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九龙壁”命名的依据和意义

川水阁

小凤凰比老凤凰清(集锦:川水歌)

2009年5月,在首届国际赏石文化研讨会暨《福建省赏石画册》编委会上,作者率先发表了《九龙考》的演讲。他建议,玖龙是世界的玖龙,应该统称为“中华玖龙”,成为中国观赏石(奇石)的特色品牌之一,堂堂正正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为此,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以期对有志之士有所帮助。

一、作为传统石种之一,被命名为国家观赏石的主要目的和意义。

我们知道,赏石文化的历史就是发展和丰富传统赏石文化的历史。传统石种作为传统赏石文化的唯一载体,是传统赏石文化长期熏陶和培育的结果,是传统赏石文化的结晶。

笔者在拙作《九龙壁考》和《九龙壁“传统石种”的定位与无形价值》中,从九龙壁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各种形态、史料、文献及相关评价的人文与科学欣赏价值、九龙壁已探明储量、九龙壁赏石文化活动的开展及其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论述了九龙壁的“传统石种”。九龙壁是传统的石材品种之一,被称为“中国九龙壁”,其主要用途和意义如下:

1.集体主义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和中国传统都是中华民族的文化和传统,它们最大的特点就在于融合或融合。因此,传统赏石文化及其各种传统石种不仅来自某一地区(产地),更是整个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面对世界各种赏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市场经济的双重影响,我们需要全中国人民的理解和支持。只有形成全民族的意识,才能发扬光大,才能在多元化的赏石文化世界中占有一席之地。

2.传统赏石文化是所有新兴的、更高层次的赏石文化的再生源泉之一。从社会层面看,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强调道德意识和理想人格,追求人与人、人与自然、个体身心的平衡与和谐,成为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内在动力之一;对个体而言,它能在个体心灵深处形成势能,定向释放和发挥,保持理性与直接欲望的距离,支撑人的精神空间,引导人超越自我,融入整体。传统赏石文化通过传统石种这一客体所体现的以人为本、修身为本、以德为本、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知行合一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风格,至今仍在增强民族凝聚力、振奋民族精神、整合社会力量、协调利益冲突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国完整而独特的修身文化,是任何一个民族都不曾有过的。

青云峰(收藏:陈泽民)

3.要复兴,要向整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依此而成终”,这是根本,即本体;最终用途,即外在表现。传统的赏石文化可谓缺乏创意和尺度,但缺乏足够的展示。特别是传统石种的挖掘、传承和发展不是很丰富和完善,只是屈指可数,这与中国作为东方传统赏石文化的起源和代表的称号极不相称。只有立足于传统赏石文化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历代传统石种,向整体化、多元化方向发展,才能使传统赏石文化及其传统石种克服衰落和失传的危机,走上一条崭新的现代化道路。

活佛(收藏:魏继全)

4.对增强民族赏石文化的自信、自尊、自强具有战略意义。当前传统赏石文化的热潮,源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和民族自信心的回归。是在几次全盘西化的浪潮中拨乱反正的结果,也是对现实进行冷思考的结果,而不是建立中西赏石文化的对立和相互诋毁。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特别是在赏石文化日益全球化交流融合的背景下,传统石种日益成为民族赏石文化自我认同和国际形象的象征。因此,全面深入整合传统赏石文化资源,包括“中国九龙壁”、“中国灵璧石”等称号,日益迫切。

第二,九龙壁具有丰富的玉文化内涵,是中国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并延续至今的玉文化是中国文化区别于世界其他文明的显著特征。其持续时间之长、内涵之丰富、范围之广、影响之深远是其他许多文化无法比拟的,已经渗透到政治、经济、宗教、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独特的物质、精神、社会相结合的玉意识,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举和思想成果,是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物质基础,是东方人文精神的生动物化。

山中满玉草木,人藏玉万物兴。《中华玉文化》指出:“质密色美的人,可打磨成工具”,而《辞海》记载:“有润泽光泽的美石”。玉没有贵贱之分,都是造化于自然,是天地的凝结;玉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也是世界的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和谐文化。以多种玉种为基础的玉文化,成为物质价值论和文化无价价值论,从物质中寻找无形,从有形中追求对无形的最早解释;“乱世出金,盛世出玉”的传统格言,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经典的投资理念和经营理念。

“戴金显富贵,戴玉保平安。”中国古代医书说“玉为石之美,味甘性平,无毒”,认为玉是人体维持活力最丰富的物质;《龙本草经》记载:“玉能除中热,润心肺,助声喉,养发,养五脏,安神,疏通血管,清耳目”;古代欧美人也相信佩戴玉石可以辟邪治病。而九龙壁的二氧化硅、氧化铁、铝、透辉石含量较高,与翡翠不相上下。属于“肝石”碧玉(彩玉)。其养生机理已被现代科学证实,含有锌、镁、铁、铜、硒、铬、锰、钴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佩戴和把玩玉石,使用其制品。具有生津止渴、清凉血清、养肤生发、舒筋活络、调节平衡、降低血压、增强心血管功能的功效,从而达到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保健效果。

总之,源于九龙壁的玉石的文化价值和天然的保健功能,无论是从化学成分还是物理性能来看,都是观赏石中的佼佼者。《石岛》2005年第四期发表的《九龙壁,玉石王国里的奇石》一文中,将九龙壁的矿物含量与国内外其他软硬玉石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得出了在玉石王国里既有玉石矿床又有天然观赏水洗石的罕见结论。

第三,九龙壁多样的人文鉴赏内涵,全面体现了中国赏石文化的精髓。

九龙壁集所有特质与自然人文鉴赏内涵于一身,融古为今用,举世无双。体积大的可以做园林石,一石成景观,蔚为壮观;中青年人可以“徜徉于画室钱山,桌上见各色人等”,尤其是色彩高古,内涵深刻而不乏玉,花纹肌理富有国画意味,形成了独特的以“古朴大气”为主线的“九龙壁玉文化”(经政府有关部门反复论证研究, 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业内人士,众多有识之士,作者就九龙壁的图案、造型、色彩、肌理的具象、意象、抽象特征撰写了专题文章,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撑和力量,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文化风貌和社会心理意识,与我国各类赏石文化息息相关。 九龙壁是中国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干石多为“薄、皱、漏、透”。

琼花(收藏:李群)

四、冠以中国的称号,是放眼国际竞争,打造赏石文化品牌战略的需要。

任何品牌都要有载体,任何文化都要有符号。随着中国文化和经济的崛起,中国赏石文化的内涵和实质意义日益凸显,必将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文化品牌之一。“中华九龙壁”的定位,绝不仅仅是为了被更多人膜拜、观赏或贩卖,而是站在品牌战略的高度,用现实价值支撑九龙壁及其文化的传承。它的建设和发展既是对历史的传承,也是在竞争压力下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主动。

一、树立观赏石(奇石)品牌意识是继承和发扬我国传统赏石文化的重要举措。中国传统赏石文化及其各种传统石种代代相传,甚至影响到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成为古代东方赏石文化的代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它具有很强的继承性、连续性、包容性和渗透性。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文化传统的科学传承,任何文化都不可能也不允许抛弃本民族的优秀传统而从零开始。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国际交流变得更加密切和复杂,迫切需要大力推广这些曾经引领世界发展的赏石文化。今天,挖掘和充分利用包括九龙壁在内的传统赏石文化中仍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传统石种,打造品牌知名度,对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二、观赏石(奇石)品牌建设是推动中国赏石文化发展的战略任务。观赏石(奇石)品牌产业是观赏石文化的发展和载体。赏石文化是一种繁荣的文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观赏石(奇石)市场的逐渐成熟,赏石文化作为人类精神需求之一的地位越来越突出,包括科技实力在内的文化承载能力也越来越多元化。如何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发挥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务实、灵活、大力地开发和发展观赏石(奇石)成为产业品牌,是整个赏石文化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代人类义不容辞的使命。

第三,九龙壁赏石文化产业化的发展表明,九龙壁已经完全具备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优势。九龙壁赏石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仅是一个收藏和欣赏的问题,而是呈现出一种全新的氛围,逐步建立文化产业的区域环境,综合体现适应当代观赏石(奇石)收藏和欣赏结构新变化和新审美需求的文化、经济和自然环保特征。

(1)古老的传统石材重新焕发光彩,声名鹊起。1998以来,被中国石材工业协会评为全国首批名特石,2000年入选全国十大候选石,还被誉为福建省“八闽石”。在全国乃至各省市举办的数百次展览中,金银铜奖不计其数,特别是在“中国观赏石博览会——2007‘入奥’北京邀请展”中,九龙壁观赏石(奇石)21件参展,12件分别获得金银铜奖,成为整个展览中的奖项。

(2)呈现新的发展组合,营造文化产业的区域环境。福建省各地纷纷成立以九龙壁为基调的社会学术团体。在福建省,各种奇石文化城、奇石村、奇石街、奇石博物馆、奇石交易市场、个体奇石博物馆比比皆是。其中占地20000多平方米的漳州天府花园已成为国内最大的九龙壁交易平台(设有精品展厅、拍卖厅、交易厅等。),以及在建的华安奇石交易中心,总投资9000万,门店300多家。据不完全统计,福建省已有超过65438+万人参与收藏,享受九龙壁。年总产值1亿元以上,产品远销海内外,促进了旅游、餐饮、交通等行业的发展。

学海无涯(收藏:郑益萍)

(3)九龙壁的推广和发展已经大规模地全面辐射国内外。20世纪80年代,著名作家海迪写下了九龙壁和华安的山谷:“藏在九龙江碧波下几百万年的石头”,“在游客中引起了轰动。”1990年,九龙壁在北京11亚运会艺术节展出后,来自菲律宾、日本、韩国、美国、德国、香港、台湾等地的石友和石商开始陆续参观和购买,热潮由此开始。2004年5月,两名韩国商人到漳州购买九龙壁观赏石(奇石)三个集装箱,总价值60多万元,为漳州市九龙壁流通史上最高。后来韩国一个姓朴的老板花24万买了一块很漂亮的石头,入选韩国《爱石》杂志封面,在韩国石材界引起轰动。从那以后,许多韩国石材商努力学习中文会话,以便与当地的石友和农民交流,这已经成为一种奇观。

如今,九龙壁的各种石头展览、文化讨论此起彼伏,海内外的石头爱好者络绎不绝。九龙壁石节也升级为海峡两岸石节。

(4)九龙壁的开发利用已显示出无限的前景。2000年初,中国宝玉石协会召集各省(区、市)近百名宝石学专家,召开了中国国石研讨会暨推荐会。本次会议确定的推荐国石的基本原则是:石为美,其产品更美,在中国历史悠久,发展前景广阔。九龙壁现有加工经营企业300多家,开发了雕刻工艺品、高档仿古家具、高档装饰板、卫生洁具、保健实用产品等200多种产品。加工展示区项目总投资2.6亿元,产品畅销国内外,年产值近4亿元。

其中,用九龙壁雕玉麒麟,填补了国内外用玉石材料制作麒麟玉雕的空白;2006年,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微雕艺术家许通海在九龙壁上成功创作微雕。《毛泽东文选》(新版,1 ~ 4册,1.072万字)等作品先后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被微雕艺术界誉为打破玉石微雕坚硬难题的标志。

五、冠以中国的称号,符合系统科学、规范的国家命名原则。

福建省矿产资源种类较为齐全,已发现各类矿产133种,占全国已发现矿产总量的77.8%(其中钨居全国第二位,黄金居全国第三位,建筑石材加工出口居全国第一位)。在全国储量前五的14矿种中,九龙壁、叶蜡石、蓝宝石名列其中。

那么,九龙壁是否也产于福建省以外的其他地方呢?限于篇幅,以下仅根据有关主要文献资料作简要论述(详见笔者拙作《九龙壁在福建省外地区的可能性初探》):

首先,中国东南部地质构造域的密切相似性为九龙壁在该地区的存在提供了相对的地质依据。中国东南部是指浙江、福建、广东、江西沿海地区(以下简称浙、闽、粤、赣),位于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印支运动以来,板内构造演化复杂多样,但具有密切的相似性:

白衣观音(收藏:蒋奇淼)

(1)本区中生代火山岩及相关侵入岩分布广泛,面积约50万平方公里,矿产丰富,矿化鲜明。矿床的时空分布与构造应力场的转换、多期岩浆作用、沉积作用等因素有关。

(2)福建省晚中生代基性岩脉的地球化学特征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和地壳缓慢相互作用的结果,表明福建省和中国东南部具有相似的地壳伸展期。中国东南部中生代矿床的时空分布和成矿演化明显受区域构造应力作用方式、岩浆作用特征、含矿地层和岩石含矿特征的制约。

冬瓜熟了(收藏:川水宋)

(3)闽西南是特提斯构造域向环太平洋大陆边缘构造域转化的典型地区。因此,以闽西南为例,对中国东南大陆重要的构造成矿单元——闽西南坳陷带及其外围进行系统研究,表明东南沿海成矿带的成矿时代与华夏古陆的形成演化、特提斯向环太平洋构造成矿域的转换以及中新生代中国东部大陆边缘的构造活动密切相关。成矿作用和成矿时代研究表明,随着构造域的转换,在印支晚期至燕山早期,东南大陆应存在一次重要的多金属成矿作用。

龙寿桃(收藏:杨光品)

其次,华南三叠纪海相沉积地层的广泛分布,为该区九龙壁的可能性提供了前景。九龙壁是一种沉积变质岩,沉积于约2.4亿年前的晚二叠世至早三叠世(地壳运动的印支期),形成于654.38+5亿年前的中晚侏罗世(燕山运动)。中国南方拥有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二叠纪-三叠纪海相连续地层。当然,九龙壁在次生热压改造作用下经历了热液变质作用,形成了今天的低绿片岩、次绿片岩、低角闪岩、角闪石等,形成条件十分复杂。有地质学家认为,华南三叠纪海相沉积岩没有变质。几位地质学教授、学者和当地专家几十年前就撰文指出,只有华安县出产九龙壁。后来经多位石友证实,漳平市也是主产区之一。后来发现漳州市的南靖、长泰,龙岩市的长汀、连城、上杭、三明市的永安也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实践的检验,在华南相关地区可能会有新的发现。

笔者与福建漳平陈江华、湖南郴州石景岭等尤氏通过实地考察和初步探测,发现有与广东卤盐九龙壁、江西大余、湖南郴州等地岩石形状、颜色、质地、图片极为相似的岩石,莫氏硬度测试硬度一般在6-7.5度之间(期待有关权威部门进一步调查鉴定)。

综上所述,“中国九条龙”的称号实至名归,也有利于纠正缺乏客观科学的混乱命名现状。如果可以确定在其他省份有产地,可以参照中国观赏石协会观赏石品种命名原则中“遵循历史,先命名,已确立并产生的地域名称+石种”的原则,在“中国九龙壁”后加上产地省份,如“中国九龙壁(福建)”和“中国九龙壁(江西)”。

参考和引用的主要文件

《说文解字》

天宫吴凯

矿业要求参考手册

中国玉文化

吴,张达,,吴建设:2000,中国东南部中生代构造域的转换及其与成矿的关系,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报,04。

毛,徐乃正,胡青,李,谢:闽西南中生代花岗闪长岩的同位素年代学、地球化学及构造演化,2004,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01。

吴,张达,彭润民,吴建设,高天军,,王群峰,狄勇军,张:2004,东南沿海成矿带矿床时间演化规律研究,地球科学前沿,01。

王斌,舒,:2006,赣闽粤早、中侏罗世构造地层学研究,地层学报,01。

王国胜,马文普,朱卫平:2007,闽西下三叠统溪口组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05期

徐汉奎:《超凡九龙》

陈震与郑锦川:论九龙壁的系统赏石观

何刚:漳州九龙壁观赏石的成因与鉴赏

陈锦昌:古往今来。

陈绍华:中国和九龙之石。

黄如飞,路引:2004年5月,九龙壁:争创文物古迹,福建日报,福建省国土资源厅,矿产资源总体规划(2008-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