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太极拳更好的强身健体?
冷兵器时代,太极拳和其他武术一样,以武功为主要属性,所有的思考都围绕着如何打败对手。不同的是,太极拳擅长以弱胜强的武功。弱者优于强者,一个伟大的命题!仔细想想似乎不可能,但太极传让它成为了可能。所以太极拳是一种智慧,只有智慧才能创造奇迹。
当今社会的主题是追求和谐、健康和幸福。太极拳在保持其独特攻防的前提下,健身性和艺术性逐渐成为主流。我在基层做太极拳的普及工作,90%以上的人练太极拳是为了健身。只要提起太极拳,不管你练不练,不管你对太极拳了解多少,几乎所有人都会告诉你:太极拳擅长健身,修身养性。
看来太极传的口碑不错,我们太极传的人深感自豪,但也深感责任重大。静下心来反思:参加太极拳运动的人达到健身修身的目的了吗?不会的,在太极拳中,集训队中大量的人没有明显的健身效果,有的伤害了身体,加速了某些器官的衰老。
那么,太极拳是不是名不副实?不是,问题在于练习者对太极拳的认识不清,练习不当。
首先,许多太极拳练习者从事太极拳运动的目的不明确。
虽然大多数练习者认为自己参加太极拳运动是为了强身健体,但也有很多身体条件不好的人热衷于参加各种太极拳比赛。竞争很容易使人感到不安,消耗精力和体力,甚至伤害肌肉和骨骼,尤其是老年人。体育可以分为三类:竞技体育、健身体育和休闲体育。竞技体育以更高、更快、更强为目标,挑战身体的极限。健身运动有益于身心健康,奉行合理适度的运动原则。
也有一些五六十岁以上的人,总以健身为目的,口口声声说老了,但心里却决心练太极拳,攻上层功夫。只要告诉他们怎么努力,就不怕苦。他们的勇气令人钦佩。但是你要知道,不学美术,一定要趁着年轻。人的生命规律,五六十岁进入了生命衰退期,如何努力?运动不当只会加速生命的衰老进程。
其次,练拳方法不正确导致健身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很大的负面作用,损害了太极拳的良好声誉。
采取一种不正确的练拳方法,因为目的不明确。参加比赛,选择比赛套路,注重外拳架的规范和一些高难度动作拿分,重视太极的形而不是太极的气。所以很容易把气灌满胸腔,但不可能把气聚到骨头里,沉入腹部。想到功夫的老年人往往比年轻人更努力,有时间,无所事事,专心练拳。遵循老话,夏练三伏,冬练三九;每天练拳几个小时,拳击十次以上,甚至更多,是不健康的。
有些人很想健身,想学太极拳,但不知从何说起。有人买书和光盘自学;有的人去公园晨练,跟着笔画走;找老师有个不为人知的错误。没有开导的老师指点,自然远离太极拳,想强身健体却一无所获,徒劳无功。往往错误的做法会伤害身体,得不偿失。
那么,如何练习太极拳才能更好地强身健体呢?
一、找对门路,认识太极传,走进太极之门。
俗话说入门指南一定要听写。你必须找到正确的向导才能进入太极传的大门。如果说老师的指导、好朋友的建议和努力是学好太极拳的三把钥匙。那么,找师傅就是学习太极拳的起点。我们在找老师的时候一定不能粗心。在此之前,我们可以学习一些太极拳的基础知识和老一辈太极拳家的故事、图片、DVD资料,然后多听、多看、多比较,找到力所能及的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老师必须有良好的武术修养,为人善良,心胸开阔;较高的文化修养和太极拳理论水平,推理清晰,演示和动手能力强。当然,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在太极拳发展水平高的地方寻求名师指导。
有了好的开始,就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步一步坚持练习。身体向良性方向变化,最终由弱变强,是长期合理运动的结果。除了自我坚持之外,还要注意给自己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其中益友尤为重要。三、五个志同道合的人互相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二,选择适合自己且有利于健身的太极拳类别作为学习内容。
并不是所有的太极拳都适合健身。比如一些传统的太极拳,从攻防的角度来说,训练方法极其严格和讲究,比如低势板架、纵跳发力、摔翻等。这些太极拳架和操不适合健身锻炼。还有比赛套路,以比赛为目的,不适合健身锻炼。
我们可以选择简化的24式太极拳、陈式太极拳、杨式太极拳、吴式太极拳、孙式太极拳和吴式太极拳等相对柔和的传统太极拳作为太极拳健身练习的内容。在选择太极拳的时候,也要注意自己的基础、年龄、爱好。尽量选择自己喜欢的风格和体裁来学习,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掌握快,记忆牢,坚持好,学习深。
第三,打拳一定要有理有据。
太极拳经典众多,拳法理论博大精深。每个从业者不可能也不需要非常精通。但是,我们必须知道太极拳的基本理论,健身的基本原则,练习的基本原则和正确方法。
(1)无穷生出伟大的水平,练拳必须从无穷开始。著名太极拳经济学家冯志强先生指出:不练无极,难以形成阿泰太极图;求无限之道,莫过于无极而立,久久而立。我们大部分太极拳爱好者,只练拳击,不练武术,可能永远是太极拳的外行,健身效果有限。老话说得好,不练拳,什么也得不到。
(2)太极拳的理论、拳法和系统的训练方法是一个非常完整的体系。拳击的理论有很多,但理论是独一无二的。拳法和训练方法各不相同,但大体包括桩功入门、基本功、拳架、推手、散手等。想要掌握太极拳的健身方法,达到理想的健身效果,仅仅是绕着拳架走一圈就够远了。不用考虑散手,前面的步骤缺一不可。桩功和基本功是拳法的基础,是桩功和基本功的升华,是活的木桩。推手是检验拳法理论正确性的标准。
(三)太极传就是“双修人生”,乾坤大道。太极拳的武学、拳术、武学都属于“生活工作”的范畴,太极拳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德行的修炼。没有高尚的情操和平和的心态,就达不到太极、太极的高级境界。对于以健身为目的的人来说,如果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平衡,心胸狭窄,性格孤僻,容易原谅,即使练拳很努力,最终也是徒劳。
冯志强先生提出太极拳应训练与训练相结合,以训练为主。冯老先生的“拳”内涵非常丰富,我们健身爱好者只关注以下几点:
1,合理安排运动。根据年龄、体质、工作性质、四季气候变化安排锻炼时间、数量和强度。适当运动的标准:身体各部位是否舒适,精力是否充沛。同时注意保持充足的睡眠和均衡的营养。
2、静心慢练。只有心灵平静,身体才能放松,自然气血才能通畅。世俗的欲望直接影响内脏的功能,从而影响身心健康;名利之争是造成心理失衡的主要因素。只要淡泊名利,克制情欲,就能逐渐达到心境平和。不仅如此,还要多做善事,积德积德,才能真正做到心安。只有慢慢地练习,才能体会到体内细微的运动和变化规律,感受到全身血液循环和骨骼肌肉协调运动的舒适和快乐,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3、自然流畅,轻松愉快。太极是乾坤大道,道法自然。太极拳运动以人为本,天地和谐,万物自然流露,自然运行,自然组合为原则。它的所有做法,都应该让人感到轻松,神清气爽,放松。因此,我们可以区分太极拳运动中的真假做法。比如蹲在同一个高度打拳是不对的。由于人的膝关节天生灵活,限制其屈伸运动并保持固定角度是违背人体规律的,必然会造成关节损伤。太极拳的创始者根据人体规律和生理需要创造了拳法,而不是蹲在同一高度才能练好。
冯志强先生指出,太极拳是一项运动,而不是劳动。大师的教诲让人深思。
四、要保证太极拳的健身效果,还必须注意以下几个误区。
1,贪欲之症。有不少太极拳练习者,几年就学会了十几种拳法。再加上刀、剑、扇、球等器械,这些人经常练习木兰拳、舞蹈、健美操。健身百科全书。陈、杨、吴、吴、孙、武当、赵豹、太极传各练各的。
学练这么多东西,怎么记?你怎么知道味道的?你感觉如何?所以拳不像拳,操不像操,舞不像舞,纯属扯淡!贪婪的疾病是不可接受的。要知道,只有抓住了太极拳的真味,才能炼就精气神,达到精气神的高度统一,才能得到太极健身养生的精髓。
2、好胜之病。必要的参与将有助于提高太极拳的技巧,促进太极拳的发展。然而,一些经常参加比赛的人取得了一些成绩,他们认为方圆在数百英里中排名第一。平时打拳总是挺胸收腹,昂首怒目,傲气十足,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却不知它已经浮躁、僵硬、僵硬,离太极拳的本质越来越远。更令人担忧的是,这些人的“版本”往往会传播开来影响很多人。
笔者建议少组织比赛,多组织太极拳经验交流会、学术研讨会等有益于太极拳健康发展的活动。风气正了,好比赛的病才能消除。
3、求速度之症。太极拳不错,相见恨晚,看到轻松、从容、大方、融合的太极拳练习,希望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于是,找了个捷径,找了个秘方,冬夏苦练了一段时间,但年复一年,月复一月,我心灰意冷。还有一部分人身体不好,把太极拳当成救命丸。他们努力学习,匆匆练习,天天盼着奇迹。世界上有奇迹,但不可能一蹴而就。
求速症不能让人心平气和的练太极拳,往往会让人半途而废。太极十年不出门。太极拳的修炼是一辈子的事,靠的是打坐和慢练,内外兼修。慢慢来。
总之,要想从太极拳的练习中获益,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就必须认清太极拳的精髓,掌握太极拳的练习规律,采用合理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地练习。
以上是笔者作为一名基层太极拳爱好者和传播者的一些思考和体会。如有不当意见和表述,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