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凯的养生理论是眼睛在燃烧。

“疏肝,不找肝经”,那么找哪个经呢,后面再说吧,首先我们得说说肝经不疏肝这个事实。因为在很多朋友的心目中,在对经络的这种认识中,会有这样一种模糊不准确的认识:有肺的东西我要找肺经,有心的东西我要找心经,有肾的东西我要找肾经。然后,当然,如果有肝的事,就找肝经。

在经络学说中,我们不能简单对应。脏腑有脏腑的功能,又有自己的特点。经络也有经络说什么。经络说的是一定程度上会包含脏腑,但不能简单的一一对应。特别明显的是肝经。

早期这个经络准确的说应该叫足厥阴。你看,和普通人交流的时候,经常会说到肝经。但实际上,在经络教学和专业语言中,一般用手太阴、足少阴、足厥阴来描述这条经络。

以手太阴为例,大家都会叫它肺经,但会叫手太阴,代表经络的位置信息。手代表上肢,阴代表内侧,太阴代表上肢内侧靠近拇指的线,所以手太阴有明显的位置信息,便于经络诊断。然后将你上肢拇指内侧附近的线与肺的脏器和肺区相应的脏器连接起来。这是经络的一种表达方式。

那么到了足厥阴经,就知道十二经脉系统也是一个从不完全到完全的发展过程。早期只有十一脉,或者说有一个阶段叫十一脉理论阶段。然后那个时候经络的名称也不像现在这样,手脚相对应,和脏腑一一相关。当时的足厥阴特指下肢内侧止于外阴的静脉。厥意为终,阴意为阴道的器官和前阴部的问题,即此经位于下肢内侧,止于前阴部。因为当时还没有手厥阴脉,所以说到厥阴,一定是下肢内侧,根本不用提脚。厥阴指下肢内侧的脉搏,止于阴道。

那么,在十二经脉阶段,当十二经脉和脏腑之间需要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脏腑和经脉之间的关系也是相互和谐的时候,我们就把这条经脉和足少阳的胆经联系起来,形成和外界和谐的关系。这条经线刚好到达躯干,但是经线没有到达躯干。我该怎么办?借助足少阳胆经的这条路线,到达了躯干和肋骨两侧,在后面的路线中,还借助足少阴路线到达了顶部。

所以你看足厥阴经,里面有14个穴位。这十四个穴位中有十二个分布在外阴下方,这十二个穴位主要用于治疗阴前疾病。比如在其经络疾病中,有这样一段描述,叫做“夫?疝气,女性腹胀少”?疝气是一种疾病的前缀加上一个珍贵的昂贵的,发音“奎”,这是指疝气,一种特殊的疝气,这是尹倩病。女性小腹胀满,也指前阴胀满,所以此经主要用于治疗前阴病。

这十二个穴位之外的另外两个穴位,一个是章门穴,一个是奇门穴,分别在胸腰两侧。这部分的穴位在古代早期文献中,在以前的《外台秘笈》文献中:一个属于足少阳胆经,一个属于足太阴脾经。可以说厥阴经真的只止于阴道。正因为如此,经络线在足少阳胆经的帮助下上行到腹部的经络线上。经络不达腹部,穴位也可归属于胆经、脾经。所以从经络最初的样子来看,这个经络主要是解决阴机关的问题。

这时候会有朋友问一个反问句,说这个经络里有一个独特的穴位,就是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脚的大脚趾和第二脚趾之间,有点像虎口,也就是合谷穴的位置。合谷配太冲开四级,曾经讲过一个“疏肝理气开四级”之类的养生方法,还送了一个三香茶。所以合谷和太冲都是疏肝理气。我说太冲穴确实有这样的功能,但是这个功能是独一无二的。在足厥阴的经络中,刚才提到的外阴以下的十二个穴位中,这个穴位可能是唯一一个有这样舒缓作用的。

之所以有这个疏肝的功效,是因为这个穴位的位置。它和合谷穴都位于虎口这样一个独特的地方,这两个部位被称为人的手脚之关。所以对人体气的运行很有帮助,不是特指肝气,而是人体整体的气的流动。所以对人体整体气血运行状态有很大的整体调节作用。所以不是单纯的疏肝的穴位,而是理气的穴位。不可能将其作为单个穴位的功能包含在整个经络的所有穴位中。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肝经不以疏肝功能为这条经络的主体,而有效穴位要么在独特的位置,要么之前不属于这条经络,那么疏肝应该找哪条经络呢?

大家还记得前一阶段,肺结节、甲状腺结节、肝囊肿、卵巢囊肿都与一条经络有关吗?那次讲座后,很多朋友都特别关心这个话题,就深入的聊了起来。其次,这条经络与人体内的气-气运行密切相关,也就是足少阳的胆经,它是调节人体的排泄功能和气-气的运行功能。为什么?你可以看看那个经络里面详细讲解的解剖知识,以及和体内穴位的对应关系。所以疏肝需要找胆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