时加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睡眠。目前,脊髓损伤引起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中医理论认为,主要病机应该是血瘀气滞,经络不通,导致疼痛。治疗应以疏经活血、行气止痛为主。

1.中医治疗

(1)瘀血阻滞

【辨证要点】疼痛持续,夜间尤甚,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沉涩。

【治疗】活血化瘀,通脉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当归10g,红花10g,枳壳12g,柴胡9g,牛膝10g,川芎15g,赤芍10g,地龙10g,鸡血藤30g等。

寒重者加姜黄9克,桂枝6克,温热时感觉舒适;热痛严重者加牡丹皮10g,苏木9g。

(2)肝气郁结【辨证要点】脊髓损伤平面以下肢体疼痛,抑郁加重,胁胀减轻,苔薄脉细。

【治疗】疏肝理气,温经止痛。

[处方]柴胡疏肝散:柴胡15g,枳壳10g,白芍20g,川楝子10g,香附10g,川芎15g,甘草10g,延胡索15g。

下肢疼痛严重者,加川牛膝10g、独活5g;气滞火盛,心烦,口热,舌红苔黄,脉数者,可加丹皮、栀子。

2.针灸治疗

(1)电针治疗:采用DC脉冲电针仪,刺激频率为50 ~ 100 Hz,刺激强度应由小到大缓慢调整,以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耐受力,刺激时间为20 ~ 30 min。选择下肢远端两侧涌泉穴;肛门疼痛选择长强穴和耀阳关。这种电针疗法对其他疗法无效的严重疼痛有效。

(2)头针疗法:针刺神经痛对应的感觉区(焦氏头针科),如右下肢神经痛,针刺对侧感觉区的上1/5。

(3)体针疗法:应用下痛上痛法,即下肢针刺上肢同侧相应穴位或疼痛反应点。

(6)痉挛

痉挛是四肢瘫痪和截瘫的常见并发症。严重的肢体痉挛往往影响他们的康复训练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根据中医理论,脊髓损伤患者的痉挛是由于督脉损伤后肾阳不足,杨灿不能正常温暖经络,寒气滞留在内,导致撤脉;或因肝阴阳失调,虚风内动;或者由于阳气不足,血液流动不畅,导致肌肉流失。所以治疗原则是疏通督脉,养血柔肝,息风散寒。

1.中医治疗以精平宁为主,随证加减。

主方:白芍60g,木瓜15g,全蝎3g,蜈蚣1,王江南15g,当归10g,徐长卿10g,甘草10g。

2.针灸治疗

(1)督脉电针疗法:痉挛虽然表现在筋脉,但其根源是督脉受损。因此,疏通督脉,调理气血阴阳杨灿,恢复平衡,解痉自然。电针督脉的目的是疏通督脉,是治疗痉挛的重要针刺方法。具体方法参见本节针灸治疗部分。

(2)头针疗法:针刺痉挛对应的舞蹈震颤区(焦氏头针科),如1/5在双下肢痉挛的舞蹈震颤区。

(七)继发性骨质疏松继发性骨质疏松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康复有害,严重时易造成骨折。因此,必须积极预防。

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药物应以补肾壮骨为主,防治骨质疏松。临床治疗以左归丸为主。处方:熟地黄15g,枸杞子15g,黄芪15g,茯苓15g,菟丝子10g,牛膝10g,龟板胶10g,鹿角胶10g,龙骨65438。蛇床子10g、丹参10g、续断15g、杜仲15g、补骨脂15g。对于防治脊髓损伤继发骨质疏松症,除了药物治疗外,坚持运动,尤其是站立和行走训练也非常重要。进行上述训练时,必须在站立柜内训练或佩戴背带,训练时必须有陪同人员保护,以免骨折。

(8)压疮

1.褥疮的外部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