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关于“道”的信息

道教文化

公元143年(汉安二年),道教创始人张玲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宅,以先秦的“黄老之学”创立了“稻道五门”。在张玲的“羽毛山”中,青城山被命名为道教的发源地和石天道的祖山和祖宅。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时,山上有40多座道观,先后演变为7个教派。9世纪后期,道教学者杜光庭对道教各派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为大师。

青城山有11座道观。当中国道教进入全盛时期时,山上有40多座道观。青城山关公建筑群始于金代,盛于唐代。它自然、古老、悠久,具有中国道教的文化风格和川西的民俗特色。青城山关公建筑群至今保存完好,实属罕见。

青城山在18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中大量珍贵文物古迹颇具特色,对研究我国道教文化和古代石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世界的宝贵遗产。

1950年后,道教音乐在各道观发展;民间道教祭坛基本消失,但仍有一些火居道士活跃在乡村。1979年,青城山道教协会恢复活动,每年在青城山隆重举行。

道教-中国本土宗教。

道教是中国古代在宗教信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点。其信仰一方面源于中国古代社会原始的宗教意识,或早期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虚幻反映,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的观念;另一方面是祖先的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其次,神话传说中的鬼神崇拜。中国道教自创立至今1800多年,不断发展,教派成倍增加,成为中国的国教。青城山也成为道教的祖庭和圣地。自南北朝时期道教西传以来,其影响遍及东南亚各国。现在作为中国道教的教义和学说,主要来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的“道”论早已成为全人类的精神财富。

青城山,中国道教的发源地

青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源地。公元143年,道教创始人张玲来到青城山赤城崖宅,以先秦“黄老论”创立了“五米豆道”,即石天道。在张玲的“羽化”山脉中,青城山被命名为道教的发源地和道的祖山和祖居地。

汉晋时期,道教逐渐兴盛。西晋宰相范长胜迁居青城山,后来帮助李雄建立了汉朝政权。蜀国一时安定繁荣,石天道教成为汉政权和蜀人的精神支柱。

唐朝崇道,中国道教进入鼎盛时期,尤其是青城山。唐僖宗封青城山为伊稀公,拜草,命青城山修复灵宝道场,周日设庙二千四百座(道士设坛)。至此,道教在中国的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山中道观40余座,已演变为七大门派。9世纪后期,道教学者杜光庭对道教各派进行了深入研究,成为大师。他在青城生活了近30年,写了大约30本书,250多卷。他是道教理论的集大成者,影响了中国和东南亚各国的道教名山,成为“道教领袖”之一。

五代道教音乐进入宫廷,青城道士张空山录制的古琴曲《流水》于1977年被美国录制在镀金唱片上,被“旅行者二号”飞船带上太空,在浩瀚的宇宙中寻找人类的知音。

现在,青城山仍然是在中国推广道教文化的主要场所。中国道教协会于1995在青城山举行中国全真教第二次讲经仪式,全国道教名山方丈参加讲经。青城山方丈、中国道教协会会长傅元天当选为全真寺第23代傅元天大律师继承人。

青城山道教创始人张玲

张玲出生于江苏一个信奉黄帝老子的家庭。公元98年永平十年,张玲和他的弟子们去了云金山,传授了黄帝九顶丹法。在云锦山,他们练了外黄丹和白术,三年后炼成太清沈丹,人称“龙虎澹台”。相传龙虎澹台炼成后,山体呈龙虎之状,于是云锦山改为龙虎山,时间为公元126年。在基督教创立前后,他撰写并完成了《黄书》、《道书》等二十四本书,并利用伏水治病,发展教徒。

张转战青城山洞的一个晚上,与青城山地区的八大鬼魅邪派展开了激战。他穿着黄袍,带着剑,拿着一枚印章和一个符号。后来,他被称为石天剑,石天印章和石天符号,并成为石天道教最重要的秘密令牌。战斗失败后,青城山八鬼六魔被石天道改造同化。现在青城山上的“魔石”、“抛笔槽”、“洗心池”都是当时战斗后的传说。张玲在青城山站稳脚跟后,建立了石天五斗米道宗教组织。后来,张玲受西汉布州三岛传说的启发,构思了道教36个洞天72福地。所谓的洞天福地,遍布中国传说中的名山大川。还为天师道制定了黄色道袍,并亲自制定了法印、道规等教学制度。由此,张玲天师五斗米道教自创立以来,不断受到东南亚和一些西方国家的影响,成为中国的传统宗教——道教。

武术

唐宋时期,青城山炼丹达到顶峰。《春秋十国志》载:“沈,唐玄宗后裔,修青城山之荀,著有《沈怡论》数卷,确信要则一卷。”近代以来,许多道教内丹大师都来青城山居住修行养生。逍遥道士李杰也曾多次来到青城山修炼内丹。

健康维护

养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之一。中国古籍《尚书·洪范》将“寿”列为“之首”。道教继承了这一传统,成为热爱生命、追求长寿的宗教。

道家养生理论注重心灵的调理,强调健全的人格和心理修养,提倡精神文明和道德自律。

1950以后,道教音乐在各道观发展起来,民间道教祭坛基本消失,但仍有少数道士活跃在农村。65438年至0979年,青城山道教协会恢复活动,每年在青城山举行活动。

青城碑

青城山在1800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留下了很多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山中大量珍贵文物古迹颇具特色,对研究我国道教文化和古代石刻艺术具有重要价值。它们是人类的共同财富,是世界的宝贵遗产。

黄三雕像

那是公元7世纪,在青城山的长岛寺。三皇殿内,伏羲、神农、轩辕石像高90厘米,背面铭文写着:“唐太宗十年造”。对研究中国道教文化和古代石雕艺术有一定价值。

北唐

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青城山风景区石天洞一侧的三皇殿,被称为“唐朝开元神武皇帝书碑”。高1.4m,宽70cm,厚10cm,行书。该碑文是唐玄宗唐开元十二年(724年)为解决青城山佛道之争而写,称为“唐开元神武圣旨碑”。国家二级保护,唐代书法艺术珍品。字径2-7厘米。* * *两个环节,分为唐刻和仿刻。自汉代张玲传毛以来,青城山已成为道教胜地。全盛时期,七十年有两座寺庙。在唐舞,佛教受到尊崇,道教受到压制。张仁风北飞寺僧看中此宝,上山赶走道士,占领宫观。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信奉道教和佛教。被赶下山的道士状告朝廷,状告寺僧侵占青城山道观。唐开元十二年(724),十二月十一日,李隆基上谕,下令“归还道观,将庙设在山外,使道观与佛寺相区别”。又差内务府太守毛和道士带信到蜀。开元十三年(725年)正月十二,他与益州刺史张景中送来的判官宣一郎、参军的彭州司库杨军王寿一起赶到青城山读信。经圣旨妥善处置后,由长岛寺主甘手书,吴光魁刻制。?

张天师石像

它雕刻于公元6世纪隋代青城山长岛寺,是研究道教文化的历史见证。

第五座名山石雕

那是公元20世纪,在青城山的道观里。1925铭文,宽10.1 m,高2 m,字高2 m,宽1.4 m,深10 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