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霜如何养生及初霜养生要点?
中医认为,初霜宜轻补。所以初霜时饮食要尽量清淡。特别是不要在食物中放太多的盐。盐吃多了容易导致血容量增加,血管壁侧压力增大。同时也容易让人感到口渴,需要喝大量的水来缓解。长期摄入盐会导致水肿,增加肾脏负担。
民间一直有句谚语“补初霜不如补冬”,认为初霜季节秋季进补会比冬季进补更有效。进补也逃不过秋天最肥的鸭子和好吃的羊肉。最好加入党参、当归、地黄、黄芪四种中药一起煲汤,各有各的好处。
这个季节常用的进补中药有沙参、天冬、麦冬、百合、生地、玉竹、甜杏仁、女贞子、玄参、大枣、川贝、银杏叶、西洋参、党参、白术、人参、茯苓、薏苡仁等。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药补不如食补”,即使是药补,也要根据个人体质来定,不能乱补。尤其是老年人,如果胡乱进补,不仅不能调理身体,还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小儿,应顺节气转向收敛、降气、润燥;进补期间,艾灸按摩效果会更好。
此时宜选择润燥养阴的饮食,有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全麦面粉、麦粒、豆芽、豆浆、花生、芝麻、红薯、山药、南瓜、萝卜、白菜、洋葱、莲藕、百合、木耳、梨、苹果、葡萄、枸杞、枣、橄榄、甜杏仁、甘蔗、蜂蜜、鸭蛋都适合这个季节食用。
如果想克制阳气,可以在饮食中加入一些山楂、五味子、柿子、醋等酸味食物。如果天气不冷,身体不感冒,应尽量少用或不用发汗的食物,如大葱、生姜、辣椒、芥菜等。
二、日常生活:穿衣保暖,早上不要睡觉。
初霜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是秋季向冬季过渡的开始。最低温度可以达到零摄氏度左右。俗话说“初霜不冷,初霜天气变”。此时昼夜温差加大,人们要注意添衣,特别是要注意脚和胃的保暖,同时要加强体育锻炼,做好御寒准备,预防感冒。
秋季人体皮肤容易干燥脱皮,贴身衣物要定期更换。在手足保养中,保持脚部干燥。老人不要穿硬底鞋,鞋子要宽松一点,袜子要透气护肤。
初霜季节,还要养成睡前用热水洗脚的习惯,热水泡脚不仅能预防呼吸道传染病,还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足部皮肤和组织营养,减少下肢酸痛的发生,缓解或消除一天的疲劳。
这个时候因为天气冷,很多人喜欢赖在床上睡觉。早上起来,身体隔夜排出的废气堆积在卧室,空气污浊,影响呼吸道的抗病能力。此外,空气中大量的细菌、病毒、二氧化碳和灰尘颗粒会使人更容易感冒、咳嗽、咽炎和便秘。睡得太久还可能降低心肌和全身肌肉的收缩力,破坏心脏活动和休息的规律。长此以往,人体会变差,容易生病。所以,初霜季节,要避免卧床,早睡早起,形成规律。
三、锻炼:注意动静的合理安排。
初霜一般在农历九月,秋高气爽。此时肺主掌,可适当增加运动量。可以选择爬山,踢足球等运动。爬山不仅能使肺功能舒适,还能使你感到放松和放松。也可以选择广播体操、易筋经、太极拳、八段锦等。练易筋经或者太极拳最好。
气温越来越低,最好在太阳出来或者比较暖和的时候出去运动。如果活动量大,出汗多,就要解开衣服,让身体慢慢降温。每次运动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注意动静的合理安排,避免过度劳累,不要经常出汗,这样会使阳气外泄,损伤阴和津液,削弱身体的抵抗力。
初霜后应多吃梨、苹果、银杏、洋葱、萝卜等食物,防止节气锻炼后出现呼吸道疾病。注意保暖,防止局部保暖不当引起的慢性胃病、老寒腿等疾病。
四、情感:保持良好的心态
初霜后,草开始慢慢枯萎,树叶开始渐渐落下,人们开始担心。秋季是各种情绪疾病的高发期。如果调理不当,很容易诱发抑郁症等其他心理疾病。
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态,因势利导,宣泄压抑的情绪,培养乐观豁达的心,是养生保健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经常参加一些有益健康的娱乐活动,如唱歌、跳舞、爬山、旅游等。在这些活动中,多和别人交流。
发自内心的笑是速效抗衰老剂。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笑是对身体最好的锻炼,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腹、脏器、肌肉等器官都有适当的协调作用。此外,笑的好处会第一时间体现在你的皮肤上,让你的皮肤更有光泽和弹性,让你看起来容光焕发。所以,深秋多看看喜剧,一开心就笑。
五、防病:重在保暖。
初霜季节,气温可能会突然下降,昼夜温差会增加10℃以上,而我们的皮肤和呼吸系统却不能很好地适应这样的变化。这时,慢性病患者和身体不好、抵抗力弱的人,很可能病情加重或感冒发烧。此外,冷空气的刺激会使人体血管收缩,血压突然升高,从而诱发各种心血管疾病。
为了预防以上疾病,关键是保暖,体质差的人一定要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有寒冷天气哮喘发作史的人,应提前服药预防;有高血压病史的人也要定期检查血压,预防心脑血管意外。
初霜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和心情舒畅,减少早晚外出,尽量避免受冷空气侵袭,做艾灸,补充“杨琪”,疏通经络,是积极预防疾病的有效方法。