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人工栽培灵芝
(1)栽培原辅材料:栽培灵芝的优良树种有壳斗科、金缕梅科、桦木科。一般树段树皮较厚,较硬,心材较少,髓射线发达,导管丰富。树的DBH为8~13cm,应在落叶初期剪去,不要超过刺。扦插后抽水10~12天,再进行扦插,用于横埋栽培模式的节材长度为30cm,竖埋椴木长度为15cm,含水率为35~42%。
(2)栽培季节的选择:灵芝属于高温出菇真菌。灵芝子实体柄原基分化的最低温度为18℃,栽培管生产期为气温稳定在10~12℃时。接种后的短木培育至生理成熟需要60~75天,然后在畦内覆土,再暴露30~45天。因此,短尺材培育的造管期应推后90~105天,为造管期。
(3)耕作场地的设置:最好选择靠近宅基地的室外耕作场地,选择土壤疏松、地势开阔、有水源、交通便利的地方作为耕作场地。栽培场地需盖高2~2.2m,宽4.m的遮荫棚,棚分为两个畦床,宽1.5m,畦边留排水沟。有条件的话,用黑色遮光网覆盖棚顶(遮光率65%),使棚内形成强烈的散射光,使用寿命可达三年以上。
(4)包装:选用折叠直径为15~24×55×0.02cm的低压聚乙烯圆筒。在生产中,大多选用三种塑料管,以适应不同口径的短木栽培。将切好的短木块放入塑料管中,两端相配,弯曲,在折叠的头部系上一条小绳子,扎紧。用直径比原木长度大2~3cm的塑料管,每袋30cm长原木,15cm长原木两袋,也可以几节捆成一捆放入大袋灭菌。
(5)灭菌:之后立即进行97~103℃的常规常压灭菌,灭菌时间为10~12小时。
(6)接种:各级菌种需经过多次严格的反复检验,确保无杂菌感染。制作方法同腐生菌,剂型以锯末棉籽壳为佳。培养基表面会有“疙瘩状突起”,呈淡黄色,这是灵芝特有的性状。木材接种时,菌种的含水量以微湿为好,湿度为65 ~ 70%。将冷却后的短节木塑桶、预选消毒后的菌种袋和接种工具移入接种室,用气溶胶消毒箱熏蒸消毒。30分钟后手术。首先丢弃塑料袋表面的菌皮,采用双头接种法。两个人合作了。一个人解开塑料拴绳,另一个人把捣成花生仁的菌种撒在酒精火口附近,马上密封扎紧。另一端同样接种,循环往复。然后层层叠叠的放在架子上。接种过程应尽可能缩短开袋时间。增加接种量,密封种植段,降低污染率。菌丝沿着短木块的木射线迅速蔓延。
(7)培养:冬季气温较低时,应人工加热至20℃以上,培养15~20天后,绳子可稍松。45~55天后短木饱满,需要15~20天才能进入生理成熟阶段,才能下地。
(8)排场:福建清明节前后,将生理成熟的短木块横埋于地界。这种水平掩埋的方法比垂直释放奶酪要好。片段的横向间距为3厘米。最后完全覆土,厚度2~3cm。连续2天重水。每隔2米,用竹片搭建一个短曲拱(离地15cm),覆以薄膜,两端微开。整个养殖棚形成一个复合养殖棚。埋土的土壤湿度为20~22%,空气相对湿度为90%。
(9)出菇管理:子实体发育温度为22 ~ 35℃。若子实体入畦早,应提高地温,保持畦面湿润。最好用手指把土粒弄干。5月中下旬,幼芝陆续破土,水分管理干湿交替。如果身体太密,可以减薄移植。并逐渐加大通风量。这样年轻的奶酪就能获得氧气。在手柄顶部光线充足的一侧,出现一个小突起,并向水平方向扩展。注意观察灵芝菌盖外缘白边(生长圈)的颜色变化,防止灵芝菌盖端缘因空气湿度过低(< 75% =)而变成灰色。晚上要关闭畦边棚子两端的薄膜进行加湿,白天要打开,防止畦边二氧化碳过高(超过0.1%)产生“鹿角”(未分化菌盖,只有长柄)。通风是保证灵芝菌盖正常发育的关键。6月以后,拱棚顶部的薄膜要经常覆盖,两边都要打开,防止土壤和木材被雨水淋湿。25℃时,子实体生长缓慢,质地致密,皮层发育良好,有光泽。变温不利于子实体的分化发育,容易产生粗细不均的分化圈。6月中下旬,为了保证边界空气的相对湿度较高,经常使用较厚的遮光物。子实体近成熟阶段,湿度略有降低,空气始终清新。帽沿水平方向呈圆形向外延伸,呈肾形。当菌盖周围的白色生长点消失时,菌盖的扩张停止,菌盖完全扩张。此时,蘑菇帽的外缘继续增厚。当表面呈现漆状光泽,成熟孢子不断散发时(即蘑菇盖表面隐约可见褐色孢子粉),即可采集孢子或子实体。最小化振动。如果管理得当,它可以在7~10天内从修剪的部分重新生长。
(10)采收干燥:当菇盖不再膨大,白边消失,菌盖边缘有多层增厚,菌盖颜色一致,孢子散生时采收。采收后,将子实体连同带沉淀物的柄一起切下,在40~60℃下烘烤至含水量在65438±02%以下。密封并储存在塑料袋中。
二、灵芝产品发展前景广阔:灵芝作为传统中药和延年益寿的滋补品已有千年历史,国内市场潜力巨大。只要普及灵芝的保健功能知识,灵芝生产的发展前景广阔。灵芝在保健品市场占据独特的主导地位。由于人工栽培灵芝的成功,菌丝体、孢子粉破壁等技术也取得了突破。被誉为中药圣品的灵芝,其深加工产品具有可观的消费商机和广阔的市场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